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书籍很容易阅读和看到_图书论文

世博会书籍很容易阅读和看到_图书论文

博览型图书好读看得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和书的有机结合

今天我们所说的“图书”,其实是两种信息的载体——图和书。前者指图像,后者指文字。但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们出版的图书功能一直是被分割使用的,要么是文字书,要么是画册图。在进入世纪之交的时候,由于电脑和电子彩色印刷技术的发展,一种图文紧密相结合的、具有画龙点睛意义上的新概念“图书”开始出现在读者面前。这种被称为博览型的新型图书,将图与文这两种单一功能的信息交融在一起,从而创造出在纸面介质上的多媒体书籍。

这类博览型的新型图书首先出现于欧美。20世纪70年代冒头,80年代开始盛行,90年代已普遍流行。但在中国还属于出版界的新生事物。经过几年的积极引进和努力创新,我国出版界自己出版的新概念图书从1992年正式出现在读者面前。其代表即是由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大博览》,这本按国际流行风格设计,使用了大量彩色照片的新型历史图书,一下子就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发行量之大超出预计。

这套书和1998年底出版的10卷本《图文20世纪中国史》都可归入第一代产品之列。第二代产品则以1999年初北京春季图书订货会上推出的《目击世界100年》和最近面世的《历史真相》、《世界科技大博览》、《老照片——二十世纪中国图志》、《二十世纪中国传世名画》、《二十世纪中国名人墨宝》等为代表,从策划设计和整体思路上来看,第二代新概念图书已从简单模仿旧思路中脱颖而出,开始走上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创作出版之路。

从图像中看到历史

这种新型图书在世纪之交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开始走俏不是偶然的。与以往传统的图书形式相比,这种新型图书特别适宜于表现人类的历史。历史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而人们对真实发生的事情,其兴趣不会仅仅局限于从文字上知道,还希望能够从图像上看到。从历史上看,只有目前这种图书,真正是画龙点睛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愿望。

这类新概念图书大多以表现历史为突出特征,这不仅在外国如此,国内同样如此。由于照相术的真正运用是在20世纪,所以在表现历史方面,也只有20世纪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这类图书的作者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历史真相》的作者说,人们对历史的关注,始终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一个历史时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比如今天,即将告别20世纪的时候——人们对历史的关注程度就会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图文20世纪中国史》的作者写道,20世纪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世纪,它从一开始就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这是以前的人们所不能想象的。因此,只有我们才能够开始对历史进行展示,而不是像古人那样,只能对历史进行描写。在我们今天看来,描写历史的这种古老的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博览型新概念图书的应运而生,既是人类新的高科技成果的展示,也是满足广大读者对新型出版物的一种追求的结果。

让读者走进历史

人类存在于这个地球上可能已经有无数世纪,但20世纪是第一个可以被后代看得见的世纪。人们在这种新型图书中,通过自己的视觉触摸到这个即将逝去的世纪。由于人类在信息手段上的长足的进步,人们终于可以回归到以往的历史之中,重新审视历史,发现问题,探索秘密,窥视旧影,解开历史谜团,总结历史经验……

《目击世界100年》的作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解释他对这种图书的理解:从古至今,只有20世纪可以目击历史。当年无数知名的或不知名的摄影者用他们的镜头留下了目击的现场景象和人们的姿影。这些历史照片便以目击片断的形式留传下来。而这些片断比所有回忆、传说和文字性的叙述都更加真实有力。由于历史以一帧帧目击片断的形式留传下来,历史便跨越了时空。

这些图书形式甚至被看作图书出版界的一种革命,因为它给了读者以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自由度。对这一思想表述得较为准确的是《图文20世纪中国史》的作者,他在前言中说:“在2000多年前,司马迁写下了一部《史记》,多少个世纪以来,人们只能沿着司马迁开创的道路写下不同的‘史记’。但是现在不同了,我们不是在写历史,而是在‘打开’历史,让人们都能够走进去,并且真实地体会到历史的一幕幕场景。”也就是说,今天人们完全有条件再创另一种《史记》,而这种《史记》将更加好看,更加真实,更加使读者身临其境。

在世纪之交,一大批博览型新概念图书的问世,不但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出版物品种,更重要的是,更加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需求,满足读者对历史细节的目击和触摸。因此,我们期待着更多、更好的博览型图书走进读者的视野。

标签:;  ;  ;  

世博会书籍很容易阅读和看到_图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