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流芳校区,湖北 武汉 430205)
摘要:大学生们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其社会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根主心骨,对于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就对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研究探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改革开放到现在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一直在不断进步,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大国,但是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我国的建设效果并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国家要想发展不光要实现经济发展还要通过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国民道德素养的整体进步,最终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正是通过这种思考,国家不断摸索,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提炼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二十四个字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核心即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打下基础
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发展的主力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而要完成这一重担,还是要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为了能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的过程中,让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拥护者和实行者,从而完成百年复兴这一伟大目标。
(二)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促进大学生成才的需要
目前,在国际上意识形态领域方面的斗争十分激烈,各个国家都在抢占在这一阵地,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攻击,我国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并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放开,社会利益关系变得更为复杂、贫富差距扩大,为利益不择手段等现象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和成熟。面对如此情况,就要用一种主流价值观来引领他们,帮助他们。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方向,能够有效引领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为迷茫的大学生指出发展方向,指引学生学会分析事物的内核,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科学的选择[2]。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向
(一)通过理论引领
无论哪一种理论要想被大众所熟知所接受,都要面临表达的通俗程度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已经高度浓缩在了二十四个字里,但依旧非常抽象和凝练,如何将这些抽象的理论以大学生亲近的语言表达出来,是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引领大学生的关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拆分开来说所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整个国家层面的追求,主要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更是全国人民最为广大的利益和最基础的利益,其中,富强是国家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国家发展壮大的重要标志,是民主、文明、和谐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民主是在政治上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文明是实现文化上的繁荣昌盛,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和谐是要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政治的上层建筑,民主、文明、和谐不仅依靠下层经济基础的建设,还可以为实现经济繁荣指出目标[3]。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整个社会进步层面上所体现出的价值追求。自由是作为人的自身追求,是人的永恒价值的体现;平等是自由的最终实现方式,也只有在人人自由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平等;法治是确保公民自由、平等,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制度保障。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个人层面上所提出的要求。爱国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个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一种情感联系;敬业是爱国的个人表现,把对国家的爱落实到具体的圣火中;诚信是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内在追求。只有在诚信的基础上,每个人才能表现出对他人的友善,相互尊重,相互帮助。
(二)通过价值认同来引导
做到理论认知不是最终目的,实现在心灵上的认同才是关键,所以,应该先把思想上的认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点。要想实现价值认同,就应该大力的去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望未来教育,开展历史、国史和形势任务政策教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们的价值观自信和民族自豪感[4]。
(三)实践养成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社会和现实生活,所以社会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大课堂。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要在理论上进行培育,更要结合实践,开展实践教育,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磨练意志的舞台。因此,高校需要积极与各个企业、农村、工厂、社区等社会组织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鼓励学生以各种方式奉献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信念。同时,还能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培养吃苦耐劳和节俭的品质,提升创新实干的精神风貌。
结论:
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一个从概念转化成为理念的精神可以说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指路人,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根主心骨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开展教育,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切实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从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对于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让当代青年大学生真正肩负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王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2]郭万春,刘洪岩,郭长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7,38(02):159-160.
[3]邓远萍.人的现代化视域下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D].东南大学,2016.
[4]杨美新.复杂性思维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南大学,2015.
作者简介:邵谦(1991年7月—),男,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学历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文作者:邵谦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核心价值观论文; 视域论文; 大学生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社会论文; 爱国论文; 理论论文; 《知识-力量》1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