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而言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科学地融入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与个人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团结合作意识,提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保证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课堂 小组合作 有效性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促进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途径。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果谈几点体会:
一、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合作学习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恰当的组织和有效的调控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个人自学”、“小组合作”、“班级合作”为基本教学形式,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角”,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自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合作沿着前人研究、探索数学问题的路子去思维、动脑、动口、动手,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过程,这样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能学会怎样学习。这种方法的学习远远比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要深刻得多,而且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形成了双向反馈的模式。教师能从合作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点拨、引导,使学生顺利地合作学习,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旧引新等手法,为新课的导入铺路搭桥。“引”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然后,教师给出关键性的问题引领,为学生自学定标定向,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阅读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者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后,再由学生阅读教材,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求学生对于书中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性质等,一定要边看边思,反复推敲,顺着导读提纲的思路,弄清知识的提出、发展和形成过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对自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小组同学可以小声议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教师必须来回巡视,指导学生自学,了解自学效果,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教师对各小组自学中存在困惑不解的问题以及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作讲解、回答,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让全班学生合作议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探究,取长补短,通过再思、再议达到“通”的境地,解惑释疑。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有独到见解的给予肯定、鼓励。这样,既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表达问题、展开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再者,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突出解题的思路和思想方法,突出在练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难点、疑点,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共同议论,后由教师提问或学生板演的形式促进全班合作学习,创造性解决问题。
三、贴近生活,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例如:在教学“分一分”一课时,虽然生活中“分一分”的现象比较普遍,但是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却很少去关注它。即使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储备了这方面的经验,也不一定很丰富,更何况这种经验还处于凝固状态。从这个角度说,学生学习“分一分”的相关知识需要我们给予激活。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让他们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亲自去超市买一些自己需要的东西,将数学“回归生活”——学生直面营业员阿姨装东西的过程,从而获得最直接、最可信的活动经验,这不仅丰富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他们探究新知也做好了准备。教学时,我顺势把生活中的“分”搬到数学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模拟购物情境,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在“知其所以然”的同时,已经把生活中的“分一分”的现象提升到专门研究的数学思想方法上。通过实践,让我深深懂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情境创设,适时积极地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从事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经验并逐步抽象为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回归现实生活,展示一个个生动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探究学习的绿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论文作者:武丽 乔小霞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小组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数学论文; 过程中论文; 情境论文; 《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