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北京市 100038)
摘要:图书质量是出版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注重图书内容质量,牢固树立编辑人员图书质量第一的意识,强化编辑人员的责任意识、精品意识,建立健全保证和提高图书内容质量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图书质量,才能打造出更多更好的经典图书。
关键词:内容质量;管理;责任
图书是文化知识的载体,可以传承文化,记录历史,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图书还担负着宣传、教育、组织的社会功能。图书质量好才能彰显其社会价值。合格的内容质量是图书的一项基本要求,高品质的内容质量是产生精品佳作的根本条件。因此,注重图书内容质量,打造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精品图书是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出版工作者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一、读者的认可度是图书内容质量的试金石
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刷4项,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是我们判断一本书内容质量是否合格的依据,但不能是判断图书内容质量高低的依据。合格的图书并不意味着其内容质量就高,也并不意味着其内容就能得到市场和读者的认可。因此,判断一本书内容质量的高低,不能仅从政治角度和道德层面进行衡量,还应从图书的基本功能角度进行分析,政治角度和道德层面是判断一本书内容质量的基本依据,而读者的认可度及其社会影响则是判断一本书内容质量高低的准则。两者密不可分,前者是前提,后者是目标,不能片面强调任何一个方面。
满足读者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是生产图书产品的出版社在市场中的生存空间。出版社之所以能存在,就是由于在信息和知识需求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出版社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扮演着中介的作用。因此我们应明白两个道理:一是出版社应去发掘有相同需求的读者;二是图书市场的形成始终是由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推动的。因此,关注读者的需求是出版社的生存之本。一本书只有经市场检验,在目标读者群中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才能讲是一部具有较高内容质量的图书。
二、准确的市场定位是保证图书内容质量的基础
市场定位是对产品进行设计,从而使其在目标消费者心中占据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的行动。图书作为一种内容产品,也需要进行市场定位,是编辑进行选题策划和设计时应考虑的重要方面。编辑在策划选题时,只有对该书的服务对象有清晰而准确的认识和判断,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产品的设计方案。
我们知道,准确的产品定位是出版社获得竞争优势的前提。由于读者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是分散的,并且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而任何一本书不可能是包罗万象,能满足任何读者的不同需求。因此,只有在进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出目标读者群,根据其需求特点进行图书的内容设计和选题构思。这样,才有可能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图书,实现所开发图书的价值。
但是,产品定位不仅是一本书是否体现其效用的基础,也是出版社进行管理的基本策略。市场定位的准确与否,反映着一个编辑或出版社对市场需求了解的准确性。因为进行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分析市场机会估价组织能力的过程。对出版社而言,由于出版物在数量结构、发展上的不平衡,读者的阅读需求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所以,无论何时出版物市场都存在各种市场机会。任何一个想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出版社,必须对市场信息和动态有全面的了解,对本组织和竞争对手的能力作出正确的估价,对各种市场机会保持快速反应的能力,对于所选定的市场机会要找出本组织的优势,找出竞争对手的劣势,找出需求空白点或创新的机会。此三方面的交汇点就是一个出版社所能抓住的潜在市场机会。
一本图书的读者定位是基础,而一个出版社长期的读者群定位则是一个出版社应长期巩固的,二者互相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出版社的市场定位是依靠图书的定位不断强化实现的。反过来,成功的市场定位又可以促进图书的销售,有助于培育读者对某一方面图书的认知,树立品牌形象。
三、创新性是图书内容质量的制高点
创新性是衡量图书内容质量的重要特征,是决定一本书的效用大小、市场生命力的重要因素。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新的知识层出不穷。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人们必须不断学习,以适应日新月异的世界。对新事物的认知,也是人们对未知世界和领域渴望了解的天性,人们总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向新鲜、新颖的事物。图书内容的求新,就是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当然,图书内容的求新,并不是无本之木,是在继承和借鉴基础上的推陈出新,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是区别于已有图书的新的视角和新的样式。
创新性是对图书内容的基本要求,但并不是所有的图书都适合于这一标准,如教辅教材类图书,由于该类书的目的是向读者传递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已存在很长时间,只是对特定的读者群而言是新的。因此,在编排这类图书时,更多地把求新的精力放在表达知识的方式上,便于读者准确、方便地掌握它。另外,任何经典都有其产生的社会环境,但经过当代学者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的解读,经过创新性的阐释,不仅可以拓展经典的含义,而且也是在创造新的阅读文本。
图书内容的生产是由作者完成的,因此,图书内容的创新性则取决于作者的学识和水平。图书出版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要保证内容的创新性,必须选择权威学者。一般而言,一个学者之所以成为权威,就是由于其在某一领域的活动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和很高的读者认同感。
创新性不但决定着一本书的效用高低,而且决定着其市场生命周期和出版社的竞争地位。具有创新性的图书,对于读者而言,它是新颖的;对于市场而言,它是新鲜的;对于竞争者而言,它是独有的。尤其是在图书内容同质化严重的今天,追求内容的创新是一个出版社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手段。因此,任何出版社或编辑,都要始终关注图书市场的发展走向,认真研究读者阅读需求的新动向,密切跟踪新知识产生的领域,针对不同读者群,开发具有创新性的文本。
四、文化含量是图书内容质量的终极目标
书籍之所以成为人类进步的阶梯,就是因为它传递的知识在一定时间内具有广泛的运用性,指导人们更好地探求未知世界。经典之所以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人类对其生存和发展中遇到的基本问题的深刻总结。一本书若要长久流传,则需从文化含量高低的角度去设计,具有较长生命力的图书,肯定是文化含量较高的图书。
目前,我国年出书已超过20万种,但由于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功利心态、浮躁心态的催化,大都分图书都是急功近利的产物,文化积累和传承的作用日益削弱。这应引起出版人的高度重视。出版物应引领文化发展潮流,但绝不能为了经济回报一味媚俗,淡漠自己的神圣职责,降低对图书内容质量的要求,而应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强化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理念,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那些具有较高文化含量的出版项目上,为读者提供更多具有人文关怀精神,提升读者阅读品位的知识性读物,满足读者对审美以及具有高级趣味读物的深层次需求。
面对图书市场逐利思潮的汹涌波涛,面对图书内容质量日益下滑的局面,作为出版人,必须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思想,坚守出版人的文化理念,以为社会奉献优质、精品图书为己任,不断从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来提高图书的质量,为人类社会的进步积累一点有传承价值的文化经典图书。
参考文献
[1]吴尚之.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编辑人才.中国编辑,2016(1):4-5.
[2]钟边.加强质量管理,推动出版攀登高峰.中国编辑,2016(1):16-19.
论文作者:李晔韬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图书论文; 内容论文; 质量论文; 读者论文; 出版社论文; 一本书论文; 需求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