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岁以上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206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邱鑫,熊竹,曾帅丹,唐根,朱田丰,崔支文,唐盛平[1](2021)在《腔镜治疗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腔镜治疗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等数据库中关于腔镜治疗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中文和英文文献。英文检索词为"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wryneck""arthroscopy""endoscopy"和"stealth surgery",中文检索词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内镜""腔镜"和"关节镜"。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1月5日。由2人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软件3.6.2版本对腔镜治疗CMT疗效优秀率、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6篇(包括前瞻性案例系列研究1篇,回顾性案例系列研究15篇),总计254例患儿,采用MINORS评价工具来评价文献质量。单组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腔镜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9.76%(95%CI:98.39%~100%),优秀率为99.52%(95%CI:98.03%~100%);无严重危及生命并发症报告,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83%(95%CI:1.23%~10.42%),皮下积气、皮肤灼伤及瘀斑、神经血管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12.65%(95%CI:3.46%~21.84%)、7.55%(95%CI:1.53%~13.58%)和1.42%(95%CI:0~3.47%)。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腔镜治疗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行胸锁乳突肌松解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娴熟的腔镜操作技巧仍然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王莉[2](2016)在《基于B超下不同分型观察推拿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推拿对B超下不同分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Cheng和Lee评分量表、B超评分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探索可能存在的机制,为推拿治疗B超下不同分型先天性肌性斜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本研究在B超引导下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70例,治疗A组(肿块型)35例,治疗B组(均匀增厚型)35例;两组均予以推拿手法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疗效,并比较两组Cheng和Lee评分量表中各项评分每个周期的变化,治疗前后两组B超评分的变化,观察综合疗效。结果:1治疗A组痊愈11例(32.35%),好转21例(61.76%),无效2例(5.88%),总有效率94.12%;治疗B组痊愈23例(67.65%),好转10例(29.41%),无效1例(2.94%)总有效率97.06%;两组总有效率之间有差异(P﹤0.05)。2自第二周期起,两组Cheng和Lee评分表各指标组间及组内两两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B超评分组间及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推拿对先天性肌性斜颈两种证型均有效,总有效率治疗B组优于治疗A组,其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副作用甚小、绿色环保,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孔萌,武玉睿,张士松,翟允鹏,刘红真,赵华善[3](2016)在《腔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腔镜下胸锁乳突肌始端切断松解术在小儿先天肌性斜颈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18岁斜颈患儿于患侧腋窝前缘顶端置入10 m套管针(trocar),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浅部及颈阔肌筋膜下建立皮下操作空间,充入CO2气体加压至6 mm Hg(1 mm Hg=0.133 k Pa)。分别在病变侧颈后近端锁骨上缘处及对侧胸壁近端锁骨下缘穿刺置入5 mm trocar至颈前皮下间隙,并置入分离钳与电凝钩,分次电凝横断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的肌纤维及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直至显露出颈血管鞘与肩胛舌骨肌。术后第1天佩戴颈托进行矫正。结果: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复发病例,手术时间为45120 min,平均时间为55 min,术中出血较少,术后住院时间23 d,平均2.5 d,随访112个月,疗效满意。结论:腔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好,操作简单,真正做到颈部无瘢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推广性。
张相薇,李征爽[4](2013)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治疗概况》文中研究表明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导致缩短,颈部向患侧偏斜,随着患儿年龄增长引起面部及头颅畸形的一种常见病。该病以儿童为常见,婴幼儿发病率为0.4%1.3%[1],以单侧发病多见,极少见到双侧发病患儿[2]。笔者查阅近几年资料,对其治疗方法作如下综述。1推拿疗法
王帅印[5](2011)在《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中凋亡蛋白Caspase-4、Caspase-3的表达及术后随访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中凋亡蛋白Caspase-4、Caspase-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凋亡蛋白Caspase-4、Caspase-3在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中的表达,推测其在该病病理变化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探讨其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深圳市儿童医院斜颈专科门诊2005-2010年接诊,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73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HE染色观察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的基本病理变化。Masson胶原染色观察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程度,每张切片在10×10倍光镜下摄片,利用ImagePro-6.0彩色图像分析系统,以5个视野的胶原纤维/(肌纤维+胶原纤维)均值为每张切片的纤维化程度的面积百分比,将CMT分为①30%~≤50%组,②50%~≤70%组,③>70%组。按年龄将CMT分为CMT为①3月~≤6月组;②6月~≤12月组;③1岁~≤3岁组;④3岁~≤11岁组。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观察不同年龄组及纤维化组SCM内Caspase-4及活化型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本组年龄的分布,①3月~≤6月组18例;②6月~≤12月组30例;③1岁~≤3岁组16例;④3岁~≤11岁组9例;纤维化程度分布,①30%~≤50%组13例,②50%~≤70%组27例,③>70%组33例。HE染色基本病理变化为,间质增生及纤维化,胸锁乳突肌被致密纤维组织所替代,部分细胞核染色深,肌细胞变性。Masson染色显示病变组织中胶原大量增生,所有病变组织均见大片状增生纤维组织,部分标本可见呈束状的纤维组织,纤维化程度不一;①3月~≤6月组0.79±0.10,②6月~≤12月组0.65±0.17,③1岁~≤3岁组0.69±0.16,④3岁~≤11岁组0.67±0.15,各组之间差异具有显着性(四组之间p<0.05,①②组间p<0.005,①③组间p<0.005,①④组间p<0.005,②③组间p>0.05,②④组间p>0.05,③④组间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1)。免疫组化染色,活化型Caspase-3在不同年龄组分别表达为,①3月~≤6月组为11.46±1.75,②6月~≤12月组为10.33±6.01,③1岁~≤3岁为8.75±2.84,④3岁~≤11岁组为5.13±3.07,各组之间差异具有显着性(四组之间p<0.05,①②组间p>0.005,①③组间>0.005,①④组间p<0.005,②③组间p>0.005,②④组间p<0.005,③④组间p>0.005,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2);各纤维化程度分组活化型caspase-3阳性表达不同,①30%~≤50%组6.46±3.18,②50%~≤70%组7.67±3.70,③>70%组11.10±4.11,各组之间差异具有显着性(三组之间p<0.05,①②组间p>0.01,①③组间p<0.01,②③组间p<0.01,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3)。Caspase-4阳性细胞在各年龄分组表达不同,①3月~≤6月组8.97±5.02,②6月~≤12月组14.34±5.29,③1岁~≤3岁9.02±4.37,④3岁~≤11岁组7.94±2.71,四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四组之间p<0.05,①②组间p<0.005,①③组间p>0.005,①④组间p>0.005,②③组间p<0.005,②④组间p<0.005,③④组间p>0.005,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2);Caspase-4阳性细胞在各纤维化程度分组表达不同,①30%~≤50%组9.93±3.49,②50%~≤70%组10.76±3.42,③>70%组11.84±4.65,三组之间差异具有显着性(三组之间p<0.05,①②组间p>0.01,①③组间p<0.01,②③组间p>0.01,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3)。结论1、CMT小年龄及大年龄患儿间质增生或纤维化重,在一岁内的患儿间质增生或纤维程度可随年龄逐渐减轻,大于一岁间质增生或纤维化程度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加重。2、CMT的SCM组织中细胞存在凋亡,是间质细胞,肌细胞或卫星细胞,可能以间质细胞凋亡为主。细胞凋亡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随间质增生或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加,大年龄患儿间质细胞的持续存在可能是CMT不愈的原因。显示随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可能肌细胞或肌卫星细胞凋亡有逐渐加重的趋势。3、CMT的SCM组织中不同细胞可能存在不同凋亡的途径。Caspase依赖性途径可能为细胞的凋亡途径之一。内质网途径可能为肌细胞或肌卫星细胞凋亡途径之一第二部分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术后随访分析目的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术后头颈部功能及美容效果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价。方法采集自2005年至2010年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并最终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73例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术后通过门诊及电话进行了(自诊断明确时起)1年至5年的随访,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术后颈部功能及头面部美容效果观察,制定术后颈部功能及美容恢复及病史的资料调查表,详细记录并收集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资料,按Cheng疗效评分标准对其进行评价,评估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术后疗效。对其行病史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得到65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术后随访资料,其中男43例,女22例。发病年龄为3月-11岁,中位年龄11月。13例在3月~≤6月间手术,29例在6月~≤12月组间手术,17例在1岁~≤3岁之间手术,6例在3岁~≤11岁之间手术。本组65例随访2-5年,平均4年。优51例(78.4%),良6例(9.2%),一般8例(12.3%),术后再复发率为0%;65例CMT按手术时年龄分3个年龄组,①3月~≤12月组42例,优37例(88%),良2例(4.7%),一般3例(7%)劣0例,术后再复发率为0%。②1岁~≤3岁组17例,优12例(71%),良3例(17.6%),一般2例(11%),劣0例,术后再复发率为0%。③3~≤11岁6例,优2例(33%),良1例(16.7%),一般3例(50%),劣0例,术后再复发率为0%(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p<0.05;组间比较①与②组比较,P>0.05;①与③组比较,P<0.01;②与③组比较,P>0.05。结论胸锁乳突肌切断及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可靠方法。大部分患儿术后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大年龄患儿也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小年龄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可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CMT的预后。
高峻,赵亚平,张庆[6](2010)在《大于1岁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高频超声图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大于1岁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肌肉病变高频声像图特征,为临床提供肌肉病变程度信息及手术指征。方法以健侧胸锁乳突肌作对照,沿胸锁乳突肌走向,用高频超声显示病变肌肉的长轴及短轴观,观察肌纹理回声,测量肌肉厚度及病变累及长度,并与手术及病理作对照。结果 58例大于1岁肌性斜颈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声像图表现为:肌瘤型5例、肌肉增粗型34例、肌肉萎缩型19例,>1岁~≤3岁患儿以肌肉增粗型表现为主,>3岁患儿肌肉萎缩型所占比例增高。结论大于1岁肌性斜颈患儿的肌肉病变声像图明显不同于婴幼儿时期,高频超声可以良好显示肌纹理回声,反映肌肉纤维化程度。
程霞[7](2009)在《整形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158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整形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分析总结临床经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科自2002年1月-2008年9月间收治的158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其中男性86例,女性72例;1-10岁103例,11-20岁46例,20岁以上的9例;平均年龄14岁。采用特殊手术体位、锁骨下缘下方弧形切口、切口上缘半圆形皮瓣、切口下缘皮肤软组织向上推进、自浅向深自下向上斜行离断胸锁乳头肌、完全离断颈阔肌、离断斜方肌前缘、分段分离离断患侧颈部挛缩带等细化改进措施,对158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实施先天性肌性斜颈矫正术,术后前3天固定头颈部呈过度矫正位,保持头部偏向健侧,第4天起患侧高枕卧位略悬空肩部,保持3月~6月,出院后加强功能锻炼,专家门诊复诊随访和电话随访,并从功能和容貌两方面进行术后评估。结果:本组158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均以上述方法实施了先天性肌性斜颈矫正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6例,随访率为79.75%。由于家庭住址变更、联系方式变更或者路途遥远等原因,失访32例,失访率为20.25%;随访时间3月-6年。对获得随访的126例患者进行术后功能和容貌评估:优者113例(89%),良者12例( 9%),劣者1例( 2%)。结论:充分利用整形外科手术设计和操作原则,细化肌性斜颈矫正手术步骤可从功能和容貌两方面获得教较满意的疗效。
邓晓青,王淑芬[8](2006)在《先天性斜颈的诊断及非手术治疗63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音频与直流电碘离子导入法对先天性斜颈的治疗效果。方法:用非手术治疗方法,音频与直流电碘离子导入法治疗先天性斜颈。结果:本法在63例中,有效率达93.7%。结论:对先天性斜颈的治疗越早越好,音频与直流电碘离子导入法对先天性斜颈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李各芳,张学兵[9](2006)在《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康复护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19972004年375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恢复情况。结果分别随访17年,结果4例复发,4例恢复欠佳,其余患儿均满意。结论全面细致、正确有效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患儿的全面康复。
陈根强[10](2003)在《α-SMA在骨科挛缩性疾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文中认为一、背景 臀肌挛缩症、先天性肌性斜颈、掌腱膜挛缩症是骨科常见软组织挛缩性疾病。均表现为病变组织挛缩而出现畸形,甚至影响功能。臀肌挛缩症多认为同局部肌肉注射有关;先天性肌性斜颈则由多种原因所致;目前对掌腱膜挛缩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较多,认为肌纤维母细胞是掌腱膜挛缩症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该细胞既有能够引起收缩的微丝样结构,又能合成分泌大量胶原及细胞外基质成分,使掌腱膜纤维化挛缩。而对臀肌挛缩症、先天性肌性斜颈发病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报道较少。在臀肌挛缩症和先天性肌性斜颈中是否存在有相同的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研究肌纤维母细胞的标记蛋白α-SMA在这些疾病中的表达、分布情况,有助于了解病理变化过程、病理机制,并指导临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影响预后。 二、目的 我们应用免疫组化辅以计算机图象定量分析技术,观察和检测α-SMA在臀肌挛缩症、先天性肌性斜颈和掌腱膜挛缩症中表达和分布,以明确臀肌挛缩症和先天性肌性斜颈中是否出现肌纤维母细胞,了解病理变化过程,病理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浙汪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材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自1994年10月~2002年10月8年间收治的骨科挛缩性疾病标本,臀肌挛缩症患者标本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5和 岁,平均年龄10二3岁;先天性肌性斜颈标本月例,男四例,女10例,年龄2~15岁,平均 6.44岁;掌健膜挛缩症标本 20例,男 18例,女 2例,年龄 48~75岁,平均 61.24岁。所有标本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正常臀肌及筋膜 12例,年龄6~22岁,平均11.27岁;肌肉瞻性部分标本10例,年龄6~14岁,平均8.72岁,作为先天性肌性斜颈正常对照;正常掌位膜标本9例,3例外伤性截肢而手腕部未损伤的手掌、2例腕部手术延伸切口的手掌、4例新鲜尸体的手掌、作为掌健膜挛缩性正常对照。 四、统计方法 应用 SPSS10.0 for widows专业版统计软件。数据用均数士标准差(X士S)表示,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间进行t检验,用(S——N——K)法进行三组单因素方差分析,若差异有显着性意义,再进行各组间两两比较…检验人 以P< 0刀5作为差异有显着意义。 五、结果 a-SMA在各对照组未见明显表达,而在三组病变组织中有不同程度阳性反应,与对照组间有非常显着差异呼<队001)。用 u一*一K)法三组挛缩性组织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示总体有差异,但两两之间无差异一检验人臀肌挛缩症组织,7岁以上年龄组a-SMA表达明显减弱,与7岁以下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k=2.364 p-0刀28人 先天性肌性斜颈6岁以上组表达明显减弱,与6岁以下组(包括6岁)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意义h一5.1刀,P<0刀01)。 -3一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二口任匕 1、肌纤维母细胞是臀肌挛缩症,先天性肌性斜颈,掌健膜挛缩症三种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 2、本研究发现a-SMA在6岁以上组先天性肌性斜颈组织中表达明显减弱,而在臀肌挛缩症患者标本7岁以上组表达明显减弱;且臀肌挛缩症残余期患者明显比其他二组患者多。这些给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考。
二、3岁以上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206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岁以上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20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B超下不同分型观察推拿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受试者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证型分类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病例剔除标准 |
1.7 病例脱落标准及其脱落后的处理 |
1.8 中止试验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5 统计分析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中断及剔除、脱落情况 |
3.2 基线分析 |
3.3 两组Cheng和Lee评分表中各项指标四个治疗周期组内两两比较 |
3.4 两组Cheng和Lee评分表中各项指标组间比较 |
3.5 两组治疗前后患侧胸锁乳肌B超评分比较 |
3.6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
典型病例 |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CMT的认识 |
1.1CMT的中医学归属 |
1.2 病因病机研究 |
1.3 肝、肾、脾与小儿CMT |
2 现代医学对CMT的认识 |
2.1 流行病学研究 |
2.2 病因病理研究 |
3 CMT的治疗 |
3.1 保守治疗 |
3.2 手术治疗 |
4 高频超声在先天肌性斜颈中的应用 |
4.1 早期诊断 |
4.2 临床分型 |
4.3 鉴别诊断 |
4.4 疗效评估 |
4.5 指导治疗 |
5 颈部解剖 |
5.1 颈部结构特点 |
5.2 胸锁乳突肌 |
5.3 与CMT相关的其他肌肉 |
6 研究依据 |
6.1 手法依据 |
6.2 治疗特点 |
7 结果探讨 |
7.1 结果分析 |
7.2 机理探讨 |
8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9 今后研究思路和前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4)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治疗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推拿疗法 |
2 推拿配合药物外敷 |
3 手术疗法 |
4 其他疗法 |
5问题及展望 |
(5)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中凋亡蛋白Caspase-4、Caspase-3的表达及术后随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
前言 |
实验材料 |
研究内容 |
实验方法 |
统计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整形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15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资料对象 |
1.2 资料来源 |
1.3 纳入标准 |
2. 研究内容 |
2.1 手术方法 |
2.2 随访 |
3.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9)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康复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术前康复护理 |
2.1 心理护理 |
2.2 了解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
2.3 功能训练 |
3 术后康复护理 |
3.1 心理护理 |
3.2 注意伤口有无出血 |
3.3 减轻疼痛 |
3.4 防止伤口感染 |
3.5 手法训练 |
3.6 颈托牵引 |
3.7 支具矫正 |
3.8 出院指导 |
4 讨 论 |
(10)α-SMA在骨科挛缩性疾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正文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四、 综述 |
五、 临床病例分析 |
六、 致谢 |
四、3岁以上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206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腔镜治疗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 邱鑫,熊竹,曾帅丹,唐根,朱田丰,崔支文,唐盛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1(05)
- [2]基于B超下不同分型观察推拿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D]. 王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03)
- [3]腔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分析[J]. 孔萌,武玉睿,张士松,翟允鹏,刘红真,赵华善. 中国医学创新, 2016(04)
- [4]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治疗概况[J]. 张相薇,李征爽. 湖南中医杂志, 2013(11)
- [5]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中凋亡蛋白Caspase-4、Caspase-3的表达及术后随访分析[D]. 王帅印. 遵义医学院, 2011(06)
- [6]大于1岁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高频超声图像分析[J]. 高峻,赵亚平,张庆.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0(03)
- [7]整形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158例临床分析[D]. 程霞. 新疆医科大学, 2009(S2)
- [8]先天性斜颈的诊断及非手术治疗63例分析[J]. 邓晓青,王淑芬. 实用医技杂志, 2006(10)
- [9]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康复护理[J]. 李各芳,张学兵. 重庆医学, 2006(06)
- [10]α-SMA在骨科挛缩性疾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 陈根强. 浙江大学, 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