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桂荣[1]2002年在《基于遥感与GIS的县级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更新研究——以长乐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长乐市为研究区域,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探讨研究县级土地利用变化中基于遥感的动态监测、基于GIS的数据更新及其变化分析和基于关系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引擎相结合的时态数据管理的技术方法。按土地利用数据变化的监测、更新、分析与管理的技术路线,对长乐市1998-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应用研究。本文选取了1998年与2000年的TM/ETM+和SPOT遥感图像,分别采用分类后比较法和光谱直接比较法对长乐市1998-2000年的土地利用进行变化信息提取,再通过两者的迭加分析最后确认土地利用变化的信息,获得较为理想的变化监测结果。从变化结果的分析可知,在1998-2000年间,长乐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为水田、林地、旱地和未利用地,表现为水田、有林地的明显减少,旱地、未利用地及居民地的大量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在1998-2000年间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从面向对象的方法入手,定义了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扩展、收缩、新生与消亡四种地理事件,并分别按点状地物、线状地物和面状图斑的土地利用实体特征设计了对象迭加更新模型,从而能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来有效地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致性更新。土地利用时态数据库能有效地管理增量数据,按“图元流动” 的方法可实现土地利用数据的历史回溯。而长乐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为数据管理与更新提供有效便捷的工具,提高了长乐市土地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陈文惠[2]2001年在《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文中指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需要大尺度的宏观研究,而且需要中小尺度研究加以配合。福州市是一个以低山丘陵为主自然环境条件错综复杂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区域,与中国东南沿海经济繁荣带其它地区有一定相似性而与国内外其它地区有较大差异性,而且其内部地域差异也较显着,因此作为LUCC研究的特殊案例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将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持续利用研究相结合,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相结合,通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等技术和数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定量分析了福州市土地利用格局形成的影响因子及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和驱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福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本研究成果不仅为大尺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提供了互为佐证的地方性研究案例,也为福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陈志强[3]2006年在《区域多尺度LUCC及空间数据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LUCC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日益受到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LUCC研究中数据与尺度是纵贯各项重点研究内容的综合性研究活动,是确保各项重点研究全面性、准确性和整体性的依据,对LUCC更深刻的认识只有通过综合不同尺度层次上的观测和解释结果来达到,并且要求尺度和相对应数据的嵌套。 本研究以闽台作为中尺度研究区域,福州和台北作为小尺度研究区域,对LUCC研究中的数据源进行幅度和粒度的定量化分析,认为闽台和福州、台北间两个尺度间无法进行LUCC规律推绎,并计算出福州与台北的适宜粒度域;系统分析了两种尺度下LUCC的格局及过程,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LUCC的驱动机制,从粮食安全和建设用地生态安全两个方面分析中尺度LUCC生态安全响应,从绿化地面分析小尺度LUCC人居生态环境响应,对福建土地利用转型和福州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进行模拟与演绎;对多尺度多源数据进行整合,拓展SOTER理论,构建福建省中尺度SOTER-LUCC数据库和漳浦样区小尺度SOTER-LUCC数据库并进行初步应用。
参考文献:
[1]. 基于遥感与GIS的县级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更新研究——以长乐市为例[D]. 肖桂荣. 福州大学. 2002
[2]. 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 陈文惠. 福建师范大学. 2001
[3]. 区域多尺度LUCC及空间数据库研究[D]. 陈志强. 福建师范大学. 2006
标签:资源科学论文; 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遥感论文; 科普论文; 地理学论文; gis技术论文; gis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