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康复科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住院时采用经络导平针灸和功能性电刺激等综合康复治疗的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康复组,同时选取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种患者治理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Barthel和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组患者Barthel和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经络导平针灸、功能性电刺激和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等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运动功能,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综合康复治疗;康复疗效
脑卒中疾病目前是国内致残率和致死率均排在首位的心脑血管类疾病。虽然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脑卒中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水平明显提高,然而依旧有80%以上的生存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这往往给患者整个家庭甚至社会均带来极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1]。为了减少脑卒中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存活质量,临床学者们提出对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康复训练。我院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住院的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经络导平针灸、功能性电刺激和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等综合康复治疗,发现其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均得到明显提高。现将有关研究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住院时采用经络导平针灸、功能性电刺激和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等综合康复治疗的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康复组,同时选取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康复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分布在(52~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0±2.6)岁,致伤原因包括脑梗死26例、脑出血30例,左侧偏瘫者23例、右侧偏瘫者33例,病程时长为(2~50)d,平均时长为(23.2±1.1);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分布在(5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2.7)岁,致伤原因包括脑梗死27例、脑出血18例,左侧偏瘫者18例、右侧偏瘫者27例,病程时长为(2~55)d,平均时长为(23.4±1.7)。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如营养神经、控制血压和脑细胞赋活剂等。康复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经络导平针灸和功能性电刺激等综合康复治疗,具体内容如下:①经络导平针灸:应用经络导平治疗仪器进行治疗,根据中医原理使用多个小极板对麻痹肌肉进行刺激,依据经络的具体走形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20min,1个疗程为10次;②功能性电刺激:应用电脑脉冲按摩仪器进行电刺激,选取8号处方,分别在患侧肌肉处的起点和终点放置塑料极板,每天1次,每次20min,1个疗程为20次
1.3 观察指标[2]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采用Fugl-Meyer评分量表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患者评分越高表示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运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等数据进行处理,上述数据均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Barthel和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组患者Barthel和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类疾病,其特点为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偏瘫是脑卒中患者致病后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存活下来的脑卒中患者中约有70%的患者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这不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同时还会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3]。因此加强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治疗十分重要。临床研究报道,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机制主要为脑的功能重组和具有可塑性。许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发现,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时间越早,其肢体功能恢复以及整体临床效果会越好。
徐俊峰等研究报道[4],采用电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肌肉电生物反馈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有助于提高患者肌肉收缩力,调节机体拮抗肌群和主动肌群的功能,促进患侧肢体的恢复,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异常模式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章国伟等研究发现[5],采用运动和作用疗法以及内科药物联合肌电触发电刺激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其腕背屈曲时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以及FMA评分均优于采用运动和作用疗法以及内科药物的对照组患者。张金星等研究报道[6],采用药物、促进技术、和针刺技术相结合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其ADL能力和下肢功能均显著优于任何一个单用疗法治疗的患者。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采取药物联合经络导平针灸和功能性电刺激等综合康复治疗的康复组患者其Barthel和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采取药物治疗的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孙洪海的研究报道相类似。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经络导平针灸和功能性电刺激等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运动功能,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霍新慧,赵百孝,周钰.艾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2):306-308.
[2]蔡业峰,贾真,张新春等.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中文版多中心测评研究——附537例缺血中风多中心多时点临床测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50(7):494-498.
[3]蔡俊燕.脑卒中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35(11):1531-1534.
[4]徐俊峰,孙岚,汤涛等.综合康复治疗结合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16,33(2):71-74.
[5]朱文宗,金永喜,黄建平.解痉合剂结合运动治疗改善脑卒中后肌痉挛及表面肌电图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2):84-87.
[6]张金星,崔贵祥,朱士文等.针刺配合神经促进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7):653-654.
作者简介:康晓,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康复科。
论文作者:康晓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8
标签: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功能论文; 经络论文; 对照组论文; 针灸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