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研究_个性化教育论文

地理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研究_个性化教育论文

在地理学科中开展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论文,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教育在如何应对新的人才需求、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么培养人才等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上,正在形成一种注重个性的全新教育理念。个性的发展是孕育一切创造精神的重要基础,正如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论述过的那样,现代教育是“使学生在无数的生活道路中,找到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他个性特长和个人的创造性的生活道路。”

个性化教育是旨在提升学生(优良)个性的教育。个性化发展的目标是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这是个性化教育的一种境界,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最终目标。而树立和实践个性化教育的理念,正是地理学科教育的现实需要。地理学科的个性化教育,是从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三个层面出发,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课程设置考虑个性化

开展个性化教育,必须根据国家政策导向,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教育背景,对个性化课程的设置进行综合考虑。

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使用国家统一规定的地理教材,形成“一纲一本”。但地理教育的个性化,首先要求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不同喜好或需求,及时设置、补充教学内容,安排适合学生个体需求的、更理性化的地理课程体系。上海若干年前就已经使用适合上海文化背景和学生特色的学习教材,部分学校已经开始自行选编校本教材,对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上海复兴高级中学,课程设置就以生活能力、基础学力(基础知识、理解、技能)、发展性学力(问题解决和创造性能力)三大层面为基础,统一设计,分类推进。教师在这三大层面的引领下,按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不同结构和不同需求,积极推行开放性课程的教育实践活动。地理学科的教学,必修课程主要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选修课程包括天象知识、地理奇观、地球科学、世界经济、天文学基础等,活动课程目前主要以天文观测、旅游摄影等活动为主题进行,研究型课程则主要围绕自然、人文地理的研究性课题开展。这样的课程设置,突出教育的人性化,营造宽松、民主、活跃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无疑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成长平台。

二、教学设计体现个性化

个性化教育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对课题的独特理解和体验,为此,个性化教育必须要先期完成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创造性设计。

1.教学内容整合个性化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根据地理课程目标要求,可以把地理学习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基础课程部分(即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地理知识)、拓展型课程部分、研究型课程部分,然后从发展学生的生活能力、基础能力、发展能力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整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平台。

在高中地理第一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把“地球的宇宙环境”的学习内容整合成以下三大部分,如表一:

基础型课程部分

拓展型课程部分研究型课程部分

地球在宇宙中的 恒星演化史、星座认 宇宙的起源等

位置识、天体的视运动等

太阳活动的成因、规律、 火星探测、海王

太阳和太阳系对地理的影响、火星探

星如何被发现

测意义、九大行星的特

点及“第十颗行星”等

月球月相与历法、潮汐的类

月相与黄浦江

型及其应用等

潮位

太阳高度的变化对太 利用太阳高度

地球的运动及其 阳能集热板的安装、楼

测量地球半径、

地理意义间距的计算、世界太阳

回归年等

能的分布规律等

这里,拓展性课程是基础课程上的拓展,即对基础知识的拓展;而研究型学习则贯穿于基础学习和拓展学习之中,是一种以综合知识为基础的研究性学习。这种教学内容的整合,可以满足学生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并建立自己特有的天文知识结构。

2.教学方法服务个性化

教学内容个性化整合后,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个性化服务的设计。对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我们从发展学生基础学力入手,把大量的资料、图片、模拟动画整合储存在开放的资料库中,通过资料分析、读图分析、观察观测、社会实践等,引导学生获取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如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教学,学生通过图片、文字、flash动画、模拟星空课件等资料分析,对最基本的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特点、层次划分等一系列课程有了深入的体验,理解比较到位。另外,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资料库中拓展其他天文知识。

对于需要借助观察观测以加强理解的学习内容,如星座、行星的运动、月相的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可以从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出发,让学生走向社会,获取尽可能多的行动机会,表现自己,锻炼自己,发现特长,培养特长,从而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悟能力。

研究型课程应该始终贯彻在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学习中,常用渗透性研究性学习和专题性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发展性能力。如“天气与气候”一节,我们就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副热带高压的有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渗透“副热带高压”的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拟各种题目进行探讨与研究。从学生提交上来的各种自拟题目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开始具备了对同一事物进行不同角度研究的能力雏形。如表二(部分题目):

1.副热带高压在地球上的移动规律

2.副热带高压对我国气候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3.副热带高压对我国暖冬的影响

4.反常的副热带高压移动是造成我国大范围旱涝

灾害天气的祸首

5.副热带高压与台风研究

最后学生以多种形式(word文件、ppt文件、演讲等)结题。在课题汇报中,同学们踊跃发言,大胆论证,提出了很多创新观点;在人文地理的学习中,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对地理知识点的关注程度,自选题目展开专题性研究性学习。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地理组的学生做了近百个专题的研究与探讨。以下为2004年部分A等课题,如表三:

回归年正传 A

纯净水、矿泉水、白开水的调查与研究 A-

关于上海房顶花园的开发与完善A-

防紫外线无影手套的制作 A

桶装水营养成分及其二次污染的探究A

复兴高级中学建筑不均匀沉降原因的研究(一) A-

这些课题在学校每年一度的科技节向全校师生汇报,得到了高度评价,有些还相继在上海市中学生科技报上发表。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创造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地挖掘。这种研究型的学习方式,既扩大了教学形式,又能够以学生为主,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全面、和谐地发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研究性、发展性能力。

3.教学手段体现个性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能和网络手段已经逐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为地理教育个性化的实施奠定了物质基础。

网络是一种开放和互动的信息平台。对学生而言,首先,学生在网络上可以随着自己知识结构的发展而吸收自己所需的地理知识;其次,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寻求教师或其他同学、朋友的帮助,并真实、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产生良性的互动过程。它可以是一对一的互动学习,也可以是无数个“教师”对一位学生的学习,这改变了过去一群学生面对一位教师、一本教材,最后形成一种结果的现象。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的认知发展进程是自主支配学习活动。对教师而言,网络环境使教师可以与学生实现多种形式的对话,如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实行专门讲解,对自制能力差的学生采取必要的约束,对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则可以扩充学习内容,对个性差异大的学生,更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我们还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构建学习的虚拟平台,如创设不同地区、不同时刻的星空情景,地震时不同场地减灾措施等仿真模拟,让学生动眼、动手、动情,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上都能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应该说,网络实现了因材施教的人性化教学,为学生学习做到细致入微的全方位服务,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最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品质的成熟发展和潜能的开发。网络技术是个性化教育的良好平台,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三、教学评价突出个性化

个性化的教育离不开个性化的评价,个性化的评价通过多元化评价来实现。过去的学科评价总是离不开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等,对教师来讲工作量小,易于操作,但是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或死板,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非常不利。我们可以增加一些更合理化的评价标准:如比较几次考试成绩,分析他的学习状况是进步还是退步,然后使用发展性的语言(进步、保持、需提高)进行客观的评定;结合课堂学习,如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学习态度、作业完成状况和学习努力程度,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体现公正性和合理性,评价加入学生的实践活动(地理观察、研究性课题的研究),反映学生对生活中地理的学习。最后将上述各种评价结果汇总记入毕业成绩中,并就学生的地理学习状况,给予全面、发展性的评价。这种个性化的评价,既体现人性化教育,又是对学生个性的一种修正、补充和完善。

标签:;  ;  ;  ;  ;  

地理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研究_个性化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