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江苏扬州 225001
【摘 要】目的:探讨探讨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小儿气管、支气管患者共122例,患儿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患儿行X线检查;观察组行螺旋CT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异物诊断阳性率为62.3%,观察组为91.8%,两组阳性率对比具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影像技术应用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查,可较准确判断异物具体形态及位置等基础信息,为临床判断提供有效的参考,提升诊断效率,减少患儿病死率及并发症产生几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放射影像技术;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
【中图分类号】R76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6-084-02
气管、支气管异物(TFB)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急重症之一,多现于3岁以下儿童,治疗不及时可致患儿窒息,具有较高致死率,故气管、支气管异物作为生命潜在威胁因素及早判断及诊疗对患儿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临床对TFB诊断主要依据为疾病表现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故本文选取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小儿气管、支气管患者共12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探讨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小儿气管、支气管患者共122例为研究对象,患儿临床多现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患儿中男32例,女29例,年龄5个月-11岁,均龄(3.2±2.1)岁,病程1-14个月,平均病程(5.8±1.3)个月;对照组男28例,女33例,年龄7个月-9岁,均龄(4.5±2.0)岁,病程1-13个月,平均病程(6.1±1.4)个月,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患儿均现喘鸣、阵发性咳嗽、湿罗音等;②患儿发病前均吞食食物;③患者有完整病史及随访记录。
排除标准:①患儿现局灶性肺炎;②肝、肾功能现严重障碍。
1.3 方法
对照组:行X线检查。患儿取仰卧位,家长协助固定,于患儿啼哭时观察肺部透亮是否均匀,纵膈有无摆动。
观察组:行螺旋CT扫描。患儿取仰卧位,保持情绪稳定,若患儿年龄过小或现较大情绪躁动则可请儿科灌肠处理取得镇静效果,螺旋CT扫描(美国GE公司),电压设120kv,电流160mA,层厚2.5mm,数据传入工作站,行平面或曲面重建,采用投影技术清晰呈现患儿气管、支气管局部情况,检查异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检测阳性率对比
两组患儿分别行不同影像学术前检查,其中X线检查异物诊断阳性率为62.3%,术前螺旋CT检查阳性率为91.8%,两组阳性率对比具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气管、支气管异物(TFB)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急重症之一,指外来物通过多种方式进入呼吸道造成呼吸阻塞、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严重可危及生命。多现于3岁以下儿童,本次研究中,3岁及以下患儿占本次研究总人数的的91.8%(112/122),这与大多研究结果均相符[1]。气管、支气管异物多发于3岁及以下儿童其原因多因此阶段幼儿对社会认知不足,行动能力较强对事物充满好奇,喜将食物含在口中嬉戏打闹,对异物危害性缺乏合理认知,幼儿磨牙未长成,咳嗽反射不健全,会厌软骨敏感度差,故易致异物吸入且无法及时咳出[2],故气管、支气管异物作为生命潜在威胁因素其及早判断及诊疗对患儿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意义。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术前X线检查提示异物33例,其中肺气肿33例,在总征象中占100%,肺不张3例(9.1%),肺实变1例(3.0%);由此可知肺气肿在X线检查确诊率中具较高比重,临床中幼儿若有明确异物吸入史,且在X线检测中现肺气肿则需极度警惕异物存在可能性;观察组术前螺旋CT检查,提示异物56例,其中肺气肿31例(55.4%),局限性支气管阻塞25例(44.6%),纵膈移位19例(31.1%),纵膈双边影3例(5.4%),纵膈气肿3例(5.4%),皮下气肿1例(1.8%),因此螺旋CT检测中,可将异物本身及局限性支气管阻塞作为直接征象实现异物明确诊断,局限性支气管阻塞多为植物性异物于气管、支气管停留时间较长所产生的病理变化,有研究表明,局限性支气管阻塞可作为螺旋CT异物检测直接性征象,而本次研究中螺旋CT检测影像学征象表现为局限性支气管阻塞25例,在所有征象中占据较高比例,与研究结果相符;阻塞性肺气肿多因异物入管导致呼气性活瓣性阻塞,空气顺利进入支气管,而呼气官腔明显减少致空气排出受阻导致阻塞性肺气肿产生;纵膈双边影多指异物产生吸气性活瓣样阻塞,空气进入受阻,纵膈移向患侧,呼吸空气顺利排出,纵膈恢复,故致纵膈摆动,导致纵膈双边影,但该项征象在检测中占3例,所占比例不高。
总之,放射影像技术应用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查具有重要作用,可较准确判断异物具体形态及位置等基础信息,为临床判断提供有效的参考,提升诊断效率,减少患儿病死率及并发症产生几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孟宪安. 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 2012, 33(16):3488-3489.
[2]吕芳盛.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放射影像技术的作用分析[J]. 中外医疗, 2010, 29(14):179-179.
[3]齐娟. 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53):201-202.
论文作者:韩义,谢冬生,徐庆刚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异物论文; 支气管论文; 患儿论文; 气管论文; 小儿论文; 影像论文; 肺气肿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