高中英语阅读课文教学模式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文论文,教学模式论文,英语阅读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英语(SEFC)阅读课文具有话题广泛、信息密度高、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它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如何处理好这种课型是近年英语教学界讨论的热点。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广大教师迫切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新教材阅读课文难以驾驭。本文将探讨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并讨论和思考与之有关的一些问题。
一、读—听说—写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由读、听说、写三大环节及各环节中的若干步骤组成。下面以SEFC 1AL38为例,阐述该模式诸环节及其安排设计与操作技巧。
1.读
1)导读(Preparation for reading)(2分钟)
导读是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的指导。教师通常在导读过程中适当讲解与本课有关的背景知识,扫除可能出现的障碍和引发问题。背景知识又称非直观信息,它包括对文章语言结构和词汇的了解,对所论述主题的了解和一定的阅历(普通常识)。非直观信息储存于学生长时记忆中,是直接影响阅读分析和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使阅读有意义,不但需要非直观信息,同时也需要直观信息。后者是指文章的文字符号(即字母、词汇和句子)。因此,扫除阅读中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是必要的,但是要控制好生词的呈现量。有的生词词义应该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问题的引发主要是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带着问题去读。本课的导读可以安排简单讲述奥运会的近况以及五环旗的标志与涵义;处理单词可先呈现Olympics,compete,BC,AD, 然后随着“When and wherewere the first Olympic Games in modern times?”这一问题转入下一个步骤。
2)跳读(Scanning)(2分钟)
跳读是为获取特定的信息而阅读(Read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它要求读者能从语言材料中很快地找到特定的信息。 本课的跳读是围绕解决上述问题展开的,要求学生在一分钟内捕捉到有关信息,然后请个别学生回答。
3)掠读(Skimming)(5分钟)
掠读又称为略读或扫读,这种阅读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篇,领会主旨或抓住主要内容,故又可称为获得主旨而阅读(Reading for mainideas)。教师先安排2分钟限时掠读,然后让学生做正误判断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设计8—10个主要信息的正误判断题, 用以检查学生掠读的理解程度。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可组织一次抢答活动。做法:教师读一句,指定一组(大组)学生迅速抢答,答对了该组得一分,如果有一人答错了,该组不得分。问题设计如下:
①The Summer and Winter Olympics are held in the same yearbut in different seasons.(F)
②In the old times both men and women were allowed to take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F)
③The Olympic Games stopped before the year 393 AD.(F)
…
也可以借助投影仪或小黑板做该项练习。
4)细读(Close reading)(5分钟)
细读又称研读(Study reading)或深读(In-depth reading), 属于精读的范畴。在跳读、掠读及做相关练习之后,再安排5—6分钟细读,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细节、段落大意及段落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篇章结构更深层次的理解。
2.听说
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一连串的听说活动深化对语言的理解,然后开展运用语言的训练,把理解与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听说环节有若干步骤。
1)双人活动(3分钟)
为及时检查理解程度,细读之后组织学生两人一组根据课文内容,一方用Wh-特殊疑问句形式提问,另一方回答, 每人提问不少于五个问题(本活动是为下一步骤做热身准备)。如:
How often are the Olympics held?
What's the Olympic motto?What does it mean?
2)问答对抗赛(5分钟)
在双人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各大组之间进行问答对抗赛。具体做法:1组与2组,3组与4组展开竞赛,限时两分钟,只要问对或答对均可得分,教师与没参赛的学生为评判者。
3)归纳主题句,串讲语言点(12分钟)
归纳段落主题句与串讲语言点既是听与说的自然结合又能节省课堂时间。教师放录音,每段后停顿,让学生边听边看书边总结,找出各段的主题句或用一句话归纳段落大意。如:
Para.1:It tells us how often the Olympic Games are held.
Para.2:It tells us something about the old Olympic Games.
教师在分析段意的同时串讲各段的语言点。 本课的语言点主要有competition,unusual sports,win the medals,gold medal,4×100 (four by one hundred metres relay)等。
讲解语言点后分析文章的主要脉络,阐述篇章结构:首先介绍夏季奥运会与冬季奥运会举行时间不同;其次讲述古代奥运会的起源及规模,以及现代奥运会的诞生和发展;再则揭示奥运会的箴言,赞扬运动员为获奖牌而奋力拼搏的精神;最后指出申办奥运会也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和较量。文章语言流畅, 过渡自然, 最后两句话尤其值得品味。Iti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countries to hold the Olympics.To hold the Olympic Games is a rich prize for a country.两句话属于同一结构的句型“It is…to do something”, 但后一句却把to hold the Olympic Games提至句首,这是运用首尾反复的修辞手法,既变换表达形式又强调“承办奥运会”的重要性,给人以音乐节奏的美感。
4)讨论与复述
数字信息多是本课一大特点。教师板书4、2、773BC、393AD、1896、311、13、1992、250、800、150、25、16、12等数字,让学生按小组围绕贯穿主线的数字词语展开讨论并造句。该活动为学生复述课文作了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教师接着让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将相关的句子有机地组成一个段落。这种“纲举目张”的复述手法使学生表达起来“顺理成章”。
3.写
书面表达练习是阅读课文教学的重头戏。它从另一侧面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来表达思想的能力。写的练习要注意两点:1 )写应立足于说。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提高,没有口头的言语交际活动,要求作书面表达是不切合实际的。2 )抓住学生对课文比较熟悉的契机,趁热打铁,布置改写或缩写等练习。这种练习可以作为课内的后续活动,安排学生课下完成。
二、讨论
1)从以上各步骤的时间安排来看, 在一课时内完成该课文的教学任务是不切合实际的。这并非不正常。教材的编者没有强求各单元的阅读课文必须在一课时内完成。高一学年共有28个单元,高二仅有24个单元,如果全年教学时间(不包括复习考试)按34周计算,每周平均4.5课时,每单元授课允许近6课时。因此完成该套模式用1.5课时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加上课前的组织教学、复习与操练,处理Wb中的练习,安排2个课时也不会影响整个单元的教学进度。
2)读—听说—写的模式乍听起来似乎违背了听、说、读、 写的常规顺序,但笔者认为,这种安排是高中课文教学的需要。首先,它遵循了整体教学的原则,体现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活动过程,体现了整体教学的完整性、综合性和全面性。其次,高中阶段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读”领先,使学生在有Information gap 的情况下展开阅读训练是合乎情理的,也符合教材编者对阅读课文要进行粗读—细读—精读的要求。因此在强调全面培养四会技能的原则下,适当调整“读”的顺序尤为必要。再则,从学习规律来看,输入是输出的基础,输入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输出的准确、流利和多样化。以“读”为主旋律,配合听、说、写活动,可以把理解语言的能力及时转换为运用语言的能力,使阅读能力在听、说、写的活动中得以检验、得到升华。因此,教学由读和听转入说和写是高中阅读课文教学的客观需要。
3)从安排上看,各环节内容充实, 大环节与小步骤之间彼此联系,过渡自然。从跳读到解决一个问题,由掠读转入判断正误,继而从细读过渡到问答活动,均体现了反馈的机制。再看读后的一系列活动,从双人对话到问答对抗赛,由讨论引入复述,由复述转入改写,环环相扣,遵循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原则,实现了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交际化。应该说,整套模式的设计安排是比较合理的。
4)教学模式是从实际中总结出来的,具有相对稳定的、 易操作的活动或套路。但是,由于教学受到教师、学生、学习环境等诸多可变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师选用模式时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来决定取舍。对于不同的课型和内容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高一年级大多数课文都应安排一、二个与文章密切相关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技能的好时期。高二年级的教材体例有所变动,其中课文容量加大,某些课文安排了Pre-reading discussion和Notemaking内容。因此,高二课前预习尤为必要,它既可以大大缓解课时紧与容量大的矛盾,保证课堂投入更多的时间训练听、说、写,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当然,预习前教师的要求应十分明确。譬如,安排学生针对有关问题做些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预习生词。如预习SEFC2B Life in the Future一课时, 请学生回顾SEFC 1A Unit 9 中的Computers话题,结合自己对电脑用途的认识做些准备, 以便课上参与讨论。处理Note-making 项目有两种手段:一是要求学生课上做笔记然后写短文;二是要求课前预习后做笔记,课后写短文。
三、思考
不少教师对于把阅读课文作为精读来教还是作为泛读来教这一问题感到困惑。笔者认为,阅读课中要同时体现泛读和精读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精读和泛读都要受到重视。
首先,要把课文作为泛读教材来教。通过系统、严格的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与基本的阅读技能,提高阅读速度,增加词汇量,扩大知识面。泛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能淡化或简单化,耐心准确地传授阅读方法是教师的职责。导读要简洁明确,设计问题要能抓住重点,讲解时切忌内容繁多、语言拖沓。
其次,也要把阅读课文作为精读来教。巩固和发展学生的词汇、语法知识,培养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以及提高口、笔语能力都有赖于精读教学。教师要训练学生分析文章的层次、提纲挈领地记忆有关内容和运用重点词语的能力,指导他们做课堂笔记,评价文章,使他们积累独立阅读的经验,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精读和泛读教学在培养预习、猜测词义、使用工具书和做读书笔记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方法等方面目标是一致的。两者的区别在于:泛读教学强调语言知识的自然输入,主张在大量阅读中巩固和扩大词汇量,注重阅读速度和阅读材料的理解。精读教学侧重语言知识的非自然输入,提倡通过传授知识和各种训练来学习语法知识和扩大词汇量,并要求能够理解课文,抓住中心思想,领会字里行间的含义,懂得词汇的应用和变化,背诵课文或写出课文梗概等。由此可知,仅仅把阅读课文作为泛读材料来教不利于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同样,只把课文作为精读来处理也不能把学生训练为成功的阅读者。显然,对于精读和泛读应该求同存异,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教学中使两者不同的目标和要求达到协调与统一。
当然,一个单元仅仅以一篇课文作为精、泛读的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可喜的是SEFC新教材为阅读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泛读教学可以在同步阅读训练中得以补充与强化,使“阅读能力”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精读教学可以在每单元的第3课与第4课中得以延伸,如第38课的介词+关系代词语法点与一些词语都可以在第39课中复现和训练。
综上所述,把阅读课文同时作为精、泛读教材的思路是可行的。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福州八中郑颖老师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