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许经营有风险加盟投资须谨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许经营论文,谨慎论文,有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市场上有关特许经营的展览、招商活动层出不穷。“投资5万元,回报50万”等广告词在媒体频频出现。国家内贸局为此提醒投资者:特许经营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记者最近连续参加了3次特许经营展览会,在会上强烈地感受到了众多投资者对特许经营的浓厚兴趣。在国家内贸局举办的特许经营展览会上,有关特许经营的资料被观众索取一空,很多观众当场与特许经营企业进行开办连锁店的磋商。
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中国国际特许经营展上,国外的一家冰淇淋特许经营企业一天就接待了数百位咨询者。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人对特许经营的实质并不了解,认为一“特”就灵的大有人在。
特许经营不是谁都能“特许”
特许经营是一种回报较高的营销方式,但高回报伴随着高风险,它对特许者和被特许者的资金、管理水平等要求都很高。比如,特许企业应该具有相当成熟的品牌、服务、技术等,能为被特许者提供各方面的支持。被特许者需要对开办连锁店进行精确的市场分析。更为重要的是,特许经营还要求双方有较高的商业信誉和自律能力。从目前市场上一些推行特许经营的企业情况看,达到特许经营标准的企业并不是很多,甚至有的企业刚注册半年就自称具有相当的营销经验。投资者如果贸然加入,显然会遭遇较大的市场风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目前一些有关特许经营的宣传中,给人以一“特”就灵的强烈暗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郭戈平说,在特许经营最为发达的美国,特许经营店的失败率为45%,近一半的特许经营店开业5年后就关张。我国特许经营失败的例子也并不鲜见。投资者对这种经营中的风险也应有心理准备。
此外,特许经营中还存在特许者骗取加盟金后“一走了之”的风险,在国外特许经营发展早期就曾出现过很多骗取加盟金的案例,投资者对此应提高警惕。国家内贸局对有意投资特许经营的业主提出建议:不能轻信一些陌生的特许经营品牌的宣传,加盟前应要求特许者提供中英文授权书、国外品牌的注册证明、企业注册以及在工商局的授权备案,同时应向有关部门了解特许经营企业的背景、业绩,以免受骗上当。
规范特许经营刻不容缓
具有“双赢”魅力的特许经营近来受到人们的关注,特许经营正在“升温”,但各地同时也出现了一哄而上现象,一些不规范的行为有愈演愈烈之势。国家内贸局有关负责人告诫:规范特许经营刻不容缓。
据调查,近来一些单位借特许经营名义从事国家明令禁止的传销活动,利用虚假广告宣传招募加盟者,骗取加盟者的加盟金;有的咨询机构有意炒作特许经营,从中谋取利益。如国内一家咨询公司对特许经营进行炒作,在没有征得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情况下,以行业代言人的身份推出“影响中国特许经营50人”、“中国最佳特许经营企业50家”等一系列不规范并容易造成误导的广告宣传活动。
此外,有的特许经营企业不能向被特许者提供加盟店的资料,不能向咨询者提供特许者的电话、负责人、经营业绩等重要信息,其可靠性令人怀疑。有的企业在招募书上把投资回报率写得很高,称一年的利润可达到70多万元,给人以误导。
特许经营在中国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市场空间,并将渗透到更多的行业,但如果让这些不规范的企业搅乱了市场,让加盟者失去信心,中国的特许经营发展必将受阻。实际上,早在1997年国内贸易部就发布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对特许经营企业的经营条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但由于没有立法,这项管理办法的约束力大为减弱,目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正采取企业备案的做法,以保护加盟者的权利。为了特许经营的健康发展,各地内贸、工商、技监等有关部门应联合起来,规范特许经营行为。同时,有关特许经营的立法也应尽早提上日程。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特许经营是一种成功的商业营销模式,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能力。现在一些企业积极推行特许经营无可非议,但应注意遵循“游戏规则”,别把特许经营这部“好经”念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