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骨科膝关节的损伤诊断效果论文_郑安元

郑安元

(长宁县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四川 长宁 644300)

【摘要】 目的:分析患者骨科膝关节的损伤诊断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以50例不同程度膝关节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首先进行普通核磁共振扫描诊断,结果为对照组,然后对患者进行增强型核磁共振扫描,扫描前需抽出关节内积血、积液,并注射增强剂,诊断结果即为观察组诊断数据,将两组数据结果与手术的治疗性数据作对比,分析两种扫描方法的准确度。结果:增强型核磁扫描的诊断中,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内外侧副韧带损伤、软骨损伤的诊断准确性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普通核磁共振扫描相比,增强扫描在膝关节损伤的诊断范围和程度上更加明确, 具有特异性、灵敏性。

【关键词】 膝关节损伤;核磁共振扫描;增强型扫描;诊断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231-02

膝关节损伤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具体损伤类型包括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肌腱断裂、骨骼损伤等。患者受伤后会感觉到剧痛,且膝关节处无法伸直,若膝关节迅速肿胀,则代表有关节内积血产生。由于膝关节结构较为复杂,临床诊断的难度因而加大,而常规的CT、X线检查存在显像、软组织检测方面的明显缺点[1],限制了骨关节膝损伤的临床诊断效果,普通核磁共振在扫描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方面有明显优势,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对普通核磁共振扫描、核磁共振关节内增强扫描两种方式的在膝关节损伤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更有效地诊断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38.2±3.2岁,左膝关节损伤26例,右膝关节损伤33例,9例患者两侧都有损伤,诊断后发现腔内积血的有30例,积液的有25例。

1.2 基本方法

核磁共振扫描仪型号为0.5T Signa Coutour,扫描序列为FLAIR和SE,矩阵256×197,扫描间距2mm,层厚4mm,TR值、TE 值分别设定为8500ms、20ms,T1WI 中TR值、TE值分别设定为550ms、20ms;增强扫描中,T1WI中TR值、TE值分别设定为4550ms、70ms。

两组患者首先都接受普通核磁共振扫描。结束后,再接受核磁共振关节内增强扫描。具体过程如下:核磁共振普通扫描时,检查患者关节内积血、积液情况,统计扫描结果,即为对照组数据。增强扫描时,抽空积液、积血患者关节内液体,再注入扫描增强剂,主要成分为马跟维显,5min后,让患者进行膝关节的屈伸运动,约15次,使增强剂在患者关节腔中分布均匀,最后即可接受核磁共振增强扫描,统计扫描结果,作为观察组数据。

1.3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结果由两名主任医师统一进行分析、对比,保证每位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诊断。两组患者在普通扫描中,都被诊断出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节损伤,有软骨、韧带、半月板、骨质损伤等。进行增强扫描,进一步确定诊断时发现,在普通扫描时有6例患者未发现膝关节软骨损伤,而增强扫描被发现,该6名患者有膝关节软骨裂缝症状,诊断为膝关节软骨损伤。在诊断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内外侧副韧带损伤、软骨损伤方面,增强型核磁扫描的诊断准确性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滑膜关节,由骸骨、骸骨周围的半月板、关节囊、肌肉、韧带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等部分组成[2],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导致临床上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难度增大。

针对膝关节骨折临床诊断时,普通CT扫描就能获得较准确的诊断效果,但如果患者骨折同时伴有软组织挫伤,那么CT检查的准确性就会受到大幅影响,尤其是半月板、韧带、软骨的损伤,很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器械的更新,核磁共振逐渐应用到骨科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中,有较高的分辨率,且无辐射伤害、图像精确,具有多参数、多方位检测特点,能够在不翻动患者患肢的情况下进行膝关节的整体检查,较为全面,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在使用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缺点,如成像对比度不足等,常把板周滑膜、瘢痕与半月板等软组织的交界线误诊为撕裂损伤,因此仍有提高的空间。

增强型核磁共振扫描近几年已在大脑、肝脏等部位的诊断中得到应用,在顾客诊断中,主要是在膝关节损伤处注入增强剂,充盈关节处结构,从而增强成像时的对比度[3]。增强剂马根维显是一种顺磁性对比剂,含有钆离子,可与人体内物质形成螯合物,并经肾脏代谢,且生理盐水稀释后浓度较低,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情况的发生。

膝关节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会造成患者膝关节的功能障碍并伴有疼痛感,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损伤程度、范围的准确诊断便极为重要,若能此类损伤能够得到早诊断、早治疗,那么治疗的效率将会得到大幅提升,可使患者尽快恢复,回到正常的生活工作中。核磁共振的关节内增强扫描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振文,李盛华,柴喜平等.应用关节镜诊治运动性膝关节损伤[J].临床骨科杂志,2011,14(2):234-235.

[2]蒋涛,瞿玉兴,许建安等.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 15(11): 1278-1280.

[3]肖平春.骨科膝关节损伤诊断的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 2013,9(2):189-190.

论文作者:郑安元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5

标签:;  ;  ;  ;  ;  ;  ;  ;  

分析骨科膝关节的损伤诊断效果论文_郑安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