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应用题在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应用题教学可以直接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障碍以及可以采取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探究,力求通过笔者努力,找到促进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以期为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学障碍;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10-0190-01
一、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笔者的调查发现,感觉应用题难学的学生当中,超过一半的学生对于应用题没有学习兴趣,可见,没有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笔者看来,想要做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首先就要吸引学生对于应用题的学习兴趣。小学时期的应用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于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对于学生所学的计算方法予以考察、验证,学生对于应用题没有学习兴趣,不是因为他们不会计算,而是搞不清楚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还有就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应用题的实质所在,应用题的实质就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在生活中对所学的计算方法予以运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注重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逐步吸引,简单的计算题,学生往往能够很简答的答出来,比如45的2/3是多少?他们就很容易算出来,之后我就将题目就行改编:融入到应用题当中,比如一年级一班的学生有45人,二班的学生数量是一班的2/3,求二班有多少学生?我就告诉题目,其实题目的实质是一样的,只要慢慢读题,就会理解的。再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比较注重对于生活中问题的引进,同时对问题进行简单化处理,比如今天节日,超市打8折,妈妈买东西一共花了32元,如果不打折,需要花多少钱?进而引导他们:八折即80%,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数乘以80%等于32,那么这个数是多少?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入手,也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解题过程的引导
计算结果可以说是小学数学的一个最终答案,教师在批改作业或者是考卷的时候,往往是看一个结果,而不重视解题过程,而在笔者看来过程要比结果重要的多,在教学中也一样,我们不能过于重视结果,而重要重视学生对于解题过程的理解程度。如上面所述,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注重将应用题简单化,以此来便于学生的理解,便于解题的完成。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往往不止一种,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对于不同的解题过程中引导,比如这一题目:
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5千米,另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首先,可以先求两辆汽车各行了多少千米,再求两辆汽车行驶路程的和,即得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辆汽车行驶了多少千米?55×5=275(千米)另一辆汽车行驶了多少千米?45×5=22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75+225=500(千米)综合算式:55×5+45×5=275+225=500(千米)
其次,可以先求出两辆汽车每小时共行驶多少千米,再乘以相遇时间,即得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两车每小时共行驶多少千米?55+45=10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00×5=500(千米)综合算式:(55+45)×5=100×5=500(千米)。
再者,甲、乙两地的距离除以相遇时间,就等于两辆汽车的速度和。由此可列出方程,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x÷5=55+45x=100×5x=500
还有,甲乙两地距离减去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就等于另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由此列方程解答。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x-55×5=45×5x-275=225x=275+225x=500答:甲、乙两地相距500千米。
三、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于不同类型的应用题的涉及
应用题的学习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予以合理、准确的运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注重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应用题的涉及,以便学生能够接触不同类型的应用题知识,扩展知识面,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准确使用。总的来说,小学时期的应用题主要有:比较法解应用题,还原法解应用题,代换法解应用题,用面积法图解应用题,用列表法解应用题,牛吃草,分数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浓度问题,工程问题,水管问题,行程问题,比和比例应用题,成本与利润问题,图形的面积等,当然不同的类型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接触的,教师要合理的安排学生去学习、体会。比如“工程问题”和“行程问题”其实是一个母体的不同表达方法,而列方程解应用题就会让题目思路变得更为清晰、明了,而小学数学不仅仅是为了教学学生题目中各个数量之间的的关系记忆运算方法,关键是要了解不同题型之间不同的类型知识。
四、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个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但是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其年龄原因以及生活经历所限,其反向思维能力、扩散思维能力都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这也是应用题教学的重要要求之一。比如行程问题中,主要有速度、时间、路程三大主要要素,而工程问题中只要有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几个要素,明确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同时,教师还要深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以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根据自己的认知发现不同的解题思路,长期进行有效的积累,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针对其中某些特别案例就需要学生高度重视,多加练习,而对于不同类型应用题中的相似部分,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予以总结、对比,以便切实的分清楚其中的不同,将应用题这个难题解决好,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詹蓁.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云南教育》2005第28期
[2]刘晶萍.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第3期
[3]杨建生.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法《教育艺术》2010第8期
论文作者:牛英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应用题论文; 千米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两地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教师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0月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