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重症医学科 北京顺义 101300)
摘要:目的 通过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观察氧合和肺力学变化,评价俯卧位通气的效果。方法 对24例急性ARDS 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结果 实施俯卧位通气时间 4 ~10 天。18例治愈,3例好转,3例自动出院。结论 俯卧位通气可有效改善大部分 ARDS/ALI 患者的氧和状况,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对血流动力学等无明显影响。
俯卧位机械通气(Prone Ventilation)是指在实施机械通气时把患者置于俯卧式体位,从而可以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变膈肌的运动方式和位置,利于分泌物的引流,减少纵膈和心脏对肺的压迫,改变胸壁的顺应性从而改善氧和[1]。1967 年 Piehl 等首次报道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临床上逐渐将其应用于 ARDS 患者的治疗。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4 例,男9 例,女12 例,年龄32~71 岁。实施俯卧位通气时间 4 ~10 天。18例治愈,3例好转,3例自动出院。全部患者俯卧通气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生命体征波动平稳,22例患者血氧饱和度均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2 实施方法
2.1 实施前的准备 实施俯卧位通气前应将患者充分镇静,吸尽呼吸道、口鼻腔内的分泌物。鼻饲的患者应暂停鼻饲1小时并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再次抽吸胃排空确保胃内无残留液。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防止翻转时牵拉脱出。取下胸前的电极片及导线,准备好支撑用的软垫及枕头。由5-6 人同时实施体位转变,一人站在床头,左右两侧各站 2 人或 3 人,先将患者移至床的一边两臂伸直放于身体两侧,翻转患者至俯卧位,注意防止身体的其它导管和仪器脱落,抬起患者上半身将软垫垫于胸部软枕垫于头部,在髂部和下肢各垫一软垫防止膝部受压。妥善固定好各管道,患者的头稍偏向一侧,防止眼睛受压,气管切开的患者可采用正中位。安置好患者后将心电图电极片及导线安置于患者的背部。
2.2治疗时间 每次俯卧的时间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而定,临床研究报道45min 至 136h 不等[2]。目前判断治疗有效的唯一标准是PaO2,而治疗效果及显效时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3 护理
3.1呼吸管道护理 首先要保证呼吸管道的通畅,避免折叠,翻身时要注意防止管道被牵拉脱落。气管插管的患者要防止插管脱落。口腔分泌物多的患者,需要及时吸尽。保持固定插管胶布干燥。保持合适的气囊压力。
3.2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时给患者叩背,自下而上,由外向内,以促进气体分布均匀及气体交换,促使痰液排出。
3.3 引流管的护理 翻身前应夹闭各引流管,并放掉引流袋中的液体,如敷料有污染或渗液应先更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翻身时由一人专门负责,翻身后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及有效引流。
3.4动静脉置管的护理 翻身前应妥善连接导管,保证足够的输液管道长度以免置管脱出。俯卧位后观察输液是否通畅、动脉波形是否正常,定时冲洗防止管道堵塞。
3.5 皮肤的护理 俯卧位时需密切关注皮肤的完整性,防止神经病变,避免任何关节过度伸展或受压,各部位轮流减压,调整各支撑物以解除压力。下肢护理应避免膝部与足趾受压迫。大部分患者俯卧位后都会出现颜面部水肿的情况,要注意保护。
3.6生命体征的监测 记录患者变换体位前的心率、心律、呼吸、SPO2、血压等。变换体位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有无较大的变化,如发现呼吸循环系统参数发生较大的变化立即恢复到原来的体位。定时动脉血气分析监测。
3.7镇静的护理 俯卧位通气时患者的不适大大增加,因此应给予患者充分镇静。当患者出现烦躁现象,需适当加大镇静或肌松药,必要时给予肢体约束。
3.8尽早发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面部水肿,这往往在转至仰卧位几天后便可消退。如果对眼的压迫时间较长,会导致失明,采用马蹄形头圈可以让眼部不受压。老年人还容易造成胸前部及肩部皮肤的压迫损伤、坏死,胸部垫软垫或专用俯卧位垫同时去除电极片可有效避免胸前压疮的发生。如果胳膊摆放不当还会引起外周神经损伤,需将胳膊放置于适当的位置。
4 讨论
4.1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的机制 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变膈肌的运动方式和位置;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改善肺依赖区的通气血流灌注;减少纵膈和心脏对肺的压迫;改变胸壁的顺应性[3]。俯卧能使通气时肺内的气流得到更均匀的分配,主要是地心引力对跨肺压有很大影响,而跨肺压又决定肺局部的膨胀程度和气流分布的多少。
4.2 俯卧位通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俯卧位通气适用于氧合障碍的患者,但有些 ARDS 的患者是不能使用俯卧位通气的:如脑水肿、颅内高压、面部骨折、脊柱骨折、腹部有开放性外伤、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等等。
俯卧位通气可有效改善大部分ARDS/ALI 患者的氧和状况,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对血流动力学等无明显影响。其操作简便、无创、无需特殊设备,加强监护和护理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可用于 ARDS 和ALI 的辅助治疗。
参考文献
[1]黄志俭,陈荣昌.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J]. 国际呼吸杂志,2006,(6):452.26
[2]蔡晓云,黄淑萍,黄庆萍,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的实施与护理[J].护理研究,2010,(5):1365-1367.24
[3]杨志敏,张翠芝,何春燕.5 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机械通气的治疗与护理[J].天津护理,2007,(6):334-335.15
论文作者:魏东宇,张欢欢,姚婷婷,王银月,付晓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窘迫论文; 综合征论文; 体位论文; 管道论文; 动力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