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背景下继电保护的关键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郭玉淼

智能电网背景下继电保护的关键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郭玉淼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薛家湾供电局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0300)

摘要:智能电网是采用物理学原理,通过物理电网实现现代化的传感和测量技术、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继电保护工作的新兴的电网。智能电网可以及时地将电力资源输送给用户,实现电力能源的合理配置,保障了电力能源输送的可靠性,满足了电力能源使用的经济性,提高了电力能源的质量,是一种可以适应电力市场发展的新型电网。智能电网具有可靠性、实用性、环保节能等特征,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运作效率。

关键词:智能电网;继电保护;问题;对策

1、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概述

1.1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的构成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对于继电保护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而由于智能电网的供、发电形式与传统电网之间存在差异性,在继电保护方式上也存在着一定不同。而信息、网络技术与智能电网的逐步融合,是促使智能电网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就是指使用传感器对电网进行设备的监控,然后在网络上进行信息的整理和分析。通过这种方法降低一定程度的干扰,以此避免大面积停电现象的发生。

1.2智能电网环境下对继电保护的新要求

在智能电网时代背景下,智能电网需要与继电保护技术共同发展、相辅相成。智能电网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智能电网具备较强的自愈性。因此,在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继电保护,要求具备一定的故障诊断以及自我修复的功能,同时也要求其能进行自我隔离,以此阻断发生故障后产生大规模停电的情况。

2、电力系统中智能电网的重要技术分析

2.1电力系统中智能电网的通讯技术

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电网的高速运行、实现双向通讯、能够进行实时传递信息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缺乏上述多功能的通讯系统,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也就不能实现,原因在于,电力系统中的智能电网在整合数据、管理和控制数据都要求多功能的通讯技术的支撑,所以,建立一个具有多功能的通讯系统是实现电力系统中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的首要环节。多功能通讯技术可以促进电力系统的电网朝着动态的、保证信息时效性的方向发展。

智能电网要在速率高的通讯技术平台上发挥作用,实现自我管理和监控的作用。智能电网以多功能通讯技术为依托,在其运行过程中,它可以对电力系统的不同的故障采取无功补偿的方式,防止小区域的电力系统故障影响到整个区域内出现停电问题。多功能的通讯系统可以实现将电力控制器、电力保护系统、电力用户采用不同的设备进行联系。

2.2电力系统中智能电网的评定测量技术

评定测量技术是智能电网的主要功能,将电网测量出的数据整合成数字化的信息,将信息及时地传达到智能电网的各个方面。评定测量技术可以给电力系统的操作人员提供充足的数据资源,将电力系统的功率、电力资源的质量、电力相位的联系、设备的故障情况、变压器的负荷等数据准确而及时地传达给电力系统操作人员,确保电力系统可以正常、高效地运转。

电力系统的智能电网实现了数字保护的功能,在一个自行操作的软件或模块中,可以将数据直接存入计算机程序中,确保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智能电网中的广域管理系统、控制系统进行了数据的保护,在一个相对集中的保护系统里面,电力系统可以实现通信,提高了继电保护的安全性。

2.3电力系统中智能电网的设备技术

电力系统中智能电网需要采用新型的设备,要充分改善配电系统的效率。电力系统中的智能电网应该充分考虑到材料的优质问题,充分利用超导性好、储能效果好的微电子技术,改善电力系统的功率密度,提高继电保护的技术含量。

设备技术指的是电子技术和能源的分布化使用技术,电力系统的电子技术指的是运用现代电子产品对电能的输送进行控制和变换的一种新兴的技术,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节能环保,电力系统中常用的SVC的柔性电力输送技术是这项技术的典型代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电子技术与电能输送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确保电力系统参数的准确性,对电力系统进行调节,可以改善电力输送损耗严重的状况,提高电力输送的效率,确保电力系统具有高度的稳定性。电力能源的分布式接收技术指的是将电力系统中不同的能源进行区域性管理,保障对电力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利用。

3、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继电保护问题

3.1继电保护的范围不够明确

在当前的电力系统中,智能电网还不够普及,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依旧使用传统电网,导致继电保护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划分管理范围。也正是因此,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并不够智能,在过度发电的过程中,由于电网的互相穿插的复杂情况,混淆了诸多的继电保护信息,导致了继电保护系统的应用中会出现诸如保护的不准确、延时问题,无法实现对智能电网的全面的智能的保护。电网系统的智能化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继电保护范围不明确是制约智能电网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3.2继电保护的力度不足

在发展智能电网系统的过程引入不同类型的特色技术、新技术,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任何技术都具备双面性,在为智能电网系统提供智能化服务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危险性。必须通过继电保护维持智能电网的运转环境,防止智能电网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

3.3设备的保护不够完善

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源自设备上的支持。继电保护的设备应该具有能够随着智能电网进行发展与更新的能力。同时,电力企业依据智能电网的运作环境条件结合继电保护的状况,制定设备的改良计划,完善继电保护系统的整体性。智能电网环境对于继电保护的要求极高,因此对于继电保护设备的要求也非常的高。因此,当下完善保护设备是目前我国各大电力企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与发展目标。

4、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继电保护问题对策

4.1构建继电保护信息平台

信息平台能够快速地收集智能电网环境的运行状态与数据,其中最主要的是为信息提供平台。在智能电网环境下,应围绕动态监控开展继电保护平台的建构,促进继电保护的发展速度,达到继电保护与智能电网同步发展的目的。因此,改善我国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继电保护能力首先应完善我国继电保护信息平台。

4.2强化继电保护信息的传输

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的普及,继电保护信息的传输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在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中,强化信息传输能力无疑是重要的。通过强化信息传输能力来完成继电保护的分层分级,这不仅可以为智能电网提供优质的保护,同时也能提高继电保护的信息传输效率。因此强化继电保护信息的传输能力是满足智能电网需求的必要手段。

4.3完善继电保护系统

首先,可以将智能传感器应用于继电保护系统中,这样能够发挥传感器的优势,在获取更多的设备运行信息的同时,将设备运行参数转换为继电保护实现的重要依据,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保障继电保护系统的动作执行的可靠性。然而在智能电网设备的外部接线的运行过程中,自然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如风霜等天气是极易引起接线振动等问题的。因此,在设备是否发生故障的环节中,不能只依靠单一指标,而应该综合分析全部设备的震动特征。为了做到综合的分析,可以将变压器中的震动传感器的非正常振动作为发生错误的信号,从而进行是否发生故障的判断。同时也应大量应用人工智能分析系统,将温度、湿度等参数也列为参考指标。

5、结语

大力建设智能电网对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与此同时,对承担着各种保护工作、维持智能电网高效运行的继电保护系统的要求也越发严格。继电保护在智能电网的环境下,为智能电网提供了可靠的保护,以此促使智能电网更安全、稳定的发展同时也能为智能电力系统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在大力发展智能电网的情况下,也应大力展开继电保护技术的研发,促进智能电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剑锋.浅谈电力继电保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风,2016(02).

[2]关世照.浅析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技术[J].科技风,2016(07).

[3]张英,张伟.电力继电保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展望,2016(08).

论文作者:郭玉淼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5

标签:;  ;  ;  ;  ;  ;  ;  ;  

智能电网背景下继电保护的关键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郭玉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