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熟人道德”到制度规范_道德论文

从“熟人道德”到制度规范_道德论文

从“熟人道德”到制度规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熟人论文,道德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果留意观察,我们会发现一种令人困惑的现象,许多国人在朋友、熟人面前,热情有礼,有求必应,但是,一旦处在没有熟识的人的场合,则判若两人:或冷若冰霜,或见利辄取。为什么同一个人的行为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呢?也许这里有必要谈一谈传统道德的一个缺陷,即“熟人道德”,“道德人情化”,“认人不认理”,“规则随人变,亲疏不同理”。

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如网络)的大规模、普遍性使用,人们的交往不断冲破原有的地域限制,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而经常处于一个由陌生人构成的环境中。有些社会学甚至认为,当今社会交际的主要内容是陌生人与陌生人的交往。如在绝大多数时候,网络交往都是与陌生人的通讯与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由“熟人社会”舆论加以监督、以取得“熟人社会”认同而进行自律的传统道德,便经常失去约束力。

如果说在传统社会里,“熟人道德”的缺陷还不算很严重的话,那么,在现代社会,它的落后性和有害性就变得十分突出了。例如,在农业社会里,农民们自给自足,固守着土地而很少出门交往,因而也无所谓公共秩序、公共卫生;高度分散的居住,一个农民在自家庭院田地里引吭高歌、大喊大叫,也极少妨碍或干扰他人。而现代城市居民居住状况十分拥挤,任何人任何时候的大声吵闹喧哗,都可能成为扰人的噪音……如何超越个人之间的利益和感情,而以大家公共的、共同的利益和理智为基础,确立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就成为现代社会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超越“熟人道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道德建设的要求。在超越“熟人道德”方面,目前可以从如下两方面入手:一是重在塑造人们健全的道德人格,一个人格高尚的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够严格自律,弃恶扬善;二是建立健全社会公德准则和规范,加强基本而必要的道德规范的可操作性,对违反那些基本的社会公德的人,如随地吐痰、故意损害公物、救命先索“辛苦费”、“公仆”们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卡人民脖子”,等等,根据情节严肃处理,课以重罚,并加以曝光。双管齐下.并辅之以法治措施,社会公德状况就有希望得到改观,并不断得以提升。

标签:;  ;  

从“熟人道德”到制度规范_道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