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老中青语言使用情况分析
曹 晶/北方民族大学文传学院
摘 要: 本文选取了甘肃张掖甘州区老中青三代人群,以普通话和张掖方言的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老中青在不同场合下所使用的语言和老中青的语言态度,探究了老中青三代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及其特点。
关键词: 语言使用 语言态度 语言变异 老中青
一、前言
老中青是社会中最主要的群体。同时,老中青对于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情况也可以反映出在一个地区内社会语言变化和发展的状况。
长期以来,在甘州区的老中青群体都会说张掖方言(本文的张掖方言单指张掖语群区的语言,不包括山丹语群区和罗城语群区的语言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使用张掖方言的人群减少,普通话兴起成为优势语,张掖方言甚至趋于消亡的状态。因此,分析甘州区老中青语言的使用情况,有利于弄清楚张掖方言的生存状态。
本文主要采取访谈法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老中青语言使用情况。调查问卷采取场合和人群变量因素设计,交谈场合包括“去饭店吃饭”、“去医院看病”两个正式场合和“在家”、“坐出租车”两个非正式交际场合,交谈人群包括医生、上司、家人、司机,交谈模式包括对方先方言或普通话,老中青会用普通话还是方言回复,如:去吃饭或坐出租车,和店主或司机交谈,第一种模式对方先方言,“你会用普通话还是用张掖方言回应?”第二种模式:司机或店主先普通话说话,“你会用普通话还是用张掖方言回应?”。另外,问卷共发出200份,有效问卷195份,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基本信息、所具备的语言能力以及对普通话和张掖方言的态度等23项内容,同时随机抽取10名不同年龄段的个体作为访谈对象,进而为分析老中青对于普通话和张掖方言的使用情况提供有力的数据。
二、老中青语言的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
通过表 1中的数据可知,被调查的老中青大部分最先习得的都是张掖方言。但到目前为止,老中青所具备的语言能力有所不同。年龄在70岁以下的老年和部分学历低的中年只运用张掖方言进行交流,会说部分普通话词语,而部分古稀之年的老人完全不会说普通话,且部分普通话词语表示听不懂;中年中,中年女性运用普通话的概率高于中年男性,总体上中年表示能听懂并运用普通话和张掖方言,但对于普通话使用的准确度不高,有时更习惯运用方言;青年则表示能流利准确地使用普通话和张掖方言,同时也表示通常更喜欢运用普通话,但在家庭内部与家人交谈时会选择张掖方言。整体上讲,老中青三代老中青都能流利地运用张掖方言进行交谈,在家庭内部基本都说张掖方言,在一些具体的社会情景中,普通话和张掖方言的选择和使用会有所差异。
表1 甘州区被调查老中青的基本信息
表2 不同场合语言的选择
(一)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
分析表2发现,在四个场合中,多数人选择在“医院”和“宴会”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而分析问卷发现,老中青三代在普通话的使用频率上分歧最大。老年几乎在每个场合下都使用张掖方言交流,偶尔谈话对方使用普通话时也会随之使用普通话;中年多数在“在家与家人交谈”和“坐出租车与司机交谈”这两个场合下选择普通话和张掖方言共用,而在“去医院看病”和“去饭店吃饭”这两个场合下选择用普通话作为交际语言;青年在“在家与家人交谈”这个场合下会考虑选择使用方言交谈,在“去饭店吃饭”和“去医院看病”这两个场合下都使用普通话,但在“坐出租车与司机交谈”这个场合下则选择普通话和张掖方言共用。因此,首先,由于年龄差异和社会环境不同,老中青在语言学习能力上也有所不同,其次,在面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交流时,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会体现出来。
另外,分析问卷相关信息发现,方言的心理认同度比普通话的心理认同度要高。老年生活范围较为狭窄,所交际的人群固定,张掖方言基本能满足他们的交际需求,对张掖方言的心理认同度最高;中年人交际范围较广,所接触的人群也较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要具备说普通话和说方言的两种能力;青年则表示,除正式场合外,在方言和用普通话的语言选择上要依不同的情景而定,一方面,当交谈对方不是当地人时为使交流顺畅,则会选择普通话进行交流,另一方面,若是与陌生人交谈,会使用普通话交谈,其余非正式场合的情景下还是会考虑选择方言与人交流。此外,中年和青年在选择语言时会出现语言顺应现象,即对方使用何种语言,说话者为了迎合并使语言交流顺畅,会顺应的选择与对方一致的语言,这一点中年男性在普通话的使用上较为突出。
同时,实地调查发现,中年男性更偏向于用方言交流,中年男性群体会在多数情况下使用方言作为交际语,而中年女性则会同时使用方言和普通话。中年男性也表示,除了运用方言交谈比较习惯外,普通话使用不熟练时会让交谈对方听起来很别扭,所以多数场合下避免说普通话。这种语言现象是因为男女双方是不同的言语体,在语言使用上也会有差异,就语言变化的程度和速率而言,这两个群体的演变往往是不一致的,又因为社会分工的不同,女性在接受新语言上使用正确语法形成的几率高于男性,他们的言语行为显得规范纯正,这也就成为中年男性在方言使用程度上大大高于中年女性的原因。
地面校准试验时,将加装了应变计电桥的拉杆采用专门研制的约束装置安装在拉压试验机上进行载荷校准试验(图4),试验分拉向加载和压向加载两种,校准载荷沿拉杆轴向施加。每种校准载荷施加两次,从0开始,分十级施加到最大校准载荷(本次试验,拉向最大校准载荷为800 N,压向最大校准载荷-800 N),然后分十级卸载到0,试验中同时记录应变电桥响应和校准载荷。
综上所述,老年对普通话的接受度最低,同时,对于普通话抱有消极的态度;而中年由于普通话运用不够熟练,则选择在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对于普通话的接受程度也不太高;只有青年表示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会选择使用普通话,对于普通话的接受程度最高。
此外,在甘州区还了解到部分青年在回乡打车时会选择在“坐出租车与司机交谈”这一场合与当地司机使用张掖方言进行交流。主要是因为在过去的甘州区司机有很强的内外意识,用方言交流可告知司机自己是原住民的身份。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排外现象逐步在消失,但遗留下的这种语言现象仍然存在着。实际上,这反映出方言认同的心理,这种方言认同的心理是以老乡心理效应为基础产生的,而老乡观念的形成是以情感联结为纽带,以心里地域图式为基本单位所形成的动态心理过程。这种心理过程也就促成了运用方言交流的机会,为方言得以保存提供了条件。此外,青年和中年在普通话和方言的选择和使用上还受到谈话对方所选语言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43%的人总是会受到对方交谈所选用语言的影响,30%的人偶尔受影响,27%的人表示不会受到影响,即如果谈话双方在交谈之初都使用普通话交谈,但在谈话过程中改为方言交谈时,青年和中年则会改用方言交谈;反之谈话之初双方使用方言交谈,在谈话过程中改用普通话交流时,青年和中年也会改用普通话交谈。在这种情况下,中年男性和中年女性用方言交谈相较于讲普通话时更为流利,而青年交谈前后变化不大,老年则只使用方言作为交际语,不受谈话对方所选语言的影响。
(二)张掖方言的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
通过访谈调查发现,普通话被当作是文明的象征,多在正式场合被当做礼貌语言使用。同时,从具体问卷结果看,学历的高低也影响着语言的选择,学历高的人群多用普通话,学历低的人群张掖方言运用较多。但这并不表示普通话可以完全代替方言,在调查中,72.5%的人表示学会讲张掖方言很有必要,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象征。这表示尽管普通话使用范围广泛,但方言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留在人们心里的印记决定了在甘州区普通话和方言会在一定时期内共用共存。
where Lq1(?) is the likelihood function used in the EM to estimate the parameters of GMM ofobservableq1,andis the set of parameters of observable q1in the GMM.
此外,通过分析问卷中老中青对于普通话的态度,他们对于普通话的选择和使用受到内外因素的制约,一方面老中青三代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学习能力降低,普通话水平也就有所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交际的人群和交际的范围不同也会影响普通话的选择和使用。
三、普通话和张掖方言使用的差异
在本文预设的四种场合,只有老年会完全使用张掖方言进行交流,在母语忠诚上表现非常强烈;而中年表示虽然大多情况下张掖方言可运用的范围较为狭小,但自己更习惯说方言,所以大部分中年选择在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在非正式场合更习惯运用方言交流,母语忠诚表现相较于老年次之;只有青年表示只会在家说张掖方言或谈话对方运用方言交流时,自己也运用方言,在母语的忠诚上青年表现最低。
栖息棚由遮雨棚和洗浴池组成,栖息棚建于稻田进水口处,便于供饲鸭隔离期间清洗和防止因施用农药进行病虫防治后田水污染影响鸭生长;栖息棚平台面积5~6平方米,鸭棚四周设置围栏,为后期需要进行化学防治病虫时作圈养准备;洗浴池面积3平方米、深0.5米;水稻田用2.5厘米网目的网作围栏,防鸭逃逸。
四、结语
在总体上,普通话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只是由于个体语言学习能力和社会场合的不同,老中青对于普通话的运用存在差异,然而并不是说张掖方言就会完全丧失,长期以来,方言在老中青心理形成的认同机制,使其在家庭内部或非正式场合都习惯把方言作为交际语言,即使方言会受到普通话推广的冲击,但方言中的文白异读或是说普通话时对于方言词汇的夹杂的语言现象,也使得张掖方言得以使用,不会完全消失。
在超高速打击岩石的地冲击效应实验中,通过靶体分层浇筑设计和内置于靶体中的PVDF薄膜传感器,将靶体中的PVDF薄膜传感器的布设间距d分别设置为10,15,20,25,30,70 cm, 获得了花岗岩靶体内各层的地冲击应力时程曲线。图3为打击速度为3 558 m·s-1时,靶体各层实测应力波时程曲线;图4为打击速度为3 558 m·s-1时,靶体各层理论计算应力波时程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较为吻合,证明了本文的超高速撞击地冲击效应等效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注释:
①何茂活.张掖方言拾趣[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
参考文献:
[1]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功能称谓性别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4]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5]佟秋妹.移民家庭内部语言变异的社会语言学考察[J].长江丛刊, 2016(20).
[6]侯建芳.不同社会情景下的语言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以普通话和张掖方言为例[J].河西学院学报,2013(3).
[7]张海钟.种族民族家族与老乡心理效应的族群与区域层次解析[J].河西学院学报,2007(3).
[8]彭建国.地方普通话的语言学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7(7).
[9]何茂活.张掖方言拾趣[J].张掖史话,1992.
[10]张廷国 郝树壮.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曹晶,女,甘肃张掖人,硕士研究生,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
标签:语言使用论文; 语言态度论文; 语言变异论文; 老中青论文; 北方民族大学文传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