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对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基的特点,并对水利工程中地基施工新技术展开论述,最后探讨了水利水电施工中软土基础的处理技术,为水利水电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地基处理;技术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选址相比于其他建设项目,其地基土环境大多为不良环境。想要提升水利水电施工地基处理质量,就必须选择适当的地基处理技术,不断提高地基处理质量,以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施工和使用安全。近年来,随着我国水利水电项目的大量上马,水电项目地基处理技术进步显著,很多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被应用于工程建设中,推动了水电事业的发展。但由于缺乏经验,在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应用中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何在工程实践中做好技术选择,提高地基处理质量,更是成为水利水电施工重点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基施工特点分析
水利工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施工现场的地基土壤含水量更大,可压缩f生更高、承载力更差。为了提高水利工程地基施工质量,就要求在施工中对不良地基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实现降低土壤压缩性、提高土壤承载力并降低土壤含水率的目的。如果对这类地基的处理工作不到位,在工程建设中由于土壤承受荷载过大,会导致土壤荷载过大,最终导致地基环境的结构受到破坏,影响基础稳定性。想要提高基础荷载能力,提高基础稳定性,首先要做好基础的排水工作,但由于水利工程很多基础都为软土地基,因而排水工作比较困难,伴随着排水还会产生巨大沉降,如果不对这种现象进行处理,必然会导致工程建设出现困难。水利工程地基的这种特点,意味着在水利工程建设前的基础处理工作尤其重要,如何做好水利工程地基处理工作,提高水利工程的地基稳定性,已经成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重点研究和实践的命题。
2.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工程施工新技术
2.1水利工程基础处理中新材料的应用
材料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极大的促进了基础处理技术的发展。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很多新材料都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为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质量做出贡献。但无论是传统材料还是新型材料,其都有着不同的适用性。为了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在材料选择时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应用的新材料符合水利工程基础处理的工作要求,才能不断提高基础处理质量。
2.2水利工程土壤加固技术的应用
化学加固法是现代水利工程土壤处理中的常用技术,也是一种施工便捷、效果好的优秀技术。土壤加固技术其根本是通过在土壤中搀和化学材料,从而实现对土壤性能的改善。利用化学加固法处理的土壤,不仅有着较高的稳定性,而且其抗性变能力更强。随着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被人们所看好。
2.3施工方案的优化
水利工程地基处理工作量比较大,并且对施工工艺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提高水利工程地基处理工作质量,在土壤处理中必须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尤其对于开挖施工,要在施工方案设计和审核中充分考虑地下预埋管线的状况,尽量避开地下预埋管线,并将其体现在施工方案上,为施工队伍的土壤处理施工提供方便。
3.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排水系统设计与技术应用
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施工中,排水系统的设计难度很大。由于软土地基渗水性低,因而排水系统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排水效率,还要考虑到排水时间。这就要求排水系统设计人员根据现场的土壤环境、含水率和施工环境,综合测算并合理设计坡度,对于地基比较浅的项目,可以采取管道排水的方式完成基础排水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水利水电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新技术
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相比于普通地基,软土地基由于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经过处理想要达到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比较难。但如果软土地基处理不到位,则容易导致基础开裂、沉降、失稳等问题,导致基础稳定性下降,最终酿成安全事故,带来经济损失。
4.1软土地基中换土技术与强夯技术
换土技术在软土地基处理中比较常用,通过用优质沙土替换软土,能够有效的提高基础稳定性,并降低基础受软土地基的威胁。而强夯技术则是通过压实和打击,来最大限度的减小土壤的孔隙率,并将图层中的水分排出。对于处理要求不高的水利工程基础,可以直接采取强夯技术,实现提高基础稳定性的目的。而对于处理要求较高的水利工程,则可以先换土、后强夯,来最大化的提高基础的稳定性。
4.2软土地基加筋加固与桩基基础
软土地基中通过钢筋加固来实现基础处理,也是一种可甘肃农业GANSUAGRICULT眦专题研究行的技术措施。通过钢筋加固结合桩基基础,能够有效提高基础的承载力和结构稳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摊来自外部对.地基的压力。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却有着成本造价较高的缺点,因而在应用该方法和技术时,需要结合基础荷载和建设需要,以及造价控制要求合理选择。
4.3软土地基中动力排水与旋喷技术
软土地基,主要就是由于水分含量较高,而造成了其强度不够,易于受力变形的特点。那么利用强力的吸水材料对其经行吸水处理,就可以降低其含水量,提高其强度,进而达到支撑建筑物的目的。这种做法是提高土壤承受负荷能力以及紧实度的有效措施。另外,旋喷技术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高降低软土水分的措施,它主要是针对软土层的泥水进行较为深入喷射,进而使其水泥液体迅速变为硬桩,达到提高其强度的目的。动力排水与旋喷技术在软土基础处理中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技术经验有着较高的要求,虽然该技术效果好、成本经济,但由于设备和技术方面仍然有所欠缺,因而其应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4.4差质量地基的施工技术
地基可液化土层处理技术。在具体水利水电建设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土层液化的现象,造成地基不稳固、塌陷或者错位的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的安全使用造成了很大危害。可液化土层的基本特征为抗剪强度低,稳定性差,属于危险系数较高的土层,为了确保其安全性与稳定性,就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第一,控制其面积拓展与扩散,在四周适当的搭建一些混凝土墙;第二,把地基里面的这种差质量类型的土层彻底清理掉,选择渗透性良好、高强度的涂料来取代。当然,具体问题得具体解决,所以在水利水电地基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这类问题还得参照当地的具体土质条件进行规划和,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有序的展开。地基透水层的防渗透处理技术。透水层的定义为土体中能透过水的土层,是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技术的重要环节,透水层质量的好与坏会对水利水电地基施工品质产生重要影响。一般来说,水利工程多数建设在大坝中,如果其亲水性和自重应力较强就会导致水体的流失速度加快,严重则会出现管涌现象,影响地基承重能力,使工程地基不稳固,轻者造成安全隐患,重者则会造成安全事故。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拥有着排行世界第三的国土面积,在广袤的国土上有着丰富的水利资源。随着人们对水利资源开发的不断重视,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技术也发展迅猛。为了提高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效率和质量,在施工中一定要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荷载符合建设要求。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水利工程基础处理技术必然会不断进步,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许冶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7(20):174-175.
[2]孔佑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地基处理技术简述[J].科学技术创新,2017(3):216-216.
[3]石礼超,陈晟盛.浅谈水利水电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J].智能城市,2018,4(5):155-155.
论文作者:于志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地基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基础论文; 土壤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稳定性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