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房屋建筑施工近年来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特别是随着人们对房屋建筑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施工技术已经有了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的趋势,混凝土结构技术成为了当今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核心技术。本文从房屋建筑施工的实例进行分析,以结构牢固性为核心施工目的,对混凝土结构技术进行全方位的剖析,研究该技术在我国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现状与注意要点,提出了加强房屋结构稳定性的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混凝土结构技术;混凝土施工
一、房屋建筑施工背景与结构要求
该项工程位于我国南部某市,房屋建筑的类别为普通的居住小区,在房屋的结构上,一方面要实现结构的美观,满足业主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更要保证结构的稳定,确保房屋在完工投入使用之后不会出现明显的结构问题,并使房屋的使用寿命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房屋的结构需要满足抗六级地震的需求,使用寿命在70年以上,而通过分析发现,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因此施工单位决定采用在原有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的方法来增加房屋结构的稳定性,使房屋的韧性以及刚性都能够有所提高。在正式的施工之前,已经保证了选用的钢筋以及水泥等材料达到了设计要求,在施工材料方面不会存在质量问题。而与此同时,施工现场有完善的钢筋植入过程所需要使用到的设备,能够满足施工单位的设备使用需求,混凝土结构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完全具备。
在这种背景之下,要实现房屋建筑的稳定性,则着重需要对混凝土结构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分析,注意在植入钢筋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并尽量避免这类问题,以完善的技术工艺,完成房屋建筑的加固需求。特别是混凝土结构技术施工应用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经常容易被施工单位所忽略,从而造成了房屋结构的不稳定。
二、房屋建筑施工的混凝土结构技术应用要点
由于本文所研究的混凝土结构技术是以房屋的结构稳定性为核心目的,因此着重讨论该技术在保证房屋结构稳定方面所应该注意的要点。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可能影响房屋结构的细节非常多,而为了使研究内容条理化,可以从施工的工艺流程角度进行分析,包括混凝土的定位、混凝土的钻孔、钢筋植入孔的清理以及钢筋植入的方法等等,在每一步技术流程中,都要规范施工,才能够使混凝土结构真正得到加强,从而让整体的房屋结构更加具有稳定性,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比如说在该居住小区的建筑过程中,地下二层所采用的混凝土标号为C40,地上十层以下所采用的混凝土标号为C35,十层以上所采用的混凝土标号为C30。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更稳定,采用了植入HRB334型号钢筋的方法,本文重点对标号为C30的混凝土的加固进行了技术分析。
(一)混凝土钻孔定位的技术要点
在向原有的C30混凝土植入钢筋之前,需要进行钻孔处理,而钻孔的具体参数则根据植入的钢筋以及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而定。为了使钻孔流程更加具有目的性,需要对钻孔的位置准确的定位,通过测量找出钻孔的位置,并做下记号,方便后续的钻孔操作。在标记钻孔参数的时候,要注意将孔径、钻孔深度、钻孔位置等具体的量化参数都记录并在混凝土表面表示出来,避免出现一些关键参数的遗漏。对C30混凝土的孔径要求为30mm,钻孔深度为345mm,钻孔位置与计划植入钢筋位置不超过1cm。
(二)混凝土钻孔施工的技术要点
混凝土的钻孔施工是在钻孔的准确定位基础上进行的,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钻孔位置的控制比较困难,非常容易出现钻孔误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别是在钻孔位置的钢筋密度较高的时候,采取一般的风钻及电锤作业根本达不到准确钻孔的目的。解决这种问题可以从多方面考虑,比如说对于位置偏移程度大于3mm的情况,可以直接在发生位置偏移的部位增设一条直径为5mm的钢筋,从而消除了孔位偏移对混凝土结构带来的影响,用增设的钢筋来分散混凝土的受力。另外,也可以将钢筋按照已发生偏移的孔位方式植入,同时在旁边增加一个钻孔,在新钻孔中加入植筋胶粘剂,也可以有效消除钻孔偏移所带来的结构影响。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钻孔偏移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以最合适的方法使混凝土结构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该项房屋建筑工程中,结合了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决定采用在偏移孔旁边加入植筋胶粘剂的方法,使钢筋在植入混凝土之后能够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
(三)钢筋植入孔清理的技术要点
在钢筋植入孔的钻孔过程中,钻孔作业会留下非常多的碎屑以及粉尘,如果不对其进行清理的话,那么将难以进行下一步钢筋植物的流程。在对钢筋植入孔进行清理时,首先需要使用毛刷扫去颗粒较大,质量较多的沉积物,随后再用吹风机吹掉空中一些颗粒较细,质量较轻的粉尘。在对钢筋植入孔进行较为彻底的清理之后,再用棉布等材料在孔口进行密封处理,避免植入孔被外界的雨水等异物进入,影响钢筋的植入。堵塞孔口所选用的材料需要保持很好的干燥性能,避免孔口封堵材料本身对孔内的干燥性造成影响,为植筋胶粘剂的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钢筋植入操作过程的技术要点
在将钢筋植入孔打好并清理孔内之后,就可以将准备的钢筋植入混凝土之中,从而增加混凝土的结构稳定性。本文所研究的该项工程项目的混凝土结构技术应用的是加入植筋胶粘剂的方法,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在进行钢筋植入的操作时重点对植筋胶粘剂的灌注进行分析与改进。在灌注之前要确保孔内的干燥洁净,然后一边灌注一边用工具对植筋胶粘剂进行孔中的手动疏通。在植筋胶粘剂灌注完成之后,再将钢筋植入灌注有胶粘剂的孔中,在确保钢筋与胶粘剂发生完全粘合之后再进行钢筋的除锈处理。一般进行除锈处理所采用的药剂为丙酮,将其涂于存在着锈迹的部位,对锈迹密集的地方要进行多次的处理,确保锈蚀部分被完全清除掉。钢筋表面的锈迹处理关系着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如果钢筋表面有残留的锈迹未被清除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出现锈迹扩大,引起钢筋过早损坏的情况。通常在对钢筋进行除锈处理后,就基本完成了混凝土结构上的处理,后续的施工流程和通常的混凝土建筑施工相类似。因此,混凝土结构技术在增强房屋结构稳定性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了定位、钻孔、清孔、植入等流程。
(五)植筋胶粘剂使用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作为钢筋植入流程当中非常重要的材料,植筋胶粘剂的使用细节关系着混凝土结构技术在加强房屋结构稳定性方面的应用效果,但许多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忽略掉其使用细节,造成混凝土结构质量的严重下降。该项工程中所使用的植筋胶粘剂统一为WT26型号,能够较好地满足施工需要,但仍然需要在使用与储放过程中注意保持胶粘剂的质量。具体的植筋胶粘剂使用细节包括许多方面,首先,在使用之前要对胶粘剂进行适当的搅拌,因为在其存放过程中胶粘剂内的有效组分有一部分要沉到底部,如果不进行搅拌,会导致胶粘剂的不均匀。其次,要注意控制胶粘剂存放过程中的环境温度,尽量不要使环境温度过度,否则非常容易出现胶粘剂的结晶现象。最后,要尽量避免施工人员与胶粘剂直接接触,并适当加大胶粘剂的灌注速度,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工作安全,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技术处理的施工效率,达到高效施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志公.论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新进展[J].房地产导刊 ,2013,(6):55-55.
[2]谭巧言.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的新进展研究[J].建筑与文化(学术版) ,2013,(4):171-172.
论文作者:石海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钻孔论文; 钢筋论文; 胶粘剂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混凝土论文; 技术论文; 房屋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