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讲授,更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但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太久,学生一遇问题就习惯向教师或是其他学生求助,不愿自主思考,探究问题解决方案,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养成。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案,强化学生的质疑精神。文章也将就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展开具体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 质疑能力 培养策略
长久以来,课堂之上,一直都是教师在主导学生的学习,所有的问题都是教师抛出来,然后学生再进一步思考并得出结论。学生主动思考,并反问、质疑的机会不多,甚至可以说,学生都不敢提问,就怕自己问题过多,直接被教师批评,在这种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无法获得有效培养。学贵在疑,为了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将质疑能力贯穿教学始终,方可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营造质疑氛围,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见解和内心存在的疑惑。
一方面,教师应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因为师生关系的和谐度将会直接决定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中。而生生间的交流,也有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将会获得别样的成长。
因此,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师权威中心”的教学方式,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时,注意眼神交流,对于勇敢质疑发问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言语鼓励,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课余时间,也要与学生多些心灵上的沟通,比如:询问学生关于课堂的教学建议,一起探讨和解决疑惑等,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双方共同探究的过程中,提出更具价值性的问题。
另一方面,精心设置情境问题,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合理质疑。质疑的开始,即为思考,而教师提出科学妥当的问题,便足以引发学生的问题思考。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结尾都是开放性的,因此,教师就应当利用文章留白,塑造语文情境,让学生作进一步思考与问题探究。因此,教师就可以从这一点出发,设置问题:请根据《儒林外史》或课文原文作出联想,思索范进之后的人生会发生怎样变化。如此设计,学生有了不一样的思考空间,对于阅读名著的兴趣也会大大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允许错误发生,激励学生大胆质疑
作为语文课堂的指引和组织者,教师应切实做好指导学生大胆质疑的工作。因为初中生的年纪尚小,知识储备不足,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些许差错,提出的问题也带有烂漫主义色彩,过于天马行空。教师遇到这种状况时,不应摆着冷面孔,甚至是直接戳破学生的想象,而应宽容对待学生,既要允许学生犯错,又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并表达出来。此外,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认知水平也带有差异性,所提出的问题自然是多种多样,甚至有些天花乱坠,有的能够找准问题的重点所在,有的则是人云亦云,没有自主思考,问题重复类同,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水平,针对不同层次设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三、巧妙设置疑问,培养学生质疑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精心设置疑问,并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所谓质疑实际上就是在立足教材文本已有的深入理解认知的基础上,再做求真求异的一种思维发散过程,在这一思索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意识、自主学习精神也能获得有效的提升,那么,到底要如何巧妙设置疑问,才能使学生爱发问,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或许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式着手进行:
首先,优质课文要向大家所揭示的主题并不会直观性地呈现出来,而是比较隐晦含蓄地借助某一关键字眼,先在学生的脑海中埋下一个疑惑,让读者细细品味文章到底想要给大家传递出什么样的深层思想。因此,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学生抓住关键字眼,让学生来进行质疑。
其次,教师慢慢地引导学生做文章深入探究,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
最后,指导学生做自我反思,从该诗文中都获得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要提出的,请再做重复阅读,将问题给标记出来,并尝试自我分析解答。通过这样整个问题的探究,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能获得有效培养,且在摸索过程中,也能逐渐掌握适宜自己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思索训练,元认知策略在学生脑海中渐渐形成,质疑意识也就能得到强化。
传统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被忽视的,特别是语文这种主观性较强的学科,忽视了学生质疑精神的养成,显然不利教学质量的提升,阻碍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当代教育工作者还需积极调整教学理念与模式,立足学生认真发展水平,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案,在讲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陪学生质疑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邵金岭 许霁红 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78-78。
[2]林世勇 小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J].汉字文化,2018,No.204,(10):108-109。
论文作者:刘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4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自己的论文; 都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初中论文; 《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