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与对策_企业环境论文

乡镇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与对策_企业环境论文

乡镇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乡镇论文,对策论文,矛盾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目前江苏乡镇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本文从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技术结构、环境管理、环保投入水平等九个方面分析了乡镇工业严峻形势形成的根源。指出,迫切需要把乡镇企业环境管理作为全省的一个环保战略重点,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乡镇生态环境。

关键词 乡镇工业 自然环境 可持续发展 对策

自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以来,江苏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一直以30%左右的超速递增,到1994年产值达6141.59亿元(1990年不变价), 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6.7%,部分地区比重甚至高达80—90%,成为江苏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和农村经济的核心。但是乡镇企业在使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也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成为影响社会安全团结的因素之一,亦是制约乡镇工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限制因子。

1 江苏乡镇工业污染的严峻现实

80年代初期,由于江苏乡镇工业随农村改革的深化刚刚起步,其环境污染主要受制于城市污染的扩散,通过水流、风向等自然迁移向乡镇流动,因此城、乡间有一个相对狭长的污染缓冲带,污染强度取决于与城市的地理位置、空间距离和辐射强度,形成一个基本以城市为中心的污染圈。随着乡镇工业的崛起和本身实力的加强,乡镇环境污染已表现为自身污染发展和城市污染扩展的双重叠加。据1986年全省43个市、县监测分析,有37个小城镇地区的河流出现黑臭,总长度达575km, 其中174km的河道处于全年黑臭状态〔1〕。进入90年代,乡镇污染问题更为严酷,大部分乡镇河流水质已达到地面水Ⅳ至Ⅴ类,部分河流水质已远劣于Ⅴ类,有些纳污量大的河流全年约有80%的时段远劣于Ⅴ类。具体有四个特点:一是乡镇污染由点、线的局部污染向面和区的全面污染发展,即乡镇污染已经由原来的点状、眉状、线状、带状、斑状污染扩散为城与镇、镇与镇、镇与村之间的团状、片状、块状的集中连片污染,造成了大范围跨行政区、跨流域的污染。二是污染由苏南向苏北发展的趋势。苏南乡镇企业由于经济与企业密集,发展余地越来越小,加之本身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换代,已逐步向技术含量高、物能消耗小、污染轻的方向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拒绝污染转嫁的能力,而苏北地区因受急功近利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驱使,仍然接纳大量来自城市、苏南的污染工业,呈现污染由南向北的蔓延趋势。三是由单纯污染转嫁向污染整体挺进的方向发展。近十几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在许多地区已经出现连片城市群或城市带,与此同时,也带动了侵占乡镇净地的速度。各地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等,更使乡镇企业自净空间越来越少,某些地区已出现超越该区自然、经济和地理容量所能负载的“临界阈值”。四是污染的区域化、集团化日趋明显。乡镇工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多数地区,乡镇工业的污染型行业结构和区域性特征更加明显。如苏北地区,海门和建湖是小化工,启东是小印染,如皋是小制革,高邮和阜宁是小电镀,兴化是小炼油,铜山是小造纸;苏南地区也具有区域性污染特征,形成强点源污染。城乡联为一体的环境污染事故、纠纷已演化为地区性的社会问题。生态平衡的破坏已成为改善江苏环境质量的一大隐患。

2 江苏乡镇工业严峻现状形成的根源:经济、技术、 政策等全方位滞后

2.1 行业结构类同

江苏乡镇工业首先是在城市工业的外溢式扩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结构层次和发展质量仍未发生根本性转变。若将江苏城市主要工业行业结构与县城镇、建制镇和乡镇等不同层次的行业结构相比,就会发现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和高度同构性(见表1)。结构趋同必然加剧小规模、低水平企业的过度竞争,使资源配置失调,加重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带来治理环境的困难和复杂性。

表1 江苏省不同层次行业结构比较(%)

行业全省县城镇 建制镇 乡镇

冶金2.6 6.151.10 1.88

石化10.4 8.55

11.44 8.68

机械27.419.41

15.31 24.16

建材18.7 3.014.62 9.84

食品33.021.289.69 7.58

纺工25.639.40

44.95 33.85

资源来源:《小城镇区域分析》

表2 江苏省城市与乡镇产业结构比较表(%)

城市 乡镇

1990

1993 1990 1993

第一产业 4.33.0 37.0 24.4

第二产业 65.8

61.2 45.3 52.5

第三产业 29.9

35.8 17.7 23.1

2.2 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表2可见,城市经过多年的结构和布局调整, 第二产业比重在逐步降低,金融、服务、信息等第三产业不断发展。而乡镇产业结构逐步偏重第二产业,增加了对资源和能源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的需求。

2.3 技术设备落后

首先,江苏乡镇工业也是在立足本地自然资源,接受城市工业淘汰设备和落后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部份只相当于城市60~70年代水平,只有极少数是80年代水平。据初步统计,全省乡镇企业设备中约有25%急需淘汰〔2〕。因此污染治理难度大。其次, 从乡镇企业技术进步在其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不到30%,远低于城市50%的水平。这表明乡镇企业发展仍以外延扩大再生产,增加投资谋取经济的增长,忽视技术改造和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忽视措施投资的环保功能。因此,经济的增长意味着更多地投入资源和能量,意味着污染排放物的同步增长。江苏全省乡镇企业职工中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只占0.35%,拥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0.16%。〔2〕人员总体科技素质低, 技术起点低。

2.4 环保机构不全,环境管理薄弱

目前多数乡镇只配一名专(兼)职环保员,与较发达地区的乡镇拥有上百家企业,逾几亿甚至几十亿、上百亿工业产值的经济规模相比,更显得疏于管理和服务不到位。随着开发建设的蓬勃发展和管理权限的适度下放,乡镇环境管理任务的加重和自身力量薄弱的矛盾更加突出。同时,由于乡镇企业以小型企业居多,领导环境意识淡薄,1994年环评审批率一般为20%~30%,“三同时”执行率则更低。乡镇企业的资源回收率只有城市国营企业水平的1/3;近几年有关环境污染信访70 %以上来自乡镇以下企业;城市烟控区覆盖率已超过96%,而对37个县城镇统计,其烟控区覆盖率只有58%,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城市已达46.25%,而县城镇仅30%~40%;工业废水处理率、排放达标率等乡镇工业逊于城市工业(见表3)。

表3 江苏省部分城与镇环境管理指标比较表*

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排放

处理率 达标率

1989 1994 19891994

城市39.9 62.1 45.963.3

乡镇34.0 55.8 39.253.7

*:部分城市指锡常苏徐通盐六市

2.5 环保投入少,污染设施建设与运转情况差

目前全省除用直、正仪等为数不多的乡镇具有经济实力兴办小型集中污水处理厂外,其余乡镇级污水集中处理厂几属空白,环境污染治理的立足点还是主要依靠各工厂的分散治理,难以进行区域综合整治。从环保投入分析,经济发达的无锡市,其环保资金也仅占乡镇企业固定资产的0.5%,〔3〕其它地区比例更低。许多乡镇企业既不具备防治技术和资金保障,而且已有的设备又常处于不受监督和控制的状态,也就谈不上设施运转了。从近几年连续开展的全省环保执法检查结果看,国有大中型企业好于小型企业和乡镇企业,具有明显的梯度性。

2.6 城市污染转嫁

由于许多城市都在积极创建卫生城市,建设无污染示范区,许多城市相继出台了鼓励污染企业搬迁的优惠的环境经济政策,致使污染企业已有向乡镇转移的趋势,给乡镇环境却带来新的污染源。

2.7 污染源集中,超越乡镇环境容量

虽然乡镇大气扩散条件、土地降解能力远高于城市,但由于许多乡镇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在许多乡镇已经出现污染相对集中的矛盾。如80年代后期在吴江某镇1km的平方的面积内就建有61家企业,有22 根烟囱,32个废水排口,65处有毒气体排放点,10多处噪声源,全镇的水源、空气都受到污染。乡镇企业地居乡村,多靠近小河小沟,这类河沟河床狭窄,流量小,流向变化无常,使水环境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和难以防范。饮用水源达标率要比城市低近10个百分点,有些乡镇甚至出现无水可寻、无水可喝的窘境。

总之,在乡镇工业和城市工业结构高度类似、趋于同类,而产业结构层次、科技含量和技术进步贡献率、环保投资比例、执行环境管理制度、环境意识以及环保机构建设等方面又明显弱于城市工业,尤其是乡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乡镇企业污染负荷现已超越80年代末仅占全省污染负荷10%的状况。

3

未来乡镇环境的变化趋势:高速增长的经济格局对乡镇环境的负面效应将越来越大

3.1

快速增长的经济与缓慢的污染治理速度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江苏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明确目标:2000年全面实现小康,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故乡镇工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预计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如果乡镇工业仍以现在30%的速度跨跃式发展,并且其结构、经营方式、技术含量、环境管理水平仍按现有的滞后的发展模式进行,那么将造成经济规模的扩大和落后的环境管理的巨大差距,所导致的乡镇环境污染和对持续发展生产力的破坏,将远远超出现在城市工业对环境资源的破坏,也不亚于“以粮为纲”和“以钢为纲”时期对农村生态环境带来的损害,这并非危言耸听!

3.2 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将进一步加剧面源污染程度

随着乡镇企业大量涌现、乡村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和大批农村剩余劳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速度的不断加快,带动了小城镇的成长和发育,促进了小城镇升级,变成建制镇,升格为小城市。据统计,1994年全省共有县级市28个,建制镇909个。据我省有关研究资料表明, 乡镇企业每增加6000人,就有新增加一个小城镇的趋势〔4〕, 在数量增加的同时,乡镇的规模功能和基础设施均在发展。城镇化的加速,必然减少乡镇自然容量和净化空间,若和城市污染连为一片,将进一步加重整个区域的面源污染。

3.3 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乡镇环境造成新的压力

随着乡镇居民生活由小康向富裕转变,乡镇居民和农民逐渐过上城市化的生活,居住条件和生活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加之旅馆业、服务、饮食等第三产业的兴起,原来立足农田良性循环的自然系统(如人粪尿回田等)被打破,大规模的集镇生活设施和生活废物对其周围环境的影响的相对强度将可能超过工业污染本身,带来乡镇企业发展的新难题。

3.4 多种经济成分的崛起, 外贸的增加对乡镇企业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强,并促使污染呈上升趋势

对外开放度的扩大,外贸份额必将不断提高;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私营经济在乡镇企业中也将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外来流动人口剧增,也带来新的流动污染源……故多种经济成分崛起,全球环境的变化,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乡镇工业的影响也将进一步加强,间接促使污染呈上升趋势。

3.5 日益扩大的南北经济差异, 也给乡镇企业管理工作带来新的难度

一是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显著,会带来执行同一环境标准的地区阻力,欠发达地区会更多地强调经济承受能力,而相应地降低环境标准,放松环境执法,带来经济上的不平等竞争。二是由于南北乡镇企业发展阶段的差异,势必导致污染的地区转移趋势,发生苏南向苏北转嫁污染危机,造成不发达地区经济滞后和环境污染加剧的恶性循环。

3.6 目前环境污染的区域化趋势增大了整治的难度

如前所述目前乡镇环境污染呈现出区域化的特征,跨行政辖区的污染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无疑给统一治理增加了不少难度。特别是当这些“五小”工业具有相对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当地主要的财政来源时,为了本地区利益保护污染企业,根治难度更大。

4 江苏乡镇工业污染控制对策

4.1 必须把乡镇企业环境管理作为全省环保工作的战略重点

当前,我省已出现城乡同步污染的发展态势,若再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随着城市污染的进一步控制,在世纪之交的时候将会面临更为严峻乡镇企业污染的矛盾,甚至出现“农村(污染)包围城市”的严重恶果,而且脆弱的乡镇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是难以逆转的,其损害绝非城市生态系统损害所能比拟。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乡镇企业对全省农村生态环境乃至整个环境的影响,高度重视乡镇工业高速增长将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冲击,实施向农村和乡镇环境倾斜的环保战略。

4.2 尽快出台有关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管理的法规、条例

目前对乡镇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可以依据的规章还是 1983 年国务院135号文和省政府173号文,原有条文已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和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应抓紧制订针对广大农村和乡镇的环境管理法规,使其尽快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4.3 加强乡镇企业污染的动态监测

80年代以来,我省先后开展了乡镇工业污染等各种普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家底,近几年乡镇企业发展极快,有必要对乡镇企业污染状况进行再次普查。另外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手段和监测装备,加强后续管理和跟踪调查,真正为乡镇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4.4 加快乡镇环境管理机构建设步伐

要紧紧抓住当前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尽可能地将乡镇环保员纳入政府公务员系列。为进一步加强环境现场执法,各地应抓住贯彻省委、省政府《决定》和省人大《条例》的有利条件,在各个乡镇单独或分片设立乡镇环境监理站(所)。通过加强监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对污染设施运转、“三同时”执行情况和排污收费、污染事故和纠纷调解等现场执法和监督检查。

4.5 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建设乡镇工业小区

笔者认为,兴办乡镇工业小区是江苏世纪之交发展乡镇企业的必由之路。因为(1)我省许多地区乡镇企业已发展到相当的规模, 现存的行政隶属和乡土环境已成为限制其持续发展的障碍;(2 )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使企业有条件跳出现有行政桎梏,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3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要求乡镇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而集中创办企业更有利于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目标。(4 )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611”工程以及不断涌现的用直模式, 为乡镇企业集中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有理由认为,开发工业小区,建设现代化小城镇,集中发展乡镇工业在江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4.6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乡镇企业技术改造步伐

(1)城市工业向乡镇工业扩散时, 应优先考虑先进设备和工艺的转让,不能将淘汰、过时的产品向农村转移。(2 )乡镇工业在引进城市和外来工业时,除引入生产主设备外,同时要引进相应的环保设备,防止生产设备和环保设备的脱节,产生新的污染源。(3 )乡镇工业要走内涵扩大再生产道路,在基本建设中应不断提高更新改造投资的比重,不断改造落后工艺和陈旧机器设备,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清洁工艺,不能再铺摊子来求生存和发展。(4 )乡镇工业的发展应该立足于本地资源,体现出“乡镇”特色,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避免低水平的过度竞争,加剧国民经济的结构矛盾,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的蔓延。(5)要利用政策倾斜和政府推动来加速乡镇集团组建, 扩大规模经济,优化资源存量配置,改善乡镇利用结构,提高其整体发展水平。

标签:;  ;  ;  ;  ;  ;  ;  ;  ;  ;  ;  ;  ;  

乡镇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与对策_企业环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