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后的宏观经济模拟研究:用模型解释贸易协定及其直接结果对中国经济的影响_宏观经济论文

中国入世后的宏观经济模拟研究——利用模型释疑贸易协定及其直接结果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经济论文,协定论文,宏观经济论文,中国论文,入世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底,中国已正式加入WTO。这是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谈判和磋商之后,而且并不是没有犹豫的情况下达成的协议。这表明中国加入WTO对我国及其贸易伙伴的利弊似乎是相当平衡的。

事实上,无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中国加入WTO的问题都是相当复杂的。笔者认为,用宏观经济结构模型来解释中国加入WTO后的一些主要问题是相当有用的,甚至是很有必要的。与纯统计模型相反,这种结构模型是利用经济理论在外部假设和经济均衡之间,以及达到这种经济均衡的各要素之间建立逻辑联系。这就是说,只要外部条件的变化不影响支撑模型体系的经济理论,这种结构模型可以用来估计各种波动,甚至大的冲击所带来的结果。笔者使用的是中国年度宏观经济模型,它把新凯恩斯理论与强供给效应结合起来。

当然,使用结构模型来进行这种分析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我们并不能证明中国加入WTO后经济行为本身不会改变,如果经济行为发生了变化,那就要使用不同的方程组了。此外,有一点也是很清楚的,有些方程的选择即使是合理的,也还是可以用其他的方程来代替,得到的结果会有所不同。这就是说,我们并不试图对未来的发展给出一个精确的度量,而是提供一种对这些问题的更好理解,这种理解不可能从一种纯经济推理而得到。基于这一点,我们并不十分注重精确的数值,而只注重其大小和变化趋势,最后得到定性的结论。

中国加入WTO后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即使用一个简单的模型并考虑大量的假设,问题也是相当复杂。我们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模拟研究,帮助人们理解中国加入WTO后的一些问题。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讨论贸易协定及其直接结果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贸易协定及其直接结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国外对中国产品的关税降低;第二,外国产品的关税降低:显然这种变化是贸易协定的一部分,其降低程度有待于确定;第三,世界需求预期增加:外国市场对中国产品将更加开放;第四,中国进口预期增加:中国市场对外国产品将更加开放;第五,政府对价格的补贴降低:这也是协议的一部分。

下面笔者将逐一研究这几种影响。

一、中国产品关税降低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我们首先考虑中国产品的关税降低中国出口价格的1个百分点。模型考虑两种出口价格:我们首先定义中国出口商要求的价格,然后利用关税率得到外国购买者购买中国产品所要支付的价格。我们将仅应用这种变化于第二种变量。无关税的出口价格将不改变预期和贸易平衡,但中国出口竞争力将增加1个百分点。

实际上,这种观点是受质疑的。人们可以设想,中国出口商在竞争中面对预期1%的获利,他们将用这点获利,通过提高出口价格来增加其边际利润。我们如果按照出口方程来讨论,这些出口商将增加0.6%的出口价格;保留0.4%的竞争利润。

这种冲击的结果初看起来可能有点奇怪(图1和图3)。如果用实物量衡量,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贸易平衡都没有真正改善,因为出口和进口都显示类似的增加。这种现象不难解释:根据模型,出口增加将对进口有很强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地来自于出口产成品要求进口原材料和能源产品,间接地通过国内最终需求,因为满足额外出口所需的额外生产能力要求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而后者增加了居民消费。

图1 冲击A1:供给-需求平衡

图3 冲击A1:生产要素

所以,主要改善是有关中国活动本身:GDP和国内最终需求都有明显的增加,长期稳定在0.2%左右。消费增长较慢,并在就业和工资率的购买力获益方面有一种惯性。投资在初期较强,因为所需的和实际的生产能力之间的差异在初期是最大的。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稳定,投资的增长与经济的其他方面相适应,包括GDP和资本,因为所有比率收敛于基期水平。

用现行价格来观察,整个时期的对外贸易都得到了改善。这主要是增加国内活动引起通货膨胀(图2),而出口价格对通胀更加敏感:贸易成本(出口价格/进口价格)显著改善(图4),就一般分析而言,贸易的贡献明显。

图2 冲击A1:价格

图4 冲击A1:对外贸易

当然,我们可以发现这种通胀效应降低了价格竞争力和实际贸易平衡的收益。如果没有这种通胀(例如,我们用购买力平价假设),我们将失去贸易成本(出口价格/进口价格)方面的获益,但用实物度量的贸易平衡可能会有一个永久性的改善。

由于政府预算不直接受影响,但税收将从改善的经济活动中略有受益,这种获益是渐进的,并且相当小(大约是GDP的0.03个百分点)。

结论一:中国产品的关税降低,增加GDP,改善贸易平衡和政府预算,但进口增加和通胀上升,减少了实际贸易获益。

二、中国关税降低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我们已经考虑了中国产品关税降低的情况,从长期来看,显然对中国有利。但是,这种措施是一般协议的一部分,其中,中国也应该降低对外国产品的关税。

第一步,我们降低这种税率1个百分点。那么,预期的进口成本将减少不到1%。其次,假设对中国的出口商不改变他们的价格,而是利用这种情况去提高他们的边际收益率。

这一冲击的运行机理比较复杂。我们仍有一个竞争力影响,现在是对进口有利,由于较小的估计系数,这种竞争力的影响比预期的强度要弱。同时,也有一个生产能力的影响,其抵消了第一种冲击的预期损失:尤其是,进口商品吸引力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对同类国内产品的需求将减少同样数量。如果对那种商品的总需求增加,它将用一种不同类型的商品替代以前进口的商品。

但现在通过进口产品在需求中的份额来降低关税,也将直接影响到国内价格。对企业来说,设备产品将变得更便宜,增加了资本利润率的预期。对住户来说,这将意味着一个较高的购买力,并且,用较少的付出就可以保持储蓄购买力不变。从中期来看,工资指数基于一个降低了的消费价格指数之上,对企业也是有利的,这将降低他们产品的价格,并提高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为了理解GDP的动态变化,我们可以将国内需求和它的进口份额(出口的增加是有限的)分开来考虑。消费和投资同时增加,但它们受较强的初始惯性支配,从第2年到中期,由于生产能力的期望值和实际值暂时的差距,导致消费和投资额外的增加。对于进口份额来说,它的最高增长出现在初期,然后随着差距本身一起逐渐降低,并随着国内价格下降,其减少了进口竞争力的获益。

从长期来看,进口受到国内价格下降和生产能力利用率目标降低的限制,使得较便宜的资本可带来较高的利润率。

至于贸易平衡(出口与进口之比)本身,我们当然要考虑无关税的进口。基于这一点,进口价格降低将是很有限的,中国的贸易成本(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将下降。如果我们加上实际进口的增长,将出现不利的贸易平衡,净出口约下降0.5%(图5)。

图5 冲击A2:对外贸易

现在来看政府预算,在短期,通过降低通货膨胀和增加收入,预期成本约降低GDP的0.3个百分点,但这逐渐被累积债务所产生的利息所抵消。在长期,事前和事后赤字都将增加GDP的0.45个百分点。

结论二:降低关税会降低通胀,在一段时期后增加GDP,但其代价是贸易平衡下降和预算赤字。

三、预期世界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增加1个百分点所带来的影响

我们首先考虑,在假设世界对中国产品需求预期增加1个百分点的同时,其他外部假设(如世界通胀和世界现有生产能力)并没有改变。这里必须假设:这种预期的世界需求变化不是全球性的需求增加,那样将改变整个世界经济的平衡,而仅仅是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增加,其他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变化。

这实际上简化了我们的分析:在模型中,对中国产品份额的降低和降低关税有着极相似的结果。预期两个因素仅影响出口方程,其中,出口价格包含了关税,并生成了竞争力因素,而世界需求是直接作用,两者的影响都使用了常数弹性。其不同仅来源于初始影响的大小和具体的动力。根据估计结果,世界需求增长1%,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将增加出口预期1%,而关税降低1个百分点,在短期增加的出口为0.59%,在长期为0.65%,因为误差(注:以上数据来源于出口方程和误差校正机制。出口方程为:DLog(EXC)=DLog(WTIMC)+0.59Log(COMPX)-0.91Log(EXC(-1)/WTIMC(-1)+…)校正很强,为0.91。

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所有的影响大致成比例,目前情况下的比例为1/0.6。

结论三:正如所预期的,除了价格,所有国内要素都得到了改善,并随着国内活动的增加而增加。这个结果与国外关税的冲击是相当类似的,不过是对称的。

四、中国进口预期增长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对于这种冲击,人们可以预期得到类似于前面的结果,但方向相反。这是最通常的情况,但在贸易变量方面有例外,其原因很容易解释。

因为在前面的情况,我们面临着一个预期需求的冲击,这次相反。我们已经看到了来自进口冲击的最重要的结果(实际上也是冲击A1)。在前面的冲击中,影响进口增长的综合效应减少了出口扩大机制的有效性。现在进口预期增长受到它自身第二次演变的限制(如果出口增加,将需要中间产品和能源,其中一部分要由进口提供。这就限制了贸易平衡的获益。这里,如果进口增加,国内GDP减少,因此,国内需求也减少(需要的投资减少了,提供的就业机会减少了,因而居民收入和消费减少)。减少国内需求意味着减少进口)。贸易元素的变化将非常低,但贸易平衡,无论是水平方向,还是动态变化,都以一种相似的方式运动,但其符号相同或相反。

我们的分析可以到此为止。但我们将利用这种情况去解释生产能力利用率的作用,因为它看起来很自然。

预期中国关税税率降低1%的冲击被中国经济的内部变化减弱。开始,主要是现有生产能力的直接增加,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在新的进口产品中,国内生产商或进口商品可能不能完全满足有些商品的需求。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将增加,由其他产品替代,包括一部分是以前进口的产品。

其次,人们可以决定进口原来由国内企业生产的某些产品,允许企业生产其他或多或少类似的产品,而这些产品的潜在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这说明,在国内生产过程中,某种程度的替代是可能的。

当然,进口冲击影响的进一步减弱是因为价格下降和竞争力的提高,因为企业想通过限制价格增长来重新获得市场份额。这种效应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因为失业减少了工人的工资需求。同样的理由,出口将保持增长。

在短期内,出口也将通过这种竞争的效应而增加,但是,实际贸易的损失使得GDP和国内需求,尤其是投资下降,因为对额外生产能力的需求减少。这样就进一步减少进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进口也依赖于出口,而在这种情况下出口是增长的。

从长期来看,当生产能力和投资适应了缩小的生产规模以后,进口又再次增长,而减缓的生产又限制了价格下降。

从整体上看,实际贸易的损失是有限的(图7),在中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这种现象部分是由于国内价格下降,国内价格下降也导致贸易成本方面的损失。现价的出口与进口之比出现长期的递减,在后期平均递减0.4%,但比预期1%的损失要低得多。

从图6和图7,我们观察到对称的动态演变,但处于不同的水平。

图6 冲击A3:对外贸易

图7 冲击A4:对外贸易

至于政府预算,事后效应的限制使其损失相当小。

结论四:正如所预期的,所有的国内要素都受到负面的影响,除了价格。价格随着国内经济活动的减少而降低。

五、政府对价格的补贴减少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我们将假设国家对价格的补贴率降低0.25个百分点。模型运行结果显示,企业立即通过统一的价格增长来弥补其损失,并保持预期的边际率不变。

图8显示,GDP价格指数立即上升0.36%。这种乘数效应显然来自于工资-价格的循环。如果我们限制国内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这种乘数效应甚至于会更高,因为出口价格主要取决于外国的通胀。

图8 冲击A5:供给-需求平衡

当然,由于进口的原因,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较少;由于失业上升,工资增加更少。

从中长期看,通胀效应将随着国内活动的减少而减缓。

从实物量上看,由于价格竞争的原因,出口立即减少,紧接着是投资和消费下降,但由于其自身的惯性机制,减少的速度较慢。

进口的演变比较复杂(也有限)。然而,由于进口价格对国内价格并不十分敏感,进口产品获得竞争力。但是,这些收益是针对一个萧条的市场,其未被利用的生产能力已经得到提高,至少在中短期是如此。这三种效应的组合结果在很短的时期内是正面影响(当通胀达到最高,需求并不完全受到影响),然后是负面影响(当需求保持下降,国内生产能力并不随之下降),接着又是正面影响(当需求和生产能力同时得到稳定,只有价格在起作用)。不过,显然在整个时期进口占需求的份额已经增加,它导致国内经济活动减少。

再来看贸易平衡,由于竞争力弹性小于1,出口额显示出一种永久的增长。这就平衡了进口价格的作用,在最后的结果(图9)中,与通常情况一样,其动态变化来自于进口:贸易平衡的变化在中期是正的(但处于一个较低的活动水平),然后这种变化在长期更加恶化。

图9 冲击A5:对外贸易

应该注意到,如果引进进口产品增值税率的冲击,这种负面影响将减少。

标签:;  ;  ;  ;  ;  ;  ;  

中国加入WTO后的宏观经济模拟研究:用模型解释贸易协定及其直接结果对中国经济的影响_宏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