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实验小学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学校对传统文化的传播继承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今天,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位置越加突显,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古诗词教学越加得到重视,在学校中推广诗词文化,这就体现出对古诗词教学方法进行探讨的必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方法
前言:我国的古诗词文化绚烂多彩,对传统文化的传播继承大多数是从学习古诗词入门。学习古诗词是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古诗词教育也要从小抓起,小学阶段的国学启蒙同样也是从古诗词入手。对教师而言,由于小学生接受能力与认识水平受到限制,而且古诗词生僻字较多,不易理解,这就增加了教学难度,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是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
在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存在一套固有的教学模式,形成作者介绍—生字讲解—全文翻译—思想解说—集体诵读—课下背诵这一系列的固有教学模式,这是古诗词教学一贯的模式,也是学生对所学诗词从陌生到认识了解的过程体现。诗词教学重点在于欣赏,从欣赏角度才会增加认识理解程度,现实中的诗词教学更像是一场解说,缺少学生对诗词内涵的感悟理解,导致课堂气氛并不活跃。从内容上看诗词具有丰富性,犹如一幅泼墨山水画引人入胜,传达的意境是美好的。教师生硬解说,使得课堂失去趣味感,对学生思维发展来说是一种限制,难以发现诗词中隐藏的美感与蕴含的丰富情感。
对古诗词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更高要求与标准,明确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背诵古诗词的数目。在应试教育环境中,默写占据一定分数,是一项重要的得分题,因此更注重背诵数量与默写字词的正确性,忽视了思想感情等精神情感上的问题,使得学生一味的背诵而体会不到其中的意蕴[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小学生来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在认知水平也是受到限制,在未对诗词内容全面了解的情况下进行背诵,显得有些困难,长此以往不利于对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对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探讨
(一)通过作者介绍为了解诗词设置“诗眼”
作者生平、人物性格特征等元素对了解古诗词具有重要作用,在诗词中记录了作者经历的人与事情,所见所感。很多时候在没有诵读诗词之前,翻阅资料了解作者,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就已初步了解到作者诗词的共同特点,初步了解到所学诗词的主题思想。
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学为例,这篇故事的作者是“诗圣”杜甫,其仕途并不顺利,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在躲避战乱期间,亲眼目睹了人们流离失所,哀鸿遍野,其内心是悲痛的,因此其诗词大多体现报国无门、寄托崇高政治抱负、渴望和平的思想主题[2]。教师在介绍杜甫生平事迹之后,学生基本上了解到杜甫这位诗人的诗歌共性,对理解其诗词作品起到了重要的启迪作用,通过作者介绍与具体诗句结合,联想这首诗应该表达的是作者在听到收复蓟北消息之后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
(二)在朗诵中对学习兴趣起到激发作用
无论是从对单个字词的理解到全文翻译,还是从思想感情来说,这对小学生而言都具有难度,这是影响古诗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为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可组织开展朗诵比赛、飞花令等游戏竞赛活动,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分享活动成果经验,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以《江畔独步寻花》为例,自古以来赏花、赏月是文人墨客的一种闲情雅致,在文人挥墨狼毫中一篇篇佳作应运而生,“花”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描写“花”的诗词数不胜数。在进行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花”为切入点开展飞花令游戏,在游戏中体现学生对描写“花”的诗词了解程度[3]。在一番游戏之后,回归到正常的课堂教学,转而进行对这首诗的赏析,游戏过后学生会更加集中精力听讲,这对诗词学习兴趣的激发起到了很大帮助。
(三)运用多媒体再现诗中情景
在网络时代多媒体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的得力助手,对古诗词这种难以理解的文学形式的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使古诗词更容易理解显得很有必要。在多媒体教学下文字信息更具生动形象化,静态化的文字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下呈现出动态效果,课本图片中的景物真正具有了生命,真正动了起来,对学生注意力起到了极大的吸引作用。
以《鸟鸣涧》为例,教师播放视频课件,视频中出现了正在漫步的作者,脚下踩着缓慢落下的桂花,寂静的夜晚月光皎洁,惊动了山中的鸟儿,鸟儿飞到溪涧中鸣叫,比起教材中静态的图片,多媒体视频更加形象生动,通过视频中的“桂花”、“月”、“鸟”、“涧”这些动态化的景物展示,认识到此时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
结语:从以上论述可知,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方法展开论述。小学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在诗词教学中应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应改变重视背诵数量,而忽视情感主题等现状,思考如何采取有效教学方法使诗词更容易理解,如何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对诗词的赏析创造有利环境,从中感受到诗词富有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周健巍.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 中华少年,2017,(13):23.
[2]李智梅. 初探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 考试周刊,2017,(14):8.
[3]李玲. 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 新课程(小学),2017,(08):26.
论文作者:田耀娟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2
标签:古诗词论文; 诗词论文; 作者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7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