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抽样在内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务论文,在内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抽样审计产生的背景及其基本概念
在传统审计时期,审计人员基本上采用全面详查的审计方法,即对所有经济业务和会计凭证进行详细核查,又称详查法,而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业务量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全面详细的审计方法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其效率低下、成本较高的弊端充分地暴露出来,如不能改变现状,必将为今后的审计工作带来困难。这就要求审计工作由传统审计向现代抽样审计方向转变,充分运用审计抽样技术,规范审计抽样工作,提高审计抽样工作的质量。
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审计抽样》的表述,抽样审计是审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
二、抽样审计在具体事务中的运用
某企业开展了产品销售情况的专项审计,该企业拥有石油焦、液化汽、丙烷、硫磺、环烷酸等十余种自营产品,产生了7,937个销售订单,全年累计销售产品985,956.605吨,销售额193,617.73万元。面对订单多、品种杂、数量大、审计时间紧的局面,只有运用抽样审计的方法才能尽快找出审计重点和问题,有效地完成审计任务。
1.确定抽样审计的对象
由于该企业主要产品基本为系统内统购统销,风险和重点主要来源于自销和外销产品,确定自营产品为审计重点,充分利用现代化查证系统AIS强大的统计和查询功能,迅速从十余种自营产品中查找出自营产品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产品一石油焦,该产品2008年累计销售336,883,220吨,占全年总销售量的34%,根据重要性原则,将该产品作为本次审计的重要对象,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规定,重点进行检查。
2.确定审计对象的样本数量
当年该企业营销部门共签订石油焦销售订单227笔,其中:最大的销售订单量8900吨,最小的销售订单量37吨,为了确保抽取的样本更具代表性,兼顾到订单数量的大中小情况,将订单量划分为0~1000吨、1000~5000吨、5000~9000吨的区间,每区间各抽取30%的样本,共抽取样本68个,如发现问题再进行延伸。
3.确定抽取的样本
利用审计查证系统AIS中销售管理模块中销售业务审计功能,调出当年该企业石油焦销售单据的总体执行情况,审计人员在各销售区间内按比例随机抽取有关样本。
4.检查分析样本,发现异常现象
按照该公司内控实施细则中《一般产品销售业务流程》所规定的流程对抽取的每笔销售订单按照销售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同时调出ERP系统中销售管理模块中销售单据一致性程序进行逐一检查核对,重点检查销售过程异常的现象。具体是在销售单据一致性查询中将“订单单据日期”、“交货单日期”、“实际发货过账日期”、“发票日期”做对比,查出异常的现象。
通过对抽取样本的检查,审计人员发现部分销售业务发生时间顺序不一致的现象,如:销售订单41367,合同签订时间是2008年1月14日,订单创建日期是2008年1月17日,交货单开出日期是2008年1月17日,实际发货过账日期是2008年1月12日,到款时间为2008年1月17日。这种异常现象的实质是先发货而后付款的行为,违反了该公司关于“先付款,后发货”的销售政策。
审计人员根据这种现象发现了线索,扩大了检查范围,通过AIS审计查证系统“销售单据一致性查询”程序,快速地将这类现象的销售订单查出来,并进行了汇总,及时地反映了问题,堵塞了管理中的漏洞。
三、对抽样审计的几点认识
1.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实施抽样审计的基础。
内部控制制度是实施抽样审计的前提条件。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设置严密,全面覆盖生产经营业务和环节,并且运行良好,审计人员就可以通过分析排查缩小抽样范围,对审查对象进行综合评价;反之,如果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或运行状况不佳,审计人员就要适当扩大审计抽样的范围和增加样本的容量,防止重大生产经营风险不在受控范围。所以审计人员首先要熟悉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样在抽样审计中才能了解每项被抽查业务的执行是否符合该单位内控制度中各相关控制点的要求,从中找出异常。
2.审计技术现代化是抽样审计的必要手段。
审计技术手段发展是抽样审计工作开展的有力保证。面对浩大的生产经营和会计信息,手工查证已经无法适应需要,而这次对销售产品的专项审计,正是充分利用了审计辅助查证系统AIS各种强大的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审计效率,才能在短短的五个工作日内,将一些问题彻底检查出来。
标签:审计抽样论文; 内部审计准则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样本容量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流程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石油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