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央与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管理_信用风险论文

论中央交易对手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手论文,信用风险论文,中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引发全球金融风暴后,如何有效管理场外衍生产品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已成为国际金融界非常关注的问题,而其中被广泛提及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在场外市场逐步引入集中清算制度,降低交易对手风险并对其实施有效监管。目前,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衍生工具及掉期协会等已着手进行研究,美国已开始引进中央交易对手清算场外衍生产品,我国也于2009年11月28日建立上海清算所,向场外衍生产品市场提供全面的、以中央交易对手为主的集中清算服务。本文讨论中央交易对手在场外衍生产品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局限性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中央交易对手

(一)中央交易对手的特点

中央交易对手(central counterparty,CCP)指为证券交易买卖双方提供清算的中间媒介,作为每一份交易的买卖双方的交易对手而存在。中央交易对手是从清算所的形式发展起来的,它和清算所的区别在于:清算所是证券交易所清算体系的一部分,只记录所有进入证券交易所的债项并保证这些债项能正确地进行清算,并不介入每笔债项的合约当中;当清算所正式介入买卖双方的合约,并作为买卖双方的交易对手方而存在时,就成为了中央交易对手。就场外衍生产品交易的中央交易对手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双边性。场外衍生产品交易本身具有双边性特征,交易双方单独履行合约,不涉及第三方。中央交易对手仍然延续了双边交易的特性,原交易双方分别与中央交易对手单独签订合约,即原交易合约被两份新的合约代替,这两份新的合约对原交易双方而言,除了交易对手变为中央交易对手外,其他内容均不变,这一变化过程也称为“合约更新”(novation)[1],见图1。

图1 中央交易对手对交易模式的改变

2.担保性。场外衍生产品交易中,若一方违约,另一方只能独自承担风险。引入中央交易对手后,由其承担履约义务,保证正常履约。如果买卖中的一方不能正常向中央交易对手履约,中央交易对手也应当先对守约一方履约。

3.净额清算。中央交易对手在清算模式上多采用多边净额清算模式,汇总每一个市场参与者的应收应付金额,以轧差之后的净额计算市场参与者的头寸,具体清算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中央交易对手对清算模式的改变

(二)中央交易对手的发展历程

1892年,纽约股票交易所建立了清算中心,这是中央交易对手的雏形。1920年,该清算中心正式转型,开始履行真正的中央交易对手的职能。20世纪后期,其他国家的证券交易所开始纷纷建立自己的中央交易对手,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目前世界上主要的交易所基本都建立了自己的中央交易对手。但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截至1998年,中央交易对手很少进行场外衍生产品交易的清算。此后,伦敦清算所于1999年建立了掉期清算系统(swap clear),开始进行利率掉期合约的清算。随着电子交易系统的发展,一些中央交易对手也开始提供场外衍生产品交易的清算服务,但是这些场外衍生产品合约只能被拆分成几份标准产品合约才能进行清算[2]。2010年6月,伦敦清算所清算的场外利率掉期交易笔数为67 826笔,待清算笔数为1 667 948笔,待清算合约的名义本金额达到了228.69万亿美元,占全球交易商之间交易额的40%以上①。

(三)中央交易对手的类型

根据中央交易对手与证券交易所的关系,可以将其分为垂直型(vertical)结构和水平型(horizontal)结构两类。垂直型结构是指中央交易对手设立于证券交易所内,作为证券交易所的一个部门而存在,只清算在本交易所发生的交易,如欧洲期货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等都具有自己的清算部门;水平型结构是指中央交易对手独立于证券交易所,自负盈亏,可同时清算来自多个交易所的交易,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伦敦清算所和美国期权清算公司等。在中央交易对手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垂直型结构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来,水平型的中央交易对手有逐步取代垂直型的中央交易对手的迹象[3],主要原因在于垂直型的中央交易对手只为自己的证券交易所提供清算服务,投资者无法选择清算公司,容易产生垄断,从而导致规模不经济;而水平型的中央交易对手可以为多个交易所提供清算服务,为市场提供了竞争环境和创新动力,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优惠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另外,水平型的中央交易对手独立承担风险,由于清算会员任何一方不按时履约都会造成清算公司的巨额损失,所以更趋向于追求自身的安全性,努力减少和回避市场风险。美国司法部认为由是期货交易所控制清算环节,已经使其他交易所参与交易竞争变得更加困难,如果期货交易所处于更为激烈的竞争状态,可能将会带来更大的创新动力、更低的交易费用和更多的交易量。

二、场外衍生产品

(一)场外衍生产品交易的全球现状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尽管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场外衍生品交易仍在飞速增长。如表1所示,截至2009年12月,十国集团②及瑞士的场外衍生产品交易市场未结清合约的名义本金为614.67万亿美元,总市场价值为21.58万亿美元,在考虑合法的双边净扣协议后,总信用风险敞口为3.52万亿美元。与2008年底相比,未结清合约的名义本金增长了12.17%,而2008年美国的GDP为14.20万亿美元,仅为场外衍生产品交易市场未结清合约的名义本金的1/5左右,可见其交易量之巨大。即使在考虑到所有的合法双边净扣协议均能有效履行的情况下,一旦所有交易对手都违约,则全球金融业在理论上将遭受3.52万亿美元的损失,相当于2008年美国GDP的1/4。因此,衍生产品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不容忽视。

(二)场外衍生产品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衍生产品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是指与其进行衍生产品交易的对手方的信用风险,一般为衍生产品交易对手不能完全履行合约规定、彻底进行双方账务清算所带来的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有以下几个特征[4][5]:

1.在交易对手发生违约时,若非违约方对该交易对手所有交易的经济价值(economic value)为正值,则可能遭受经济损失,因为此时该交易对手对非违约方有负债,若其违约可能导致债务无法收回,从而造成损失;若非违约方对该交易对手所有交易的经济价值为负值,则不遭受经济损失。也就是说,对交易的任一方而言,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敞口为合约的经济价值与零之间的最大值。

2.一般的借贷交易属于单向(unilateral)信用风险,仅发放贷款方面临违约损失风险;而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可能产生双向(bilateral)信用风险,因为交易的市场价值会随交易标的物的价值以及市场因素变化而产生波动,故其经济价值对交易双方可能为正值或负值,并因而产生双向信用风险。

3.只有在交易双方之间自行约定进行的衍生产品交易——场外衍生产品交易——才存在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而在交易所进行的衍生产品交易不存在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因为交易所为交易对手的履约提供了保证,交易所承担了所有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由于场外衍生产品的特性、不透明、双边清算,完全依赖于交易对手的履约意愿和履约能力,因此,一旦交易对手违约,损失巨大。

三、中央交易对手在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目前,大部分的中央交易对手只承担在交易所交易的衍生产品的清算功能,对数量巨大的场外衍生产品交易的清算参与较少。由于中央交易对手自身的特点及功能,使其能有效控制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所以应逐步扩大场外衍生产品交易通过中央交易对手清算的比例,充分发挥中央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防范功能。

(一)中央交易对手管理交易对手信用风险采取的措施

1.资质要求。要有效控制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最根本的措施在于只与具有良好资质的交易商进行交易,因为资质良好的交易对手违约的可能性比较低。判断交易商资质是否良好的标准包括:交易对手的信用等级、最低资本要求、财务状况、在其他银行的融资能力等等。中央交易对手会制定一系列的准入标准,只有满足了准入标准的交易商才能进行交易。

2.报告制度。由于衍生产品的价格波动频繁,中央交易对手往往会制定报告制度,要求参与交易的交易商定期对自身的产品状况、财务状况、风险控制措施等进行汇报,以便及时掌握交易商的各种信息,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控制信用风险。

3.保证金管理。中央交易对手会确定保证金要求,以防范交易商的违约风险。保证金一般是现金或高流动性的债券。在交易商初次通过中央交易对手进行交易清算时,要根据初始交易敞口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此后,中央交易对手会定期对交易商的交易敞口进行估值,并根据估值的变化要求交易商追加保证金或退还多余的保证金给交易商。保证金管理有如下4个关键点:(1)确定初始保证金,覆盖潜在的损失;(2)对交易敞口进行更新的频率;(3)估值和重新计算保证金的频率;(4)可作为保证金的资产的价格稳定性和流动性[6]。

4.限额管理。中央交易对手会对参与场外衍生产品交易的交易商制定交易限额,并定期进行监控,一旦由于衍生产品价格的波动导致原有限额被超过,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管理措施:(1)冻结交易商所有新衍生产品交易;(2)如果交易商信用良好,可考虑提高额度;(3)要求交易商提供更多保证金(抵押品);(4)开展反向交易释放仓位。

(二)中央交易对手的风险防范作用

1.降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中央交易对手将所有交易对手的敞口汇总,进行净额清算,能大大减少衍生产品交易的总体风险敞口;同时,中央交易对手的存在,使得多边清算成为可能,改变了以往由交易双方双边清算的情况,由中央交易对手对所有交易进行统一清算,有利于简化风险管理流程,减少清算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2.有效管理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对于进入场外衍生产品市场的交易方而言,如何有效管理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是一个重大课题,常用的手段有限额管理、日常监控、保证金(抵押品)管理、反向交易对冲等等,这些手段都是建立在能够准确的计量出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实际大小的基础之上的,而由于衍生产品本身的复杂性,使得风险计量所需用到的方法和计量工具也很复杂,可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后台IT系统的支持,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交易方的交易成本。一旦引入中央交易对手后,中央交易对手能将所有交易方的敞口进行集中清算,同时对所有的交易者收取保证金或抵押品,进行有效管理,此时,交易双方的违约风险都由中央交易对手承担,而中央交易对手是可以被认为没有信用风险的,在这种情况下,场外衍生产品市场的交易者无需再计量交易对手信用风险③[7]。因此,在场外衍生产品市场引入中央交易对手,不仅能简化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管理,而且也增加了担保管理的效率,降低了整个市场的交易成本。

3.增加市场透明度。场外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难点之一就是交易的不透明,每一笔交易的相关信息都只能由交易双方掌握,无法被市场上其他交易者获取;市场流动性也很差,一旦出现风险,很难立即找到相应的交易对手进行反向交易来进行平仓。中央交易对手能汇总所有场外衍生产品的交易信息,并进行市场公开,有利于增加市场透明度,而一旦信息公开后,减少了交易者获取信息的成本,交易者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切合自身实际需要的产品,交易的积极性必然会大大提高,从而增加整个市场的流动性。

4.分散风险。中央交易对手集中所有的信用风险,并将风险对所有交易方进行分摊。中央交易对手有一整套规范的风险管理政策,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必须交纳保证金和违约金,保证金的多少依据交易的性质以及交易者的信用状况而定,并且会随着交易产品的价格波动而及时进行调整,当清算所根据市场情况要求会员追加保证金时,清算所查核会员的所有潜赢和潜亏的头寸,然后根据会员的净潜亏额要求缴纳保证金。一旦出现违约,中央交易对手会用收取到保证金来弥补会员的损失,从而有效分散风险。

四、存在的问题

1.违约风险。中央交易对手依然会遇到交易商违约的问题,如果合约的一方违约,中央交易对手要负责对合约的非违约方进行清算,清算的资金来自中央交易对手向交易商收取的保证金以及各种管理费用。因此,需要中央交易对手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有效管理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在内的各种风险。

2.与标准产品的清算相比,在清算场外衍生产品方面,中央交易对手将面临两个重大挑战。(1)由于场外衍生产品的结构更加复杂,需要采用更复杂的定价模型来进行估值,存在模型风险;(2)场外衍生产品一旦违约,将面临需要清算的产品的流动性缺乏问题,很难找到交易的下家。一些场外衍生产品相对简单,但大多数的产品的结构都比较复杂,这些产品流动性较差,很难对其进行定价。对那些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衍生产品而言,一旦交易对手违约,中央交易对手可以马上进入市场,对合约头寸进行平仓,从而降低风险敞口。但如果违约合约的市场流动性不够,中央交易对手进入市场后可能会导致价格逆向波动,特别是违约方头寸较大时更是如此。因此,传统的违约处理流程将会导致中央交易对手承担更大的风险。

3.市场成本方面的考虑。(1)如果市场上存在多个中央交易对手,规模大的交易商将被迫要向每个中央交易对手提交保证金或担保,这会增加投资成本,降低它们参与中央交易对手的积极性;(2)如果市场上存在多个中央交易对手,需要各国的监管机构在制定监管原则时协调一致,以避免监管套利的情况出现;(3)由于中央交易对手采取多边清算模式,这也需要各国的中央交易对手在处理类似场外衍生产品的时候采取基本相同的做法,否则无法进行有效清算。另外,如果在处理类似产品时,各国不能进行有效协作,多边清算将变得很困难,这会使得单个的中央交易对手能有效减少系统性风险,而各国的中央交易对手一起合作反而降低了效率[8]。

五、结论与展望

1.2007年次贷危机的发生,证明了交易对手信用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场外衍生产品市场的透明度需要大大提高。与场内交易不同,场外交易的参与者除了承担市场风险之外,还要承担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这是因为场外交易都是在参与者之间进行的,一旦一方违约,另一方就会被迫承担全部损失,而不像交易所那样,能有一整套完善的机制保证非违约方的利益不受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场外衍生产品缺乏公开、透明的交易市场以及有效的市场定价机制,需要投资者自己评估产品的价值,同时场外衍生产品结构复杂,需要运用大量的数学模型和统计工具进行计算,使得估值非常困难;再加上场外衍生产品的高杠杆性,一旦危机发生,损失将被加倍放大。中央交易对手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能提高场外衍生产品市场的透明度,增加市场厚度,促进场外衍生产品的逐步标准化,优化价格形成机制,有效防范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2.2007年次贷危机中,产生信用风险的衍生产品都是与次级贷款相关的场外衍生产品,而在交易所内交易的衍生产品基本没有发生问题,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中央交易对手能较好的管理场外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但中央交易对手不是万能的,要充分发挥作用,有效防范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还需要场外衍生产品的市场基础逐步健全,包括交易、定价、结算等基础性制度的完善,这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要处理好中央交易对手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场外交易的创新性要远远强于场内交易,这是因为监管机构对交易所的交易实行严格的监管,交易所内部也有一整套的风险管理措施,使得场内交易的创新动力不足,而场外交易则没有这些限制,可以根据每个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设计出不同内容的产品,能满足交易方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场外交易不断产生金融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各国在引入中央交易对手时,要考虑到场外衍生产品对于金融创新的重要作用,不能因为将场外衍生产品纳入中央交易对手进行清算而减弱场外市场创立新的衍生产品的动力。

注释:

①数据来源:LCH.CLEARNET.SwapClear Statistics.http://www.lchclearnet.com/swaps/volumes/.

②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美元、英镑先后发生危机,发达国家为了协调彼此间货币政策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的行动,于1961年11月在巴黎成立了十国集团(又称“巴黎俱乐部”),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个附属机构,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了发达国家在国际货币金融领域具有的垄断性地位。十国集团成员包括: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典。瑞士于1984年成为十国集团的第11个正式成员。

③巴塞尔委员会之前一直都建议将中央交易对手的敞口按0权重来处理,但根据2010年7月份公布的最新讨论文件,巴塞尔委员会可能会要求银行对中央交易对手的敞口按1%~3%的风险权重计提资本。

标签:;  ;  ;  ;  ;  ;  ;  ;  ;  ;  

论中央与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管理_信用风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