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浅析论文_余齐琴

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浅析论文_余齐琴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2260

摘要: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不仅于市场活力密切相关,在市场中的人才是关键力量,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在经济社会扮演重要角色。在新时代背景下,可以看出经济管理创新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趋势,需要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时刻跟随时代脚步的勇气。在自身基础上,创造新的发展方式、新的管理理念、新的人员管理制度,不断改变经济管理方式,适应时代发展。

关键词:经济管理;实践;教学

1.实践在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要性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市场中也潜在着许多不确定性,提高人才对经济的掌控能力使得经济平稳运行发展,是许多企业在市场中的诉求。不仅如此,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不断提高,在追求理论创新和教学成果的前沿上,我们更加注重实践的作用,在实践中检验真理,达到从学生到人才的转变。在很多时候,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习并不容易,不仅要掌握经济、金融、数学等专业技能,同时本科阶段的通识课程也很多,这都在不同程度提升学生的能力。但是,最终的目的是进入社会、市场、企业进行工作,谋求生活。所以,学生不能永远待在学校的舒适区,应当在有限的时间做与价值挂钩的事情,积极进行实践,将当今经济政策和市场现状准确分析,与理论紧密结合,实现自身的高度和厚度,为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2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2.1实践教学重视度的问题

中国高校都注重对于人才的培养,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对于非实践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教育仅仅是一门选修课,他们认为实践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不重要,所以在改革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无奈。实践课堂教学方法单一且兴趣不足,加上学校重视度不足,使得大部分学生缺少实践学习的兴趣,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传统教学中教师重视传授知识,并不重视培养学生能力,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自身不重视实践课程,不重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锻炼学生掌握实践技能的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2高校学生实践基础问题

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实践,但这不能代表他们都喜欢上实践课。实践课教学任务一般都是根据实践教材进行的,而教材内容大部分理论性较强,导致学生学起来较为困难。长此以往,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实践课很难进行下去。由于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学校并没有重视到实践教育,导致大多数学生对于实践仅停留在初级阶段,很多学生甚至连设备组成都不认识,更不用说对实践有系统的认识。导致学生整体实践素质呈现较低的水平,而这种情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状,导致高校实践教学活动难以开展。

2.3实践课程设施存在问题

大多数高校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开展的实践教学形式都是课程教学,而课程教学的设置与教学安排一般来说是选修课的形式,大多数学生选课是自由选择课程,由此很容易产生实践课程没有人选或者选课之后也逃课不去上课,并且由于教学设备不足,缺少专门的实践教育场所,专业器材等,这些都导致教师只能采取课件演示以及多媒体播放这种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导致不能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较低。

2.4教育基础和师资落后

在我国的教育发展长河中,无论是兴盛时期还是转型时期,对于教育的重视度都是极高的,早期的教育政策为各校提供丰富的基础设施,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现阶段的教育设施已经退化,而阶段性的教学投资也会造成学校资金紧张,致使许多实践课堂因缺少教师和实验室而被取消或推迟。另外,实践是一项自我体验大于教师指导的课程,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对学生缺少指导,学生的实践方向和方法都有偏差,最终无法取得经验,这是师资力量薄弱造成的结果,同时也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经济管理的创新措施

3.1提高实践的重视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无论是从教育角度出发还是经济角度,实践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在相同的学历面前,实践丰富的学生会更加突出。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对于实践的重视度是变化较大的,应试教育的模式使学生直接忽视实践的课程,而重要的实验项目也直接改为背诵公式。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也有类似现象,所以,为提升实践对教育的影响,应当从教学体系上根本改革,完善实践与理论课程的比例,严格规范实践课程的实践、地点,学校也要组织审查小组,监督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其顺利进行做基础。除此之外,对实践课的设置时间也要合理安排,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不是在精神状态低沉的实践度过,实现学校对实践教学的

3.2联系实际情况,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及时更新实践设备,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明白经济管理类专业本身建立在各类软硬件设备上,及时更新设备才能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技术与方法,并在学校不断实践理论知识;持续更新本校机房,做好计算机设备更新换代工作,切实发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同时,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要依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并考虑到企业实际需求,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经济管理类专业中财会专业较为常见,这里以其为例进行分析。近些年财会工作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经营流程产生影响,教师可以提出这方面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分析。

3.3重视学生学习考核,增强应对能力

就现阶段的高校学习情况而言,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许多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在学习热情和能力上都远远超过其他学生,同时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但是,在一些普通院校,学风散漫,学生的热情很低,而许多实践课的监控力度不强,出现逃课旷课现象也不可知。学校应当召开学风整改大会,严格批评这类现象,使其认识到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同时设立课程学分对应关系,提高及格线,督促学生乖乖学习。除此之外,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应对能力也应当纳入实践的内容中,以小组实验的方式,定期组织小组进行市场情况模拟,探索市场中的交易类型和沟通模式,能够近距离感受实践带来的乐趣,使学生在提升社会认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更加轻松自信地走向社会。

3.4制定教学计划,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最近以来出现的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随着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进行,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多样化,现代教育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在新时期,想要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就必须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对人才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尽早地进入社会,适应以后的工作环境,为学生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在这个前提下,学校应该利用现有校企合作机会,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获利的原则,与企业对产学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教学计划是学校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所制定的,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计划做出自己的教学安排。教学计划设计的合理性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很大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计划设计的合理性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制定教学计划要对企业工作所需了解,同时将其融合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讲课的效果和学校能够提供的教学资源。要适用于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都要培养,还要以学生为主,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学生在出去实际的工作中能够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的所学。

参考文献:

[1]荣红霞,姚旭.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4(10):38-39.

[2]宫丽,郭庆云.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4(08):61-63.

[3]李震,李华,林丽莹.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新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04):267-270.

[4]孙畅.经济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01):247-251.

论文作者:余齐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  ;  ;  ;  ;  ;  ;  ;  

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浅析论文_余齐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