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建筑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由于城市道路和房屋建设等方面的总量需求增长迅速,人们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材料是重点,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为了确保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必须保证混凝土施工材料的质量。然而混凝土施工材料的建设是一个难点,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物体往往在建筑完成之后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裂缝,甚至在建设过程中就出现了裂缝。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并且对治理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成因和治理措施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材料影响着整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特别是对于大体积建筑物。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仅对建筑的需求量增大,而且对建筑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重视。而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是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如果问题不大,只是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美观,而如果问题较大,则会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和使用功能。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符合用户的需求,分析探讨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治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1混凝土原料不合格
混凝土搅拌的主要原料为水泥、水泥、砂石等,而只有选择合格的原材料才能制作出质量过硬的混凝土。其中,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对水质具有一定的要求,纯净水搅拌出的混凝土才是最高质量的混凝土,然而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成本,往往使用二次用水,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其次,在实际搅拌过程中,水泥的把控也容易出现问题,有些施工单位在购买水泥的时候,没有仔细筛选水泥厂家,购进了质量不达标得到水泥,第三,在选择砂和石子的时候,也没有按照要求选择合适的粗细。另外,外加剂也对混凝土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如果施工单位选择了不合适的外加剂,则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从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问题【1】。
1.2施工技术不合理
混凝土施工具有一定的结构顺序,一般来说,捆绑钢筋、支模板、浇筑养护、满足强度要求、拆除模板等等。因此,为了确保建筑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循序进行操作,并且保证正确实行每个步骤,以免失误导致混凝土的质量受到影响。比如,如果捆绑钢筋技术不合理,在混凝土成型之后就会容易出现问题;如果支模板出现问题,混凝土结构就容易出现裂缝问题,继而出现构架变形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另外,混凝土的浇筑养护也非常重要,如果养护不利,也会出现裂缝问题。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会散发很多热量,如果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控制施工温度,就极易出现裂缝问题。
1.3工程设计不合理
在建筑工程中,工程结构设计起着重要作用,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图纸不合理、地质勘测数据不合理、选用的原材料不合理等,都会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另外,如果工程设计时,没有考虑当地的施工环境等等,就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严重的则会导致建筑事故。
二、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治理措施
2.1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为了提升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应该严格控制和管理各类原材料的质量,做到从源头上提升混凝土的质量,防止出现裂缝问题。在对混凝土各类原材料的质量把控方面,需严格质检所需的水泥、水和砂石等,除此之外,还应全面地检查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辅料,因为辅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
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如果采取的原材料比例不同,制成的混凝土质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为了确保制成的混凝土符合建筑工程要求,施工单位应通过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得出最佳配置比例,一般来说,混凝土水灰的最佳比例为0.24-0.34,如果不在这个比例范围之内,就会出现出现强度偏差,极易出现裂缝现象,严重的会导致混凝土的承载能力,降低建筑产品的安全性。
2.3优化混凝土施工结构
混凝土的施工结构是否合理是出现裂缝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不断优化混凝土施工结构,通过各种设置防止裂缝的产生。比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预应力技术,最大程度防止裂缝问题的产生。
2.4增强对浇筑过程的控制
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从以下方面加强对其质量的控制:第一,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明确浇筑的范围和时间,并且预估可能出现裂缝的位置,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混凝土配比值,最大程度降低裂缝的发生率。第二,在浇筑完成之后,因为在混凝土中具有骨料材料,而其在重力作用下会不断下沉,而在混凝土上部分只有少量的骨料,同时,混凝土表层容易出现浮水现象,以上两者混合就容易导致伸缩裂缝。所以,在混凝土凝固之前,施工人员必须再次按压混凝土的表面,防止伸缩裂缝的产生。第三,在混凝土建筑完成之后的24小时内,切忌进行吊卸材料的操作,因为在其操作过程中会产生振动,而这个振动会影响混凝土的结构。即使在混凝土完全凝固后,施工人员在吊卸材料时也要注意吊卸的重量,同时,降低操作的幅度,以免振动影响混凝土的结构。第四,按照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及时检测混凝土的强度,在混凝土满足标准后才可以进行不同部位的支模施工。在浇筑时,为了分散建筑混凝土的承受压力,应在楼板表面设置模板或者脚手架【2】。
2.5加强后期养护
后期养护对整个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合理的养护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发生率,特别是对于那些由于外在环境产生的裂缝。对于混凝土的养护重点在于严格把控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和湿度。比如,如果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时,施工人员就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混凝土的内外温度保持一致,外温过冷,则采取保温措施;外温过热,则采取降温措施,防止由于温差过大,混凝土产生裂缝。另外,施工人员应加强控制和管理混凝土的湿度问题,特别是设置合理的保湿时间,有助于提升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最大程度减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产生。
2.6改善结构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可采用永久式伸缩方式,避免由于温度变化引起混凝土出现裂缝。另外,施工单位应该充分结合实际建筑情况,确定可操作性的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实际因素,最大程度减少裂缝的产生。
三、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混凝土,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体现着混凝土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果采用的技术不合理,所使用的原材料不合理,工程设计不合理,则会出现严重的裂缝问题,因此,施工单位应在施工过程中,应找出解决办法,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防止出现裂缝问题,从而促进整体建筑工程施工总体质量的提升,为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泽北.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措施[A]. 《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地方公共决策镜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1.
[2]耿雯. 建筑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与控制措施[A]. 《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6年5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6:2. [4]党伟华. 贵阳西南国际商贸城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5.
论文作者:唐靓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不合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