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量阿司匹林对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的预防评估论文_霍瑞燕

山东省夏津县人民医院 253200

【摘要】目的:探讨少量阿司匹林对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3月份到2017年3月份到我院就诊的460名孕妇,均分别具有妊娠期高血压的高危因素(高龄初孕妇、孕妇年龄<18岁或>35岁、多胎妊娠、自身有慢性高血压、有妊娠期高血压病史、慢性肾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糖尿病、肥胖、营养不良伴有严重贫血、低社会经济状况)[1],随机分为实验组(230人)与对照组(230人),实验组每天给予50mg阿司匹林加孕妇钙片2g/d口服,对照组不予处理,对比两组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以及胎儿呼吸窘迫发病率、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体重儿发病率。结果:实验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36.5%明显低于对照组53.5%,P值<0.05,χ2=13.3597;实验组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35.2%明显低于对照组53.5%,实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37.0%明显低于对照组52.6%,实验组低体重儿发病率36.1%明显低于对照组51.7%,P值均<0.05, χ2=11.6831/11.7121/12.0130,差距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给予具有妊娠期高血压高危因素的孕妇少量阿司匹林,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妊娠期高血压 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产后出血 低体重儿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我国发病率为9.4%,多数病例在妊娠期出现一过性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分娩后随即消失,该病多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至产后24h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造成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为了尽可能避免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现将自2015年3月份到2017年3月份到我院就诊的460名均具有妊娠期高血压的高危因素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0人,实验组每天给予50mg阿司匹林加孕妇钙片2g/d口服,对照组不做处理,进行对比少量的阿司匹林对妊娠期高血压的预防作用是否有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自愿来我院的孕妇460名,年龄最小17岁,年龄最大45岁,平均年龄(30±15)岁,均具有妊娠期高血压的高危因素(高龄初孕妇、孕妇年龄<18岁或>35岁、多胎妊娠、自身有慢性高血压、有妊娠期高血压病史、慢性肾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糖尿病、肥胖、营养不良伴有严重贫血、低社会经济状况),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30人,对照组230人,两组年龄(及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选择具有妊娠期高血压高危因素的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孕妇给予少量阿司匹林口服,对照组不给予处理,然后记录对比观察两组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情况。

1.3观察指标:(1)妊娠期高血压:高血压血压升高≥140/90mmHg,蛋白尿。(2)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h失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3)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儿心率异常,心率>160次/min或<120次/min。(4)低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新生儿。

1.4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表示差距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妊娠期高血压比较 [n(%)] 由表1可以看到,实验组血压≥140/90mmHg发生率36.5%明显小于对照组53.5%,P值<0.05, χ2=13.3597,表明少量服用阿司匹林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有一定的效果。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常见于妊娠20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母婴死亡,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理是全身小动脉痉挛,致全身各系统各脏器灌注减少[2]。

阿司匹林是水杨酸类药物,是一类解热镇痛抗炎药,由于在化学结构上与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同,故亦称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它的药理作用:抗血栓,血小板中的血栓素A2(TXA2)是强大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阿司匹林不可逆性抑制血小板COX,减少TXA2合成而抑制血小板聚集。由于血小板缺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无法自身更新COX,因此对阿司匹林的不可逆抑制作用极为敏感,小剂量阿司匹林(成人40mg/d)即可抑制血小板一个生存周期(8~11d)的功能。另一方面,大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血管壁中前列环素(PGI2)的生成,前列环素是TXA2的生理对抗剂,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由于血小板中的COX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远较血管中COX为高,故常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40~300mg/d)预防血栓形成,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梗死;也可用于心绞痛、血管形成术、有脑血栓倾向的一过性脑缺血等,预防栓塞。有报道孕妇血中TXA2/PGI2比值增高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先兆子痫的发生有关,每天服用40~100mg阿司匹林可明显降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和减少先兆子痫的危险[3]。同时要警惕阿司匹林的过敏反应,部分服用阿司匹林患者会有荨麻疹、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及阿司匹林哮喘。因此用药前一定要问清孕妇有无阿司匹林过敏史,并做皮试。目前对阿司匹林哮喘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最认可的说法是阿司匹林类抑制环氧酶,但不影响脂氧酶活性,PG合成受阻,致支气管强烈痉挛的白三烯类(LTs)合成增加,二者失去平衡,诱发哮喘。口服阿司匹林后大部分被小肠上段吸收。阿司匹林作为弱有机酸,吸收程度和吸收速率依赖胃肠内pH、药物颗粒大小、溶出速率、胃排空速率等。正常片剂口服平均2h血药浓度达峰值。阿司匹林吸收后迅速被胃肠黏膜、血浆、肝及红细胞中的酯酶水解为乙酸及水杨酸,主要以水杨酸形式存在,但水解后生成的水杨酸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可达80%~90%。游离型的水杨酸在体内迅速分布到各组织,也能进入关节腔、脑脊液和乳汁中,并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阿司匹林在血浆中的浓度很低,T1/2维持15分钟。水杨酸的代谢途径主要经肝,与甘氨酸结合生成水杨尿酸,极少一部分被葡萄糖醛酸结合。肝脏代谢水杨酸的能力有限,当较大剂量(≥lg)时,肝药酶代谢能力饱和,则按零级动力学消除,T1/2显著延长,甚至可达15~30小时,易致中毒[4]。由于用药量大,用药时间长,此时剂量稍有增加就会引起稳态血药浓度的显著增加,导致严重的中毒反应,应控制用药剂量,合理用药并应注意血药浓度的监控。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给予少量阿司匹林对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并改善产后的孕妇及胎儿质量。

参考文献

[1]单鸿丽,朱梦照主编,妇产科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2.05,

[2]刘文娜,战晓庆主编,妇产科学与儿科学,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7月,

[3]李端主编,药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4]周宏灏主编,药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08月第1版,

论文作者:霍瑞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  ;  ;  ;  ;  ;  ;  ;  

少量阿司匹林对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的预防评估论文_霍瑞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