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及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的丙类传染病,以夏秋季节多见,多发于3~7岁的儿童。本病以CoxA16和EV 71 型最常[1],经粪口传播或通过唾液中的飞沫传播[2],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可引起暴发流行。多数患儿症状轻微,经对症治疗和护理可自然痊愈,但少数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3]。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及早诊断、正确的治疗及护理可提高治愈率。本院自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和护理手足口病患儿175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17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9例和对照组86例。实验组男46例,女43例,年龄1~7岁,平均4.0±0.07 岁,病程1~2 d;对照组男41例,女45例,年龄1~7岁,平均4.0±0.25岁,病程1~2 d。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和病程方面经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以适当护理,并按医嘱以病毒唑10~15 mg/kg/d静滴,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加服中药1付。其具体治疗方法为:早期外感湿热,治疗方法为清热凉营,解毒祛湿,方药为黄莲、黄岑、栀子、连翘、生石膏、知母、生地、赤芍、板兰根;中期清热解毒利湿,方药为银花、竹叶、青天葵、莲翘、野菊花、薄荷、生地、板兰根、藿香、甘草;后期养阴益气,方药为加石符、麦冬、太子参、高热加象牙丝、咽喉疼痛加射干、浙贝。2 结果两组患儿分别于治疗5d后观察治疗效果,实验组57例发热症状消失,手足、口腔疱疹消退,32例发热、疱疹症状减轻,治疗有效率100.0%;对照组43例发热症状消失,手足、口腔疱疹消退,34例发热、疱疹症状减轻,9例症状未好转,治疗有效率89.5%。(见表1)两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9.8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两组治疗方法有效率的比较 组别 治疗有效数(人) 治疗无效数(人) 合计(人) 治疗有效率(%) 实验组 89 0 89 100.0 对照组 77 9 86 89.5 3 讨论3.1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分析西医认为手足口病由CoxA16和EV 71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炎、手足皮疹;中医辨证分析当属 “暑瘟”的范筹。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肌肉,且开窍于口,而肺主皮毛,故本病病位多与肺、脾胃有关。夏秋季节,湿气较甚,热气蒸腾,湿邪困阻脾胃,不能很好的升清化浊,同时脾胃受困,水谷精微不能上升输布于肺,肺卫功能失常,邪气袭表就发为手足臀部班丘疹,口腔黏膜疱症等病状。中医当以清热解毒、利湿健脾、调理肺胃功能为主,采用辨证治疗,加上合适的护理措施,及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经、保护易感人群,这样达到了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本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效果较满意,可有效减轻症状,提高疗效,究其原因主要是在静滴病毒唑10~15mg/kg/d抗病毒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起到清热凉营,解毒祛湿作用。治疗结果表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能迅速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减轻患儿痛苦,提高疗效。3.2 护理3.2.1 病情观察 约发病1~2d口腔内有疱疹形成。随病情进展,可见皮肤斑丘疹,呈离心性分布,以手足多见,并很快变成疱疹。因此要密切观察患儿口腔,手足疱疹情况,高热不退重症者,体温越高,表示病情越长和越重,因此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或按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如伴有头痛,烦燥不安,呕吐,抽搐,呼吸急促,心率加快或减慢,神志改变等要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的准备。3.2.2 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染,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婴幼儿、儿童和家庭卫生是预防疾病感染的关键。如疑似患儿,应及时进行隔离,做好空气消毒,每天用紫外线或仓术、艾叶熏烟消毒,床头柜、物体表面、地板用含氯消毒液抹拭。3.2.3 口腔护理 患病期间加强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因口腔黏膜有不同程度的水疱、溃疡伴疼痛,会影响饮食,宜给予温凉清淡、质软可口、流质或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的营养。可给予复方硼纱溶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感染。溃疡处可应用抗感染、镇痛、促进溃疡愈合的溃疡贴膜。对患儿所用奶瓶、奶嘴及餐具每次用后要煮沸消毒,防止继发感染[4-5]。3.2.4 皮肤护理 手足疱疹以外用药治疗为主,擦药前先清洗局部,然后用炉甘石洗剂涂患处,每天早、中、晚各 1 次,慎防损伤皮肤及水疱,勤剪指甲,嘱患儿不要抓挠皮肤和水疱,以免引起疼痛和继发感染。对已有破溃感染者,可用金黄散或者青黛散麻油调后撒布患处以收敛燥湿,助其痊愈。3.2.5 饮食调理 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易消化的饮食。食物温度以偏温略凉为宜,不能过咸,以减少对口腔溃疡面的刺激。对于口腔溃疡疼痛拒食、拒水而造成脱水酸中毒的患儿要给予补液,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3.2.6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口腔溃疡并结痂,同时存在手足部疱疹和发热,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常表现为哭闹不安,不能安静地接受治疗。因此,护士态度要亲切、热情、和蔼,取得患儿的信任,减轻患儿紧张心理,并详细询问患儿的需求,以减轻其后顾之忧。做治疗时及时鼓励、表扬患儿,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儿及家属消除紧张、焦虑、烦躁等情绪,以良好心态配合治疗。3.2.8 健康教育 发热、疱疹症状消失后,适当增加肉类及粗纤维食物,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穿着宽松柔软的衣服,注意休息,防止受凉,因病后低抗力低下,交代家长流行期间勿带患儿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关键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参考文献[1]杨智宏,朱启镕,李秀珠,等.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 ].中华儿科杂志,2005, 43 (9):648.[2]吴晓波.手足口68例临床分析[J ].少儿急救医学,2006,12 (6):559.[3]王红春.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 J ].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7,4 (4):1862187.[4]王淑芹.58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 J ] .蛇志,2008,20(4):313-314.[5]张湘婷.73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J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 (17):1553-1553
论文作者:李咏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7
标签:手足论文; 患儿论文; 实验组论文; 疱疹论文; 疗效论文; 口腔论文; 症状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