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员工才是企业的基石。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员工要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心理健康不可或缺。本文将通过分析企业员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维护员工心理健康的高度,积极探索保持员工心理健康的方法对策,从而进一步推进企业的稳定、安全生产和员工身心健康。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健康
在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中,战略、流程、制度固然重要,但一切都要人来执行,员工才是企业的基石。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员工要在企业中发挥作用,除了基本的素质,心理健康同样不可或缺。随着企业的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员工面临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量越来越多,工作节奏越来越快,这对员工的成长性和适应性都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加之企业、单位的改革,基层员工实际薪酬与的期望值之间的差距等因素,这些都造成企业员工心理承受逼近极限,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将通过分析企业员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维护员工心理健康的高度,积极探索保持员工心理健康的方法对策,从而进一步推进企业的稳定、安全生产和员工身心健康。
在企业中,员工心理健康,就是有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主要体现在五大心理状态,职业压力感、职业倦怠感、职业方向感、组织归属感、人际亲和感都是积极均衡的。我们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本质是个人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而问题产生的根源就是心理的不均衡。这些不均衡现象源自内在的不和谐和外在的不适应,这其中主要包括处理与自我的关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与发展的关系三个方面。如果要处理好这三方面关系,就需要员工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积极的化解负面情绪、快速的适应环境、主动的与他人和谐相处、有明确的目标,并能够积极努力的奋斗等能力。
在分析员工心理不健康原因的基础上,对于如何通过适当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让员工保持心理的平衡状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精准定位,因人施策。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但每名员工的自我意识、性格等自身心理因素都有所差别,所处的环境也不尽相同。前期可以通过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EPQA艾森克人格个性问卷等方法进行心理测试,在分析每个员工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工作可以分为个人、集体两个层次。针对个别员工的进行心理工作之前,应首先评估员工的心理状况,对于比较严重的可以进行个人辅导,甄别其心理问题引起因素、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要素,并在共情、尊重的基础上通过谈心、放松指导等有针对性的手段进行处理。在面对职工群体进行心理工作前,可先按照工作年限、工作环境等要素进行分类,确定影响群体心理健康的关键要素。比如按工作年限可以将员工分为新入职、工作3年以内、工作4-10年、工作10年以上等不同区间,由于每个区间的员工对工作认可度、环境适应性、发展期待值等因素感受不同,在开展心理工作中,工作的侧重点就有所区别。
2.定期摸底,及时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的心理状态一般表现为周期性变化,若处于情绪周期的高潮,就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活力,对人和蔼可亲,感情丰富,做事认真,容易接受别人的规劝,具有心旷神怡之感;若处于情绪周期低潮,则容易急躁和发脾气,易产生反抗情绪喜怒无常,常感到孤独与寂寞。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员工心理问题的产生不是短期的事情,一般是很多心理问题的积攒,最终在突破心理承受极限的时候爆发。长期、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果能够提早发现,通过日常思想工作的疏解,就能够消弭于未然。定期摸底可以通过开展走访慰问、座谈交流、调查问卷的形式,定期确定员工心理状态。如建立员工的日心情感觉,月压力感受等指示体系,及时发现员工的心情、压力等心理状态变化,再辅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及时疏解员工心理问题。
3.工作中关心,生活上关怀。在人文关怀中可以从关心体贴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入手,使员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企业的关怀,使员工更好的适应环境,并能够得到顺畅的职业发展。一是工作上多关心:当发现员工工作遇到较大困难和挫折时,要及时靠上去“扶一把”,帮助其顺利渡过眼前难关;当发现员工工作遇到瓶颈时,要及时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其找准工作突破口和创新点,引导其步入“上升通道”。二是生活上多关怀:当员工生活遇到困难时,企业应派人登门探望慰问,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并通过日常慰问、生日祝福、“走基层、访万家”等工作,使员工切实感到温暖,从中汲取力量,克服困难。此外,实践也充分证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仅有利于员工调节身心、消除疲劳,还能让广大员工在活动中融洽关系、增强队伍的活力和凝聚力。因此,在员工紧张的工作之后,基层组织不妨根据自身实际,多组织一些诸如趣味运动会、棋牌比赛、文艺晚会、健步行等员工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广大员工通过参与活动,丰富生活,交流情感,陶冶情操,不断增强个人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4.树立标杆,环境熏陶。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往往会产生一厢情愿、自以为是的现象,在困难挫折面前不反思自我,而是强调客观,盲目攀比。针对少数员工的攀比、畏惧思想,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员工到特困家庭开展社会调查,到条件艰苦的岗位体验工作,让其认识到生活的困难、工作的压力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正常现象。通过活生生的事例,引导员工换位思考,以此消除个别员工贪图享乐、苛求待遇、不思进取的思想,促使其把心思集中于本职,把精力倾注于岗位,把才智奉献于事业。此外,在平时开展教育活动中,应注重运用环境熏陶法。一是“观”红色教育基地。通过红色之旅,引导和激励员工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坚定理想信念,积极面对工作。二是“讲”身边故事。通过讲述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和带动广大员工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三是“评”先进典型。通过评选“最美职工”,主动发现、挖掘、评选身边的先进人物、感人小事,树立学习典型和榜样,带动广大员工共同学习、提高,从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
对于保障员工心理健康,要特别强调“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表现。从宏观上,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度上和组织上的改革,减少员工心理问题的诱因;从微观上,针对个体的具体问题,积极进行心理干预,提供心理支持与帮助,可以进一步发挥EAP模式作用,实行员工心理援助计划。通过有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员工解决心理问题,从而起到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减少离职率,营造健康的良好工作氛围、沟通机制和企业文化的良好环境。
论文作者:赵庆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员工论文; 工作论文; 心理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企业论文; 心理问题论文; 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