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及药学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论文_李云青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及药学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论文_李云青

邢台市第三医院药剂科 054000

【摘 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及药学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且药学安全性高。

【关键词】血管神经性头痛;中西医结合;药学安全性;临床疗效

血管神经性头痛为临床常见多发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头痛,主要病因为血管疾病和神经调节障碍[1]。血管神经性头痛发病突然,痛势剧烈,病程长,长时间难以治愈。本文为了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及药学安全性,对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进行研究,以供临床研究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女性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70:50,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12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均经过影像学检查和临床医生确诊,均符合2004 年国际头痛学会ICHD-Ⅱ的诊断标准[2]。

对照组:男性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女性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38:22;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25.85±5.38)岁。

观察组:男性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女性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32:28;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26.53±5.12)岁。

对照组和观察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氟桂利嗪治疗,规格:5mg/粒;用法用量:口服,每晚一次,1粒/次,用药3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规格:4g/袋。用法用量:温开水冲服,1袋/次,3次/日,用药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通过统计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来分别评价治疗的临床疗效和药学安全性,如下:

将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有效及无效三项,如:

治愈:无头痛,睡眠质量良好。

有效:头痛显著减轻,睡眠质量改善。

无效:头痛及睡眠质量均无改善,甚至加重。

1.4 数据处理

本文研究中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软件SPSS18.0版进行卡方检验。若存在p<0.05,则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观察组6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经过治疗后,27例治愈,30例治疗有效,3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5.00%(57/60);1例发生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1/60)。

对照组6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经过治疗后,20例治愈,24例有效,1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3.33%(44/60);18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18/60)。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药学安全性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血管神经性头痛既有血管疾病特点,又有神经性头痛的临床表现,难以区分。临床中根据不同病因引起的头痛,将血管神经性头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3]。原发性血管神经性头痛又称为偏头痛,是一种功能性头痛,主要是头部血管舒缩功能异常造成的;而继发性血管神经性头痛则主要为脑卒中、脑血管炎、颅内血肿等脑血管疾病所导致的。血管神经性头痛在中医理论中属于“头风”、“脑风”的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因有风、寒、湿、热、瘀、痰六个方面,但主要发病原因归结为“瘀血阻络”。

西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主要是采用镇痛、镇静、激素或非激素类抗炎药物等对症处理,如氟桂利嗪。氟桂利嗪为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4],能扩张血管、抑制血管收缩、保护脑组织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改善前庭器官微循环,抑制眼球震颤和眩晕,常用于原发性血管神经性头痛的防治。但是西药治疗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其药学安全性不高。中药治疗具有辩证灵活、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的优势,将中药西药联合应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不仅能增强临床疗效,还能提高药学安全性。

养血清脑颗粒为中药复方制剂[5],具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通脑窍,除头痛的功效。养血清脑颗粒的主要成分为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钩藤、鸡血藤、延胡索、细辛、决明子、珍珠母、夏枯草,其中当归具有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的功效;珍珠母和决明子具有平肝潜阳,镇静息风的功效;熟地黄能够养血滋阴,补益肝肾;白芍则能养血,缓急止痛;川芎具有行气活血、祛风、开郁调肝的功能。相关研究表示,延胡索、当归、川芎中的药效成分具有镇痛镇静、解痉及扩血管的作用。养血清脑颗粒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并能扩张脑血管,抑制血管收缩,增加血流量,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缓解脑血管痉挛,故能有效治疗头痛。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

参考文献:

[1] 哈斯叶提?肉孜.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2):957-957.

[2] 赵建彬.联合用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70例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8):107.

[3] 刘力,郭培东.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12-13.

[4] 齐有莉,李占欣,李萍等.天麻醒脑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3,42(12):679-680.

论文作者:李云青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8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及药学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论文_李云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