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论文_黄榜志

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论文_黄榜志

身份证:45212319760911XXXX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水平,对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的未来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在我国的水利水电行业发展中,仍存在技术更新缓慢、劳动力过于密集以及施工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在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应清楚其使用价值,尽可能提升技术的使用率,进一步提高利水电工程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的因素及处理施工技术。

关键词: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1、前言

近年以来,研究者对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不断进行研究,但是还是没有办法对实际施工中遇到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更为重要的是研究者的研究不但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有时甚至让基础施工技术的效果大打折扣。如果想让水利水电工程在促进国家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其中对施工技术的保障是关键。基础施工技术是最基本的技术,也是所有技术的保障,还有基础施工技术在施工质量上保证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的质量,才能有利水电水利事业的发展。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的重要性

在社会以及经济飞速发展而言,水利水电工程带来的多方面效益是不能取代的。提高基础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让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符合规定要求的相关标准,同样这也是为接下来的施工工作打下稳固的基础。需要在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做到,把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为依据,选择更为科学恰当的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一味追求先进技术而轻视技术实用性的问题。只有有效确保所选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才可以把工程施工落到实处,确保施工的建设质量及效率。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主要特征

水利工程是一项具备一定特殊性的施工项目,这是因为地理位置、施工环境、工程目标、建设规定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这也使得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相对显著。①水利水电项目的工程量巨大、其所涉及的技术相对复杂。前者是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范围大、施工面积广等因素导致的。②水利工程的服务涵盖面十分广阔而且其建设需要较多,一方面要考虑涉及经济利益,而且还要兼顾其对人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所以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要求相对高一些,这是其技术复杂、现代化体征明显的一方面原因。要想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的实用价值有效的体现,就要实现技术进一步升级与革新,这也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水利施工往往会被施工天气情况、环境条件等诸多影响,这也要求水利工程基础施工能够不断适应并克服建设环境条件复杂的问题。

4、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的因素

4.1工程地基渗漏

地基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其稳定性将直接影响着整体的施工质量,稳定性作为地基处理施工的重要指标之一,应最大程度的减少渗漏现象的出现,避免因渗漏的发生而对地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过程中,应注意工程地基渗漏的问题,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切实有效的规避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渗漏的风险因素,进一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有效性。

4.2工程地基稳定性

地基的稳定性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是极为关键,对整体工程的质量、安全以及使用寿命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可见工程地基稳定性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过程中,应重点考虑工程地基的稳定性问题,不仅要保证工程如期完成,同时,还要保证工程地基的稳定性达标。

4.3工程地基沉降作用

工程地基在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后,会发生沉降的问题,如果沉降系数过大将会给工程的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例如,裂缝、变形等。工程地基沉降主要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为了避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沉降系数过大,会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沉降系数,以达到安全范围内避免沉降给工程基础造成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从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地基的实施情况发现,很多工程的实施对地基沉降缺乏重视,甚至缺乏有效措施的实施,从而给工程基础的运营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及其人员必须重视工程地基沉降系数的分析,通过有效的措施降低工程基础沉降系数,提高工程基础可靠性,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质量。

5、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5.1水利水电工程的堤坝施工技术。

第一点应是合理选择堤坝材料。所以对于土料的选择上,最好是选择防渗性能较好的土料,对于堤坝的心墙部分而言,选择碎石材料最佳;第二点,是做好基础防渗漏工作。假如在堤坝修筑的过程使用的沙砾石层相对深厚,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堤坝的防渗漏性能,并且应该筑造与之相应的翻身墙。通常情况下使用的是反循环式钻机、冲击钻孔技术进行翻身墙的建筑,这是因为假如把接头套的管拔出那么就能够使用液压拔管机,并且采用孔内聚能爆破的钻进方法进行工程施工,科学有效的采用这些方式可以更好的保证翻身墙的质量。第三点,是针对混凝土土坝的施工。混凝土坝的修筑是当下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里,最常见的施工环节,针对体积相对较大的混凝土施工而言,虽然其表面温度的下降较为迅速,但是在其内部会发生放热的水化反应,一旦混凝土内的热能不能及时的散发到外部,就会导致内部温度超过规定的温度标准。当存在内外部温度差较大的问题时,极容易在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现象,所以混凝土温度的调控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5.2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预应力锚固技术。通常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过程中,锚固技术的出现频率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其具有较低的工程消耗量、操作十分简便、耗时相对较短以及可实施性高等优势条件,其多数被应用在施工地质复杂偏远的山区,或是资源消耗较大、技术需求多的项目。而且当对施工队工期的进展以及施工难易程度等提出明确要求的情况下,锚固技术也是十分适用的。合理使用锚固技术能够使得工程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切实确保项目施工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节约施工成本的投入。

5.3 施工导流技术和围堰技术。在运用施工导流技术的过程中,需要首选做好导流方案的设计工作,主要是因为方案设计的质量与施工过程效率、建设资金投入以及施工安全等诸多方面的联系十分紧密。第一点应该对工程项目的河床水流做好部署工作,而且对其严格控制,目的是可以使得施工在较为干燥的环境中开展。对此应当采取围堰维护基坑的方法,使用此方法能够把河水引到泄洪道之中,然后由泄洪道使其排出,同样也是导流施工最为关键的一部。运用此项技术的过程中,应该对施工区域的整体湿度、环境温度和空气质量等自然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其最好的施工时间应是河流的枯水期,这是因为河流枯水期能够进一步简化施工流程,从而使得工程项目的造价降低,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工程原料,提高施工速度。

5.4碾压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对于建筑行业使用的建设材料而言,混凝土这一建材并不陌生。虽然碾压混凝土是现在市场之中的新面孔,可其却受到了建筑行业的重点关注,使得在建筑行业中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其发展速度也是有目共睹的。碾压混凝土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的施工技术,施工原理是在混凝土里加入一些制定的材料,将其充分的混合搅拌从而产生一种具有干硬性的混凝土。然后在运用适当的铺筑装备,对其采取震动法开展分层的碾压工作。借助此法而可以得到土石坝。对于土石坝除而言,不仅具备了混凝土原有的强度高、防渗漏的特征,并且还具备坝身能够溢流的特点。在设计这样的工程时,可以做到既方面有可以实现简单清洁,仅仅使用大型的建筑工程通用的机械设施就可以完成。

6、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水电基础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优化施工技术方案、选择应用合适、科学的技术策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工作的规范性。相关施工团队应积极的创新、更新自身的施工技术,推进基础处理技术的创新。要对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从根本上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春光.水利水电工程中不良地基的基础处理方法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2]朱泉.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技术[J].中外企业家,2018,(01):133.

[3]贾振国,胡昌兰.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8,(11):124.

论文作者:黄榜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  ;  ;  ;  ;  ;  ;  ;  

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论文_黄榜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