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课程理念指导物理中考命题的实践与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中考论文,物理论文,新课程理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3年,福州市中考是“毕业和升学两考合一”。本届初中毕业生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物理教科书”。为了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实现从“大纲”到“课程标准”的平稳过渡,在命题中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中考指挥棒的作用,努力使试题做到“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而不怪”。为即将开展的“新课标”教学起积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一、以新课程目标作为命题的指导思想
根据物理课程总目标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关注科学探究,引导教师关注课程改革,充分体现物理学科的实验特征,突出其应用(包括知识的应用及科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强调科学探究、强调技术设计、强调生活/物理/社会、强调自学能力、强调体现人文性和价值观,为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命题的立意与思路上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考查双基:注重创设新情景,注重双基的活用,而不是简单的死记、重现。试题的呈现方式上有较具体的问题情境,形式新颖。
2.考查能力:要突出对物理思维能力的考查,同时还要注意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以及概括交流、探索发现、正确表述等能力的考查,体现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的培养目标。
3.考查应用: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联系社会、生产和科技实际。问题的情境应真实可信,具有现实意义,引导学生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科技,加强社会责任感。
4.考查方法:要突出对物理学习方法的考查,不出偏题、怪题,不出人为编造的繁难题。考查学生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能力。试题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在具体情境中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5.考查技能:注重观察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实验结论描述能力等目标的考查,注重设置探究性试题。同时要着眼于考查学生最基本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探究能力。
6.要适当增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开放性试题,要体现时代气息,体现出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学科知识的渗透。
二、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试题的编拟
在试题的编拟过程中我们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力求使试题体现以下特征:
①注重在新情景中考查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学科间的知识迁移
对于“两考合一”的中考试卷来说,基础知识与技能仍是考查的重点之一。但在命题中不是单纯的机械记忆,而是通过简单物理现象、生活实际问题所蕴涵的物理原理来考查“双基”知识,并力求在各种题型中能呈现问题的新情景,使试题具有新颖性、时代性。命题过程中也要注意到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如例1中“日食现象”中三颗星球的排列,应用到了地理的知识。
例1 古代时,由于无法解释日食成因,所以人们迷信地认为日食是一种凶兆。现在我们可以根据图1日食的成因,用光的______来解释。现有乒乓球、足球和瓦数较大的白炽电灯,请你用这三种物品代表相应的星球,设计出观察日食成因的实验。并根据三个星球排列的位置,把图下面的空格补充完整。
②突出STS教育,注重联系社会、生产,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科技前沿及社会热点问题,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命题努力从学生的生活、社会生活中选择素材,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如试题中出现了“磁悬浮列车”“长江三峡发电机组”“福州垃圾焚烧发电厂”“果蔬脱水新方法”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挑担子的学问”等,使试题具有现实意义。在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计算、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从答题的过程中去关注现实问题,感受、体会与领悟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关系,以便在不断了解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
③注重对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体现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的培养目标
命题中加强了科学探究的考查力度,同时也注重对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方法的考查。意在引导学生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例2意在引导学生应用日常生活用具提出并探究有关物理原理,培养探究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引导教学贴近生活、拉近物理与学生的距离,也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例2 小明学习了浮力知识后,想用以下器材对浮力的有关问题进行探究。请你根据所给器材,帮助小明提出一个与浮力知识相关的物理问题,并按下表要求作答。器材:自制橡皮筋测力计一个、小石块一个、装有足量水的塑料桶一个、细线若干。示例: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浮力?(此问不可重复列举)
┌────────┬─────────────────┐
│探究的问题 │ │
├────────┼─────────────────┤
│ 实验的主要步骤│ │
├────────┼─────────────────┤
│实验结论│ │
└────────┴─────────────────┘
④在考查技能中突出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同时着眼于考查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对将来不再从事物理研究的学生,大部分知识被遗忘后留下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才是物理教学之所为。《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因此,在试题的设计中注意在考查知识的同时加强对方法设计、观察、信息收集处理、结论描述等能力的综合考查,旨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科学探究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重视物理学基本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如例1中“观察日食成因”引导学生用科学原理破除迷信,解释自然现象,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例3中“观察水的沸腾(2)”注重考查实验操作过程的正确思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有依靠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例3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2)图2是该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_____的位置,再调整固定_____的位置(选填“A”或“B”)……
⑤突出教育价值,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命题注重从知识的实际应用出发,以初中生能接受的形式,适当渗透与物理有关的能源、环保等重要社会问题和科学技术成果。让学生一方面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4在关注近期“探测火星”的热点问题上,突出考查学生对待科学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例4 地球是个大磁体,在地球上,指南针能指南北是因为受到_____的作用。人类将在本世纪登上火星。目前,火星上的磁场情况不明,如果现在登上火星,你认为在火星上的宇航员能依靠指南针来导向吗?_____(选填“能”“不能”或“不知道”)
⑥适当设置具有开放性的试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想像、自由发挥的开放性试题具有广阔的思维空间。这种试题问题内容新颖、问题背景新颖、解法灵活、综合性强、无现成模式可套用,往往需要运用观察、类比、猜想、归纳、推理等多种探索活动并从多角度、多层次地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发散思维能力、收敛能力。本试卷适当设置具有开放性的三种类型试题。①结论开放。给定问题条件,让学生根据条件探索相应结论,并且符合条件的结论往往呈现多样性。让学生体会到,同一条件下问题发展是有多种可能的,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②过程开放。是指解题方法不唯一,或解题策略上进行多方分析综合。它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通过积极思考,创新求索,优化策略,活用解题方法。如例2,利用身边器材探究浮力问题,针对不同问题,可设计出不同的过程。有利于考查学生在思维上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创造性。③情境开放。题目只给出一定情境,条件、解题策略与结论都要求学生在情境中自行设定和寻找,它常常以实际情境和现实生活为背景,涉及社会、生产、科技以及物理本身各个方面。同时,由于题目所展现的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都是学生所感兴趣的,能启发学生了解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物理,物理知识能解释或解决生活实际中的许多问题,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这些试题提供给学生自由发挥余地较大,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