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爱国主义教育应是贯穿历史课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新形势下对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应是贯穿历史课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在新形势下对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加强初中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呢?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 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
崇高的爱 国情怀 ,是每一个 真教师 必须具有的 素质要 件之一。可以这样说,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将自己的工作与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对接起来,那么注定了他永远不可能 达于“真教师”的最高境界!
二、初中历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1、正面引导法。
教材中的史实,无不处处体现着爱国思想,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阐发“渗透点” ,充分开拓“渗透面”,联系学生实际,从正面予以引导。
2、潜移默化法。
讲授祖国 几千年 来的光辉灿 烂的文 化,可以使 学生开 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美化灵魂,并以此来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美丽山河、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这种渗透,是在学生阅读教材、教师讲解教材时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3、逆向反启发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材中涉及众多的历史,这些历史人物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有民族英雄亦有民族败类,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教给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4、内外结合法。
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不应局限在课堂里或书本上,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或课内或课外,或请进来或带出去,采取多种渗透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初中历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1、历史教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历史教师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历史学科的基本任务所决定的。历史教师所教的历史课是一门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文化基础课,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不公要向学生传播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历史知识,更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就是说,历史教师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塑造青少年灵魂的崇高职责。教师应是学生的路人,车尔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应当是这种人。”2、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特别是中国古代,有着许多领先于世界的文明成就。教学中,抓住这些内容,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例如:通过夏、商、周时期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天文学、甲骨文和青铜艺术的高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感情;抓住春秋冶炼铁技术,汉代造纸术和宋代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史实,加深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增强自信心。再如:通过繁盛时期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史的学习,使学生再次回顾祖先历史的辉煌,了解中华民族的高度智慧和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从唐朝长安城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东西方文明中心的史实,激励中华民族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奋发图强。使其明确自己的责任——重振中华雄风。另外,可以通过比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如:唐代与同期西欧比较,领先于西欧,西欧于公元476年进入封建社会;中国于公元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比中国晚约1000年。当时西欧长期战乱,经济衰退,文化低落;而中国已是封建社会繁荣的唐宋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领先于西欧。在这种比较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民族自豪感,树立起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3、要充分利用历史教育素材。
历史学科具有理论的科学性、史料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客观性等特点,在 道德情感领域的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真实、感人、可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历史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形象、具体、深动的人物事件去感染、熏陶人,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滋润和升华。本人任教以来多年担任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在复习八年级近代史的时候,就充分利用这段中国屈辱史和抗争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紧扣教材,联系实际教师要在通读中外历史教材的基础上,具体列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如进行祖国历史悠久的教育,古代经济文化先进地位的教育,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激发民族仇恨的教育,反压迫、反侵略斗争传统的教育等。在历史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有计划,要有通盘的考虑,就是对某一方面教育的具体内容、具体安排也要在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的基础上加以落实。
5、课外活动加强爱国教育。
课外活动直观性较强,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其形式有参观、访问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接触到真人实物,较多地获得感性认识,从而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其效果是课堂教学所难以达到的。
论文作者:任志勇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8
标签: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历史论文; 西欧论文; 教师论文; 民族论文; 学生论文; 自豪感论文; 《新疆教育》2013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