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研究论文_戴红玉

华容县妇幼保健院 湖南华容 4142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的产妇8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因素,将年龄大于35岁的产妇312例作为高龄组,年龄小于35岁的产妇488例作为低龄组,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结果:高龄组312例患者中28例发生了产后出血,低龄组488例产妇中22例发生了产后出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剖宫产、妊娠高血压病史、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胎盘粘连、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的OR值分别是1.242,1.167,1.312,1.268,1.375,1.559,1.628,(P<0.05)。结论:剖宫产、妊娠高血压病史、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胎盘粘连、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为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在孕妇分娩过程中,应积极预防各危险因素的发生,积极做好相关预防准备以及应对措施,产后应加强对产妇的护理。

【关键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短时间内快速、大量失血可迅速引起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危及产妇生命[1]。其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大量出血,血压下降出血失血性休克,重度贫血以及严重的感染并发症[2-3]。据报道,全球死于产后出血的产妇占总产妇死亡总数的25%,给产妇及家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4-5]。因此,研究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对于积极预防产后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8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因素,将产妇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比较分析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研究分析产后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800例作为研究对象,产后出血患者诊断标准为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超过500ml,采用称重法或容积法对失血量进行估计。按照年龄因素,将年龄大于35岁的产妇312例作为高龄组,产妇平均年龄为(39.9±4.6)岁,其中既往有妊娠高血压病史患者102例,年龄小于35岁的产妇作为低龄组,产妇平均年龄为(25.6±8.2)岁,其中既往有妊娠高血压病史患者7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病情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失血量测定方法

根据不同分娩方式予以不同的失血量测定法,对于剖宫产的患者采用称重法,将分娩后所用敷料的重量减去分娩前敷料的重量,即为失血量(血液比重为1.05g=1ml),对于自然分娩患者采用容积法,采用专用产后接血容器,将收集的血用量杯测量。

1.2.2 预防措施

对所有产妇进行分娩前评估,适当选择分娩方式,针对宫缩乏力的患者予以定期按摩子宫,同时予以静脉推注缩宫素(厂家:甘肃大得利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62020713)10U,必要时可采用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结扎,对于胎盘滞留患者可探明宫腔情况,采取徒手剥离的方式取出胎盘,胎盘植入患者多采用手术切除子宫,对于软产道损伤患者及时正确进行修补缝合,对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分娩后密切观察产妇基本生命体征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研究分析产后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将P>0.05作为剔除标准,OR值大于1.0,P<0.05视为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

比较分析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高龄组312例患者中28例发生了产后出血,低龄组488例产妇中22例发生了产后出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两组产后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参与分析的因素有剖宫产、妊娠高血压病史、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胎盘粘连、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剖宫产、妊娠高血压病史、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胎盘粘连、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的OR值均大于1,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危害产妇生命健康的一种并发症[6]。其病因多样,其中主要以子宫收缩乏力为主,此外,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也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7-8]。其发病率、致死率均高,给患者及家人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9]。目前,我国每年产妇死亡的原因中产后出血居于首位[10]。因此,针对病因,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产后出血对于产妇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显示,高龄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剖宫产、妊娠高血压病史、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胎盘粘连、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为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剖宫产,而因剖宫产而引起的产后出血率也逐步上升,因此,在临床分娩方式的选择中,应严格遵循分娩指征,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妊娠期高血压病史也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因此,在产前应积极控制患者血压,密切监测患者各项基本生命体征。对于子宫收缩乏力而致止血力下降的患者,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按摩子宫以及合理使用子宫收缩素。对于胎盘滞留或胎盘粘连的患者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徒手剥离,取出胎盘。而由于软产道损伤导致的产后出血患者,应积极检查宫颈、阴道、会阴等部位,对于裂伤部位应积极进行缝合修补。此外,因自身凝血障碍致产后出血的患者,应根据病因积极进行病因治疗。对于血小板减少患者予以输血小板,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予以输新鲜血。从源头上减少产后出血各危险因素的发生,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尤昭玲.中西医结合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22—327.

[2] 罗丽.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4):4676-4678.

[3] 高丽杰.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2):3571-3572.

[4] 王玥.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研究[J].天津医药,2013,41(9):924-926.

[5] 颜建英,黄科华,刘青闽,黄晓燕,徐榕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30(10):791-797.

[6] 吴小丽,罗永芳.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9):102-103.

[7] 施芳,吴仕元,袁劲进,宋学兰,康昭海,张玲.316例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46-49.

[8] 屈凤霞.对产后出血实施临床护理的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23):200.

[9] 龚志华.产后出血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2.

[10] 岑铁军,韩威婷,郑剑峰.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其干预[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0):1275-1276.

论文作者:戴红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6

标签:;  ;  ;  ;  ;  ;  ;  ;  

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研究论文_戴红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