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南京 2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在产科护理中采取分娩全程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8例产妇进行对照分析,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全程组和常规组,各组患者分别为54例。全程组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全程组和常规组的各个阶段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率和剖宫产率。结果:全程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以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全程组的剖宫产率以及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在产科护理中采取分娩全程护理模式,不仅能够降低产妇产后出血几率以及剖宫产几率,同时,还能够缩短产妇的分娩产程。
【关键词】分娩;全程护理模式;产科护理;临床效果
分娩作为一项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对于除此分娩的产妇而言,将会在分娩期间出现较大的精神压力,如:紧张、焦虑和恐惧等,由于其对于分娩过程并不了解,将会增加负面情绪的发生几率,导致剖宫产的几率逐渐增加[1]。产妇在此期间,将会出现十分强烈的依赖心理和陪伴需求,但是临床上的传统护理模式,采取轮班的护理制度,难以“一对一”的在分娩全程陪护在产妇身边,进而增加产妇的不适感受,并不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2]。近几年来,伴随我国护理专业的发展逐渐壮大,加之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3]。因此,临床上严格按照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结合产妇的实际心理感受和实际状况,实施全程护理模式,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剖宫产的发生,同时,还能够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几率,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各个产程时间[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均经过伦理委员会的许可,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8例产妇进行对照分析,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全程组和常规组,各组患者分别为54例,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本组研究,并签署研究同意书。其中,常规组最大年龄为39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28.67±5.89)岁;最小孕周37周,最大孕周为42周,平均孕周(39.42±1.31)周;全程组最大年龄为40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28.92±6.24)岁;最小孕周37周,最大孕周为42周,平均孕周(39.85±1.56)周。两组产妇的年龄和孕周等基线资料经过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护理方法
全程组采取全程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采取“一对一”的护理模式,具体包括:①产前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产妇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而缓解产妇的的不良情绪,如:恐惧、紧张以及不安等,加强对于产妇的健康教育指导和宣传,进而提高产妇的认知和了解程度,详细讲述有关分娩你的相关常识,更加利于提高产妇的依从性和配合度;②产中护理。第一产程中,助产护士需要向产妇详细讲解胎儿的下降程度,并且告知产妇有关宫缩的疼痛性质以及宫缩规律和特点,积极鼓励产妇配合分娩的进行;第二产程中,助产护士需要详细讲解有关用力分娩的正确方式,进而提高产妇的舒适度,更加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③产后护理。护理人员需要详细记录产妇的面目表情、神态变化以及子宫的收缩情况,同时,观察产妇的阴道出血量以及血压的变化情况,正确指导产妇如何母乳喂养和拥抱新生儿。与此同时,告知产妇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寻求产妇家属帮助按摩产妇下肢肢体,进而避免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采取传统的轮班制度开展护理指导和干预,在交接班时,强调交接内容包括:产妇的心理状态以及实际的临床反应等。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全程组和常规组的各个阶段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率和剖宫产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指标,包括:产程时间和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等,均需要使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进一步的核验,各组之间的指标和数据,经过计算后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各组产妇各个阶段的产程时间
全程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以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将产妇规律宫缩开始知道胎儿分娩完成称为分娩期,在整个分娩的过程中,产妇的心理状态以及分娩时的正确用力等因素,均将会对于分娩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分娩过程中给予全面而又规范的健康教育指导和干预,不仅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的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同时,还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的疼痛反应,进而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整个分娩的过程之中,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母婴的身体健康[5]。分娩全程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在产科护理的过程中,基于全程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产妇的配合度,同时,还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使其能够处于良好的身心状况,顺利完成分娩,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剖宫产的发生,确保母婴的身体健康[6]。本组研究经过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充分表明:全程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以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全程组的剖宫产率以及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见,临床上通过采取分娩全程护理模式,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各个阶段的产程时间,同时,还能够降低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进而确保了母婴的身体健康。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在产科护理中采取分娩全程护理模式,不仅能够减少剖宫产的发生,同时,还能够降低产后出血率,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各个产程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刘晓妮. 专人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对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时间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5):2195-2196.
[2]李玉琼,王秀新. 循证护理与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娩中的对比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8):1159-1161.
[3]王国茹. 产科护理新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研究[J]. 河北医药,2016,38(11):1754-1756.
[4]江萍,凌劼慧,赵伟萍,等. 产科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2):206-208.
[5]周雪微. 国际产科护理模式在孕妇产前紧张和恐惧心理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7,25(10):703-706.
[6]赵伟娴,马锦琪,房燕娜,等. 产科护士门诊病房一体化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2017,17(10):758-760.
论文作者:黄欣欣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1
标签:产妇论文; 全程论文; 产科论文; 模式论文; 常规论文; 产后论文; 时间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