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导向的传统优秀文化创新性转化研究
张文学
(山东大学(威海)团委,山东威海 264209)
摘要: 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为传统优秀文化创新性转化提供了巨大空间。作为供给侧的传统优秀文化创新性转化,既要警惕复古主义、虚无主义,又要坚持推陈出新,让优秀文化新起来、活起来、兴起来。传统优秀文化创新性转化,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个是必须是真正的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必须坚持正确的创新转化理念;三是坚持推陈出新,赋予时代内涵。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传统优秀文化;创新性转化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文化的战略方针,为发展我国文化指明了方向。供给侧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关键环节。只有不断深化文化供给侧改革,才能不断推出既适应时代要求,又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文化产品,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是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雇主即研究机构作为知识产权所有人对其雇员产生的职务发明有保护和开发的义务。在职务发明人将关于发明的书面报告送达雇主的4个月内,只要雇主书面向发明人宣布占用此发明,则所有关于这项发明的权利均属于雇主,雇主即研究机构在享有专利的同时承担申请、维护、转化等方面的全部费用。
1 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
“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绝不能无条件地兼收并蓄。”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表明了马克思主义者对待中国文化的正确态度。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糟粕不少,如愚忠愚孝、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都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抱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而不能兼收并蓄。
不加区别地渲染封建宫廷文化,宣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热衷低级趣味,根本原因在于失去了辨别优秀与糟粕文化的能力。一些高校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不加分析和批判地宣扬儒学、国学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再次提醒我们,必须理性看待中国文化,秉持分析和批判的态度,既要继承给人以启迪,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向上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警惕和抛弃糟粕文化。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是愿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90.80%的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意愿。这说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有巨大的需求,关键是供给侧的文化向他们呈现什么样的精神食粮。
2 传统优秀文化的创新转化理念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转化中国文化,必须用正确的理念引导创新,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在思想认识方面,古人提出的“道法自然”“民本思想”“天下大同”“天下为公” 等,今天看来仍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在人文精神方面,有“天道”“人道”的探讨,有“自强不息”的追求,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有“经世致用”的精神;道德规范方面,有“诚信”这个道德基础,有“君子、仁人”的品格修养等等,都体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精华和内核。我们要从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不断提炼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使之转化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石。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一定要坚持推陈出新,坚持时代性与传统性的统一,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塑造当代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处理好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化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真正影响人的是文化的内容而不是形式。一定内容的文化,一定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离开一定的形式这个载体,就无法传承中国文化。假如没有文字这种文化记载工具,恐怕今天的我们就很难了解历史。现在荧屏、网络上充斥的“娱乐至上”,还有各种大创意、 大制作等,无非是在文化的形式上换个包装。它如同商家销售月饼时搞的“过度包装”,令人生厌。这是创新性转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应该极力避免的。
对于定风量空调系统与变风量空调系统在耗能方面的差别,以某正在研制的最新客滚船的某中央空调的计算结果为例进行说明。该船的室内设计温度为24 ℃@50%RH,室外设计温度为35 ℃@80%RH,人均新风量为30 m3/h,最小新风比为50%。在夏季工况下,每个舱室的空调送风量计算结果见表1。
3 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的推陈出新策略
(2)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和创新是对待中国文化一种科学态度。全盘否定之前的文化,就等于否定自己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者做的就是这些事情;同样,打着创新旗号而不顾历史事实和文化传统,一味追求时尚、摩登,是在糟蹋中国文化。抗日剧中出现的“手撕鬼子”、手榴弹打飞机等闹剧,不是在弘扬革命文化,而是在消解革命文化。对中国文化,继承不是无原则继承,创新也不是无原则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对继承的丰富和发展。离开继承谈创新,创新就是“无本之源”;离开创新谈继承,继承就失去前进的动力。目前,大多数学生对传统节日、传统道德标准的认可度分别达到73.91%、90.13%,但同时发现虽然62.59%的大学生能熟练背诵古代诗词整篇或名句,但是有46.9%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电视节目中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座虽然在呈现方式上实现了创新,但是却没有给人留下更多可以思考和使用的东西。
ModBus总线是在硬件基础上的一种通信协议,该协议应用广泛,被很多厂家支持。各个不同的厂家可以通过该协议进行相互的数据传输。ModBus协议是通过不同的命令确定需要进行的操作功能。
3.1 注意提炼传统文化精神内核
(1)处理好古代与现代的关系。古代文化对新时代文化能注入什么样的活力,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正确的方针就是坚持“古为今用”,传统文化为现代文化服务,而不是相反; 新时代文化扎根于古代文化,不能脱离中国文化这个“根”,这个“根”长出的一定要是时代文化,而不是复古文化,从古代文化中汲取营养而不是“毒药”。调查显示,47.08%的学生通过论坛、贴吧等新媒体了解传统文化,这些良莠不齐的新媒体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大多肤浅,危害不浅,迫切需要大学的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让学生掌握真正的传统优秀文化。
3.2 注意挖掘和发现传统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
传统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不是生硬从历史中挖掘而来,而是在赋予时代内涵基础上所产生出来的文化影响力。“愚公移山”的故事原本是讲父子几代挖山不止感动上帝的故事,毛泽东同志在《愚公移山》这篇著作中,赋予了愚公移山这个寓言以时代价值,极大鼓舞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心和信心,成为挖掘传统优秀文化当代价值的典范。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挖掘和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激发出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而奋斗的冲天斗志和精神。
1986年开始创作“真实的虚构”(True Fiction)系列。以及之后“真实的虚构(二)”(True Fiction Two)系列。这一项目曾停滞了很长时间,因为该作品所采用的材料供应中断而未能完成。柯达公司当时停止了某种染料的生产,而该种染料刚好是斯各格兰德正在使用的。“真实的虚构(二)”中,每个画面与场景都经由精心雕琢,并融入当今的数字化技术,实现视觉效果与形象程度的最高水平。
3.3 注意提高优秀传统文化产业化过程中文化产品生产者的素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多以抽象的形式出现,要把它们通俗化、大众化,离不开文化的产业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产业化,关键在文化产品生产者的素质。目前,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音像制品、网络作品,都存在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不够、挖掘不深等问题,一些影视作品中,甚至出现“时空穿越”的现象。没有高素质的文化产品生产者,就会让文化产业走向歪路,就不能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有意义、有价值的精神产品。
4 结语
中国有着5 000 多年的文明史,有着闻名于世的灿烂文化。对待中国文化,在态度上应该保持理性,认识到中华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坚持分析批判的态度,保持鉴别能力,不能不加区别地兼收并蓄。在创新性转化的原则上坚持“古为今用”的方针,处理好古代与现代、继承与创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坚持传统文化为现代文化服务,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不能因创新而丢掉中华文化的根脉,也不能因继承而保守不思进取,更不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搞成商家那种过度包装的 “月饼”,华而不实,好看不中用。在创新性转化的方式上,坚持“推陈出新”的做法,注意提炼传统文化精神内核,注意挖掘和发现传统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注意提高优秀传统文化产业化过程中文化产品生产者的素质,不断赋予传统优秀文化以时代内涵,使之转化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上海:群益出版社,1950.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张岂之.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N].贵州民族报,2019-02-26(A3).
[5] 潘麦玲.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文化建设新思考[J].科教文汇,2019(5):30.
[6] 邱春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要做到文化自信[J].创造,2019(3):15.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Excellent Culture with Supply-Oriented Reform Orientation
ZHANG Wenxue
(Shandong University(Weihai) Youth League Committee,Weihai Shandong,264209,China)
Abstract: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people's spiritual culture provides great spa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excellent cultural innovation.As the supply side of the traditional excellent cultural innovation transformation,we must not only be vigilant against revivalism,nihilism,but also insist on putting forward new ideas,so that we can let the outstanding culture new,live up and flourish.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excellent culture must solve three problems.One is to be a real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Second,we must adhere to the correct concept of innovation transformation.The third is to persist in putting forward new ideas and giv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imes.
Key words: Supply-side reform; Traditional excellent culture; Innovative trans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206(2019)06(b)-0171-02
基金项目: 山东大学(威海)人文社科研究专项(项目编号:2017SZ03)。
作者简介: 张文学(1985-),男,山东滨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供给侧改革论文; 传统优秀文化论文; 创新性转化论文; 山东大学(威海)团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