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月报校际联动的实验研究_管建刚论文

作文月报校际联动的实验研究_管建刚论文

《作文月报》的校际联动实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月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直以为,做教师不能只脚踏实地,更需仰望星空。2012年9月,徐汇区教育局为我成立了名师工作室,使我开始思考怎样引领区内骨干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组织了面试之后,我才发现,校与校之间存在着差异,名师工作室的学员既有来自大型公办重点小学,又有来自小型民工子弟小学,虽同在徐汇区工作,但面对面的交流并不多,有些老师只顾埋头工作,甚至连管建刚是谁都不知道……我忽然发现,校际联动可能是比较适合工作室的研修途径。

管建刚,凭着他的“班级作文周报”,闯出了一条作文教学的“革命”之路。在工作室成立之初,我们便来到了管建刚的学校,亲临管老师的课堂,直面管老师的风采,大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管建刚的成功经历不就是那堂《滴水穿石的启示》的真实写照吗?向管建刚老师学什么?怎么走出自己的专业研修之路?

我们来自十所学校,校际差异恰恰是不可多得的资源,以此建立一个交流平台,既能给学生提供发表习作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又能架起沟通学校之间、班级之间、教师之间的桥梁,也能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作文训练系统,就这样,属于十所学校的《作文月报》应运而生了。

《作文月报》从此起航

虽然我们没办过报纸,但我们知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首先要把规矩定下来,事情才能做好。于是,我们草拟了《〈作文月报〉办报章程》,以下摘录其中的“操作细则”:

《作文月报》办报章程

1.每月一期,A3纸大小,正反面印刷,不加中缝。

2.交稿时间:工作室各位老师每月10日前提供4篇学生习作,上传工作室公共邮箱。每位学员轮流做责编,每月一次,负责编辑排版。

3.选稿要求:选文凸显“童真、童趣、童心、童言”,兼顾所执教班级各个层面的学生,即便是病文,若文中有一二处闪光点,也可上传。

4.改稿要求:所上传文章以“原生态”呈现为佳,教师只对错别字进行修改,其他不必修改,以供各位老师使用《作文月报》进行讲评。

5.编辑要求:每月责编老师应及时将文章进行编辑排版,查缺补漏,编辑完成后以“《作文月报》2013年×月”的文件名在每月15日前上传公共邮箱。

6.印制要求:工作室各位老师在每月15日后下载打印,再复印相应的份数发给本班学生。

7.每月《作文月报》下发后,结合学生使用情况并根据工作室的活动安排召开一次编委会,以便查漏补缺。

8.每期印刷份数以各位老师执教学生数为准。

章程确定下来后,大家分头忙碌起来。酷爱书法的丁慈矿老师特意从书法字库中选取了“作文月报”四字报头,使得这份报纸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马上就像模像样了;创刊号的责编汤敏老师找来了各类报纸的彩色模板,以便选用;钱滢老师精心设计了“稿件录用证明”,准备用来“诱惑”孩子们……

每编辑好一期报纸,我们总会聚在一起讨论:哪里办得好?哪里还须改进?……尽可能地查漏补缺。记得有一期报纸刊登了一篇五年级同学的微型小说《蔷薇盛开的季节》,一个特调皮的二年级小男生一口气将微型小说认真地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还作了精心的美化。他说,这个故事太感人了。还有学校的高年级同学自发地续写了这篇微型小说。学生的阅读兴奋点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办报方向。再者,学生既是读者,也应该是编者,让学生也参与到选稿、编辑的工作中来,报纸应该会更受学生欢迎。于是,我们又对《〈作文月报〉办报章程》进行了修改,增补了相关细则:

9.每班组成一个编委会,负责本班稿件的审核,并根据本期稿件要求删选来稿。编委会学生名单公布在报纸上。

10.每期所选文章力求文体多样化,含寓言、调查报告、小说、读后感等。

11.责编所在班级推荐上期最受欢迎的一篇文章,并附上50字左右的评语。同时让学生评选本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别小看每月40篇的稿源,事先要做大量的工作:首先是文章的来源。课堂作文大都是命题作文,中规中矩,很难达到“原创、鲜活”的标准,且每班四篇中必须有一篇是作文后进生的文章,这对老师的耐心也是一次考量。有时为了让一名后进生的文章里有一两处闪光的句子,老师和孩子反复讨论、斟酌、取舍……这一过程是艰难的,结果却是令人欣喜的。

切磋琢磨,语言更“靓”

每期报纸出炉,成员们都会在各自班级评选出最受欢迎的一篇习作、最精彩的一句话、用得最恰当的一个词或标点。孩子们还在报上圈出精彩的文题,如:《牛油果变成“三文鱼”》《剪出来的舞蹈》《卫生间奇遇》《我班的“乌鸦嘴”》《泳池囧事》等。根据投票,孩子们郑重选出当期报纸的前三甲。他们也会认真地在报上留下修改痕迹。工作室每两周组织一次活动,大家便交流孩子们的评选结果和修改意见,再回校反馈评选结果和修改意见。

这是一位老师记录她组织学生修改《月报》的博文:

“其实,登上报纸的文章也不是十全十美的,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找一找,这些文章中还有哪一篇可以重新修改,使它也变得意犹未尽。好不好?”

孩子们的积极性被我调动起来了,他们发现刚刚还十分喜欢的《难熬的高速之旅》,忽然显得那样啰唆。

“拿出笔,用修改符号在报纸上直接改吧!”

“注意!你们再细致些,说不定会发现一些疏漏之处,比如‘的、地、得’用法不准确之处,再如象声词缺少引号等等。”

“老师,您这是让我们修改病句嘛!”一个声音冒出来。

呵呵,竟然被他们察觉了,这群聪明的小鬼。不过,尽管如此,相比平时试卷的改病句练习,他们更加主动,充满快意。

又挑出一句:

“呦,是小仓鼠宝宝!1234567,居然有7个小宝宝!”

“这句话的标点是不是可以改得更好些,使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更准确?”

“1234567中间都要加上逗号,因为作者要数小仓鼠宝宝有几只,所以应该加逗号。”

“不对,应该加顿号。”

“还是逗号,数数时要一只一只地数。”

不巧的是,下课铃响了,我也意犹未尽:“要不我们下节课不上课文了,再上《作文月报》吧!”

“耶——”,一阵欢呼声中夹杂着“老师真好”,令人欣喜。

讲评《月报》,校校联动

每次工作室活动,大家总会情不自禁地讨论上期报纸发下后班级里的种种轶事。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工作室成员们也在悄然成长。

朱亚莲老师任教四年级,她做了个统计,学生第一周的周记中,有27.27%的学生是报流水账的;有36.36%的学生内容老套单一;只有36.37%的学生描写的内容稍有意思。怎么办?于是,她利用两期《作文月报》中的作文,引导学生找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很有意思的作文内容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的作文很有意思。通过交流,学生发现生活其实并不单调枯燥。要关注发生在身边容易被忽视却很有意思的事,关注看似平常却有生活气息的事,这些都是绝好的作文材料。在朱老师的推动下,学生的习作面貌发生了变化,先后写出了《补牙记》《小狗吃棒冰》《长不大的“老男孩”》等佳作。《作文月报》的选稿标准是“有意思”而非“有意义”,在儿童睁大眼睛观察世界、动笔作文之时,有必要事事强调“高大全”的“意义”吗?只要孩子自己认为是有趣的,认为是有价值的,他就可以自由地去写。

卫珏老师做责编时,恰逢学生临近毕业,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文章刊发出来,她别出心裁地设计了“有意思的题目”栏目:

“呆呆”综合征——袁嘉会

再见了,恐惧!——谢天行

小题大“作”——张予思

“撒由那拉”动漫——朱宸玥

一个小粗心,害了一暑假——丁俊荣

长不大的“老男孩”——胡晓颖

“吃货”吃水果——熊嘉琪

如果你把这些题目也用到课堂上去,相信你的学生一定会有所触动,这毕竟是来自他们生活的世界。

她还记录下孩子们的心声:

“卫老师,七八月份有《作文月报》吗?”我一愣,“暑假里没有。”

“那开学有的,对吗?”

“你们马上要成为中学生了,这份月报可是‘小学版’的。”

没想到我这话音刚落,班级又闹腾起来。“卫老师,你替我们留一些月报吧,我们回来看你的时候,你可以给我们。”

“卫老师,我能继续投稿吗?”

“卫老师,你接下来可能教的是一年级,他们没法写作文的,就用我的吧!”

“《作文月报》上还有其他学校五年级的同学,我们可能进同一个中学,太好了,可以以‘报’会友了。”

在我的一堂《作文月报》讲评课上,一名学生举手:“这篇《妈妈真辛苦》的题目不太新颖,结尾‘妈妈,你真辛苦啊!我想告诉你,我以你为傲’不好,太直白。还有,文章的对话没有分小节写。”这便是《作文月报》带来的意外惊喜:惊喜之一,学生得益。《××真辛苦》是教材上的作文,相关写作技巧及作文评价标准已深入人心,难怪他们一眼就看出兄弟学校同学作文的问题。惊喜之二,教师得益。《作文月报》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各校教师不同的教学理念,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惊喜之三,家长得益。在教育被过度关注的今天,这份《作文月报》备受家长欢迎,他们认真阅读并比较已发表习作的优劣,再对照自己孩子的作文找差距,从而让孩子明确努力的方向。

在工作室成员们的作文讲评课上,经常提的问题是:“你认为哪些地方要修改?”“这篇文章中有没有非常想让别人记住的句子?”如果学生能看出别人作文中的问题并修改,往往要比多写两篇有价值。学生在表达上有了追求,才会有锤炼语句的动力。自从《章程》中增加了一条有关文体的编排要求后,还有一个问题也经常提:“这一篇像不像调查报告?”“是不是在写信?有没有考虑到收信人的感受?”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文体意识和读者意识。

文章的修改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积累经验。只要动笔写,就有修改,或修正错误,或精益求精,在这一过程中,“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渐渐成了师生共同的追求。

又一期《作文月报》新鲜出炉了,校际联动又要开始了……

标签:;  

作文月报校际联动的实验研究_管建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