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祥福中学 610300
摘 要: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中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中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中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农村中学 体育教学 德育
体育课作为技能课,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课程标准》中也提出:“根据体育学科和体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尊重体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因此,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农村中学的体育课堂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是当今农村中学体育课教学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在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述。
一、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代的农村青少年呈现出与他们的父辈迥然不同的精神面貌。他们思维活跃,接受信息能力强,拥有比父辈更加优越的生存发展条件。但是与此同时,社会整体道德水准继续滑坡,主要体现在崇尚自我、缺乏团队精神、是非善恶标准模糊、知行脱节、责任心不强等方面,这些不可避免地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近十多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不断确立,传统价值观受到了时代的挑战和洗礼,纯洁的农村校园里频发“校园案件”。随着媒体对“校园案件”的报道,教育界再次把目光倾注于学生的德育问题上来,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在中学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显得非常有必要。
二、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
农村学生接触到的书籍、报刊都非常少,由于网络在农村现在基本得到普及,十几岁的学生都跑到网吧去上网了。让他们自觉地学习知识,我们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是不可能的,因为敢跑到网吧去上网的大多学生目的都是逃避学习、去玩游戏。因此,农村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于是课堂就成了他们接触外界的主要渠道。教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呢?这就是我要论述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了。农村中学的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加强,自我表现欲望也十分强烈,他们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获得同学的好感,而他们获得他人好感的常用方法就是自我表现。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和成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这几年国家给学校配置了很多体育器材,学校体育器材越来越全。上体育课时我们不再为没有体育器材而发愁,完全可以把心思放在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上,认真钻研教材,为学生设计出他们感兴趣、爱参与的体育活动,使他们的身心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确保“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体育老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发挥主人翁精神,以促进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肯定、对高尚品格的渴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现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有的学校只重视运动技能,而忽视了德育。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处理德育与运动技能的关系呢?我认为体育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奠定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基础。
此外,教师可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体育成就、学习体育名将为国争光的事迹,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达到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目的。
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要从增强农村学生的忧患意识开始,这是体育学科教学中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紧密联系农村学生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走入学生心灵,引导其学会在农村实际生活中正确看待体育。以平淡之心讲述中国体育上的辉煌,以浓墨重彩展示昔日的耻辱,使忧患警钟长鸣。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的第一媒体。教师上课是教育艺术的创造过程,教师应该投入感情,使课堂充满激情,无论褒贬,教师的语言都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既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探索体育问题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体育崇高的精神和道德之美的感化,逐渐成为情趣高雅、热情向上的人,促使学生自我道德品格的再创造。
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气氛中,才能起到激励奋进向上、积极进取的作用,使体育课堂教学有血有肉、灵活生动、富于生活气息,更多地发挥其德育功能。
三、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1.体态暗示法。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
2.亲身体验法。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的思想品质。
3.激励竞争法。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4.合适时机引导法。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足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地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地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论文作者:陈晓利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0月总第28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德育论文; 体育论文; 学生论文; 农村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教师论文; 中学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10月总第28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