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创作中时空的基本形态_舞蹈论文

论舞蹈创作中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基本形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时间性论文,舞蹈论文,形式论文,空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舞蹈是时间性和空间性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态,是在舞台空间利用有节奏的身体运动塑造出形象的艺术。时间构成,空间构成,是舞蹈艺术的两大重要因素。要创作出能够体现自己使命的名符其实的优秀作品,舞蹈编导要求全面、灵活地学习,掌握与运用前人创造的各种有用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形式。

一、舞蹈的时间性形式

舞蹈不同于绘画、雕塑、建筑……,它是一种具有时间性的造型艺术,瞬息而过的姿态,不断地变换空间位置,它的全部魅力在于不停地流动变化中创造出一种动态的美,在时间的推移中完成意念的表达。它的表达主要是姿态之间的连接,不可能象绘画那样有观众细细品尝的充分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舞蹈的表现功能,无疑是每一个编导所不可回避的课题。

鉴于舞蹈艺术时间性的特点,在舞蹈中要使作品符合逻辑的发展下去,必须有贯穿整个作品的统一性和综合性。具备了统一性和一贯性的作品,才能清楚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和主题内容。作为舞蹈编导人员要求具备综合性的组织能力。若我们把并不具备一贯性的动作盲目地加以联结,当然不能给观众传达一种确定的意思,只有用一定的方式联结一贯性的动作单位,才能表达某种内容。只有在符合表达内容的主题动作按一定的秩序联结起来,并带有一定技巧的时候,动作因素才能具备一种形式。任何作品都要按适合表达内容的形式和计划展开。为了实现这一点,编导都需要精通一系列形式,在利用这些形式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新形式。下边举几个常用的舞蹈时间形式。

1、(A、B、A)三部形式

(A、B、A)形式的作品,就如音乐作品中的单三部曲式。手法方面第一部分(A)与第二部分(B)形成对比,第三部分称作再现部分(即完全或加以变化的重复第一部分)。这种形式的构成,是舞蹈作品里最常见的有效的形式之一。

A是代表作品的主题动作,有统一作品内容的作用。具有新的发展性质的主题动作B是为了和A动作产生对比性质被导入的,它的出现给作品增添了活力、气氛和厚度。为了加强主题动作给人的印象,A动作在重复时,提倡同原先动作一样,或者在不失掉开初形态主要特征的前提下稍有变化。那就是(A+B+A),或者(A+B+A[,1])。

编导者除了利用这种联结部分外,还要采取A动作与B动作两部分的共同因素,乍一看,虽然A与B两部分相比较,好象没有一点联系。可最终来说,B部分还是A部分的发展形态。编导应该使A和B两部分之间联系变得圆浑、符合逻辑要求,把各个段落部分的不同性质明确起来。这(A、B、A)形式的作品有一定的平衡与统一性。

2、回旋曲式形式

这种形式的结构为若干(三个以上)的主题动作之间分别插入对比性不同的动作,即主题动作、插入动作交替进行的结构。用图式表示即:

A主题动作在反复过程可以有细微的变化,如A+B+A[,1]+C+A[,2]+D+A[,3]+……,这样可以多次反复运用,只是不令观众厌烦,增加兴趣为限。这就需要与A以外的动作默契地配合和有个性地发展。

回旋曲式同(A、B、A)三部形式一样,要保持部分动作之间的宝贵联系,保持延续性。另外,既要保持部分虽受主题动作制约,然而要有新鲜特征而发展、变化。

3、变奏曲式形式

变奏曲式用图式来表示大致如下:

根据上图的结构形式,要求在主题动作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表现手法,使每一个动作在变化中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并不改变主题动作的基本因素与特征,对比一般也不强烈,整个作品始终还是力求它的统一性。

4、卡农形式

此种形式在出现两个舞群以上的群舞中使用较多,独舞却不能用。如图:

第一群: |A|B|C|D|X|

第二群: |X|A|B|C|D|

它就如歌曲演唱的轮唱形式一样。当第一组做完A动作后开始做B动作时,第二组接着做第一组做过的A动作。然后,第一组按动作小节B、C发展下去,第二组接过第一组动作,但总是保持晚一节。这些都在同一舞台上同时发生。动作A与B变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现象,能给观众以特殊的兴趣和印象。四个群舞的卡农形式效果也不赖。

上边谈到的是时间性形式中的几个重要因素。在这种形式上再结合空间条件和舞群的数量条件,将会展现美丽而动人的场面。

二、舞蹈的空间运用形式

舞蹈空间的运用研究,是编导们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环节。空间运用的意义即是对舞台空间的把握,以便为动作美开拓展示的空间,如人体三度空间(托举、跳跃),二度空间(以脚站立舞台为依托的动作),一度空间(地面动作)的运用、扩大、延伸动作对空的占领,在对比中充分表现人体动作美。然而表现人体动作美仅有对比是远远不够的,那么,要使人体动作美能尽善尽美地在观众面前展现,还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紧密配合及其发展变化。

1、对称的平衡(俗称:对称)

对称分同时性对称,异时性对称和不对称三种。

同时性对称——是指以舞台中央为分界展现在两侧的现象一律一样,有人亦称“镜子反射”。类似这种对称,在诸如绘画、雕刻、建筑等空间形态艺术中都存在。为什么对称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呢?因为对称具有稳定感,具有统一的、严肃的静止感觉。异时性对称也叫交替对称。象这种对称只有在具有空间性和时间性的舞蹈艺术中存在。像美术和建筑艺术等不具备时间性的空间艺术,像音乐只具备时间性而没有空间性的艺术形式中,不会存在这种形式。

异时性对称,一般以舞台中央为界,右侧出现的运动现象开始于左侧运动现象结束的瞬间,运动虽然互为对称,但都不在同一时间,这样可以反复一次或多次。只有在左侧运动的残象还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时候发生右侧运动现象,才能形成如同与同时性对称一样的印象。相反,如果左侧现象难于使人记住或不鲜明,那么就不会给人对称的印象。原则上讲,异时性对称的右侧和左侧的运动现象,必须首尾相顾。与上述两种对称比较,不对称则给人以一种有运动,有变化的感觉。

2、舞蹈构图形式的轴心论运动与矛盾论运动

轴心论运动是和对称平衡方法相结合的。就是以固定的中央和四角的几点出发的轴心论运动思想。这种思想在人们的头脑里,直保留到现在为止,还认为是牢不可变的一种宇宙运动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如何去表现“天圆地方”观念上的五方。即东西南北及中央。它从四角去规划出围绕着中央,取得平行和交错的线条,构成一种艺术上壮丽和优雅的运动。

“轴心论运动在舞蹈上是一种美的运动,……它是传统艺术中积累了几千年形成的一种运动”(吴晓帮的《新舞蹈概念》)。与之相反的是矛盾论运动。

矛盾论运动是舞蹈艺术上代替轴心论运动的一种思想。在我们实际生活的现象中,一切运动无论是在发展或变化中,都是取着各种矛盾的运动而进行的。如日常生活里的走路来说,四肢在我们的身体上是取着相对和相反而摆动的,决没有“平行”的存在。又如在我们学习舞蹈过程中,对于吸收新鲜的知识或运用新技术时,头脑中也起着拒绝和接受的两种矛盾的作用。这种运动是进步的现象,只有真正所掌握这种矛盾论运动,才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线条和色彩上的美。

轴心论运动,表现了生活内“美”的运动,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起到装饰性作用;矛盾论运动所解决表情和节奏在运动中所发生的许多关系。

如上所述的两种运动要与对称平衡相结合,在今天的舞蹈构图上,一既要大胆吸收轴心论运动上的美的运动,又要把对称的平衡方法加以推陈出新。二矛盾论运动在现代舞蹈中,解决了舞蹈艺术上如何表现思想和传达思想感情的基本问题。如在旧传统舞蹈内,有时必须用词和唱,才能表达舞蹈的内容。而在现在舞蹈表现上,就不必用词和唱,大家一看到表演者的动作和姿态,就可以明白它的内容。用了人的动作,已经具体说明了主题上的矛盾关系,虽然不用语言,实际上却有比语言更深刻动人的“动的语言”,即一种普遍人都能看得懂的语言。我们将这种语言与轴心论运动上的“美”融合在一起,无疑是一种完整的表现形式,因为它既保存了中国传统舞蹈的特点,同时又有了现代舞蹈内对比和对抗中获得的一种自然平衡的美。

标签:;  ;  

论舞蹈创作中时空的基本形态_舞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