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功利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功利主义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西方社会思想发展史上,功利主义是一种渊源流长的有影响的社会思潮。特别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被誉为“资本主义之父”的亚当·斯密,把经济学的研究和功利论“联姻”在一起,他的代表作《国富论》就通篇贯穿着功利主义的原则。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功利论是古典学派的“心照不宣的前提”,而“政治经济学是这种功利论的真正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79页)此后,资产阶级功利主义便伴随着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声,延续演变成现代功利主义。就象硬币的“两面一样”,功利主义似乎成了市场经济不可剥离的一面。
那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看待功利主义呢?理论界各抒已见,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呼唤着新功利主义。
首先,我们要跳出过去那种在理论研究中习惯于贴政治标签的做法和思维定势,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审视和评价功利主义,不能把功利主义简单地斥责为资产阶级的东西,不加分折地予以排斥或否定。
应当看到,功利主义深深地打上了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的烙印。资产阶级功利主义一方面把人与人的关系异化为金钱关系。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深刻揭露的那样,“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十卷,第253页)另一方面又宣扬资产阶级的利益代表着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利益,用“社会利益”这块遮羞布把自己伪装起来,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把资本主义社会描绘成一种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和谐一致”的永恒而又完美的制度。对此恩格斯早就作过尖锐的批判。他责问资产阶级:“你们在什么时候做事情是纯粹从人道的动机出发,是从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不应存在对立这种意识出发的呢?你们什么时候讲过道德;什么时候不图私利,不在心底隐藏着一些不道德的自私自利的邪念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602页)
但我们也要看到,在资产阶级功利主义中含有某些唯物主义成份。一方面功利主义不是一种完全超越现实的子虚乌有,它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基础上的一种意识形态,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实际关系的一种抽象的理论描述。从这一视角或层面来看,功利主义从一个侧面接近了历史唯物主义。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说:“功利论至少有一个优点,即表明了社会的一切现存关系同经济基础之间的联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484页)另一方面功利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通过保护个人利益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如斯密提出的著名的“经济人”假设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经济人”追求私利的利己心,会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从而增进社会公共福利。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指提出的:“功利论一开始就带有公益论的性质,但是只有在开始研究经济关系,特别是研究分工和交换的时候,它才在这方面有充实的内容,在分工情况下,单个人的活动变成了公益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84页)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也是从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入手,因为道德的基础是经济。马克思说过:“财产的任何一种社会形式都有各自的‘道德’与之相适应。”(《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第610页),也就是说,在人类社会中从来就不存在脱离经济基础的空中楼阁一样的道德,同时伦理道德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功利主义定位为历史唯心主义,而必须象对待其它中外文化和道德遗产一样,既不是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接受,要进行批判和扬弃。《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概念。”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后,这种新旧体制的转换,引起了人们道德观念的深刻变化。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呼唤着新的伦理道德、价值规范。我们认为,新功利主义作为一种经济伦理观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题中应有之义。
马克思主义并不简单地否定功利主义。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当代最大的两个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和葛德文的著作,特别是后者的著作,也几乎是无产阶级的财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528-529页)毛泽东也说过:唯物主义并不一般地反对功利主义,但反对超阶级的功利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功利主义。“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超功利主义,在阶级社会里,不是这一阶级的功利主义,就是那一阶级的功利主义。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第866页)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无产阶级的功利主义具有哪些新的内涵?或者说有哪些基本特征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功利主义要求市场行为主体,按照市场“游戏规则”理性地进入市场。
市场经济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说到底是一种利益经济,这就为市场主体的道德行为提供了功利性基础。而功利原则是功利主义的最高原则。因此市场经济与功利主义具有一种内在的价值同构性。另外从伦理道德层面来看,市场经济又是道德经济。因此新功利主义要求市场主体必须遵循市场规则理性地进入市场,并规范自己的求利行为,以保证市场的有序化运行。如果离开市场规则的制约,市场行为主体违规和失范,非理性地不择手段地逐利,就会使市场运行偏离正确的轨道,出现紊乱和失序。
市场主体在市场“游戏规则”中,最主要的是遵循等价交换和公平竞争的原则。按照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要求,市场是一种以等价交换为基础的经济形式。正如马克思所强调的:“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资本论》第1卷、第103页)“如果说经济形式,交换,确立了主体之间的全面平等,那么内容,即促使人们去进行交换的个人材料和物质材料,则确立了自由。可见,平等和自由不仅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交换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的生产的、现实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97页)同时马克思还指出:价值规律是“在竞争中表现出来并行使它的推动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54页)“社会分工则使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互相对立,他们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只承认竞争的权威。”(《资本论》第1卷,第394页)也就是说,具有平等独立人格的商品生产者即市场主体必然要置身于优胜劣汰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而不可能游离在外。
总之,市场主体要按照“投入最小化,利润最大化”这一市场经济的黄金定律去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就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公平竞争等市场规则进入市场,做到谋财有方,取利有道,以义统利,见利思义,从而谋求阳光下的利润,成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而不是见利忘义,违规地去巧取豪夺,制假贩假,欺行霸市,坑蒙拐骗等掠取黑色的利润。可以说,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新功利主义的基本要求。
第二,新功利主义要求在承认和保护个人正当物质利益基础上,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合理兼顾和结合。
功利主义的创始人边沁在1881年出版的代表作《道德与立法》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功利主义思想,并提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这一重要命题。关于这一点恩格斯曾明确指出:“葛德文对功利主义原则的理解还是非常笼统的,他把它理解为:公民应当轻视个人的利益,应当只是为公共福利而生活;边沁与此相反,他在实质上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原则的社会本性,他如当时全国的倾向一致,把个人利益当作公共利益的基础;边沁在人类的爱无非是文明的利己主义这一论点(后来这个论点被他的学生穆勒大大发展了)中宣称,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是同一的,他还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概念代替了公共福利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75页)
但是,对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要进行阶级分析,因为我们“必须到生产关系中间去探讨社会现象的根源,必须把这些现象归结到一定阶级的利益。”(《列宁全集》第1卷,第480页)功利主义虽然标榜为大众谋福利,但其实质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在他们那里人类的爱无非是文明的利己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76页)功利主义者自己也坦言这一点。如边沁就认为:“个人利益是唯一的现实的利益”,“大多数人的好行为不是要利益世界,而是要利益个人。”但是,也要看到功利主义在强调宣传利己主义的同时,又提倡私利与公利的结合与和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功利主义也不否认个人利益的存在。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个人利益是关系到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问题,是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的首要表现。马克思就明确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86页)列宁也指出:经济利益与每个人的生存密切有关,“是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列宁全集》第13卷,第113页)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新功利主义不仅不排斥和否定个人利益,而且承认其存在的客观性和合理性。但是也明确反对那种极端个人主义,赞同和提倡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和谐统一。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个别人的私人利益和普遍利益是历史上表现出来的两个方面,总是互相伴随着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72页)“社会的利益绝对高于个人利益,必须使两者处于公正而和谐的关系之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75页)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也多次强调:“要提倡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一切言论和行动的标准的社会主义精神来教育群众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44页)“在公利关系上,就是公私兼顾。”(《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94页)
由于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在利益的驱动下个人利益更加凸现出来,从而容易把人引向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黑洞。因此新功利主义还主张大力倡导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要鼓励人们发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发扬顾全大局,诚实守信,互相友爱的扶贫济困的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所要反对的,是一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以权谋私,欺诈勒索的思想和行为,而决不是否定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决不能把平均主义当作我们社会的道德准则。”集体主义高于市场规则,是对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对个人功利性追求的一种超越和升华,它构成了新功利主义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层面。
第三,新功利主义要求在市场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必须兼顾社会公平,保证公平的真实性和普遍性的实现。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长期以来既是理论界所关注的一个话题,也是一种“全球性的困惑”。马克思指出:公平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页)当代瑞典经济学家罗夫·艾登姆认为:“效率在经济分析中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概念。”但是我们不能把效率与公平看成一对纯粹的经济学范畴,它们不仅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而且都存在价值判断的问题。因此,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功利主义所必须涵盖的一个内容。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一方面打破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平均主义“大锅饭”,但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的现象。产生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新旧经济体制转轨磨合出现的空隙,市场体系发育的不完善和市场规则的不健全,权力对经济生活的渗透等权钱交易的党内不正之风等等。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一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可以说效率是利,公平是义,两者必须兼顾。正如邓小平同志所强调指出的:“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5页)为此我们要在坚持效率优先,即由市场经济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以获取个人之利,集体之利,国家之利的同时,兼顾社会公平。国家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要积极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杠杆,发挥宏观调节的作用,承担起实现社会公平的职能。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政府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取缔非法收入,对侵吞公有财产和用偷税逃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利益的坚决依法惩处。整顿不合理收入,对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下获得个人额外收入的必须纠正。调节过高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开征遗产税等新税种。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从而有利于矫正人们的功利心态,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第四,新功利主义要求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实现本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和代际人之间的纵向公平性。
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因此在旧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伦理观的驱动下,往往片面追求当代人的直接利益,把人类的经济活动变成一种缺乏伦理约束,急功近利,不顾及人类长远利益的一种纯谋利性行为,从而严重地破坏了环境,影响了生态平衡,以至于人们发出了“拯救地球”的呼喊。因此,我们必须走出传统的旧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00多年前就提出的“人与自然界的和谐”这一美好愿望。
从我国来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照新功利主义的要求实现当代人之间和代际人之间的公平,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当前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不移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过去的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正确看待和解决好物质功利与道德价值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必须正视而不能绕开的现实问题。我们相信新功利主义的思考将会在这方面给予人们以启迪。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功利主义论文; 恩格斯论文; 经济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论文; 社会公平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毛泽东选集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经济学论文; 利益关系论文; 道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