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效果观察论文_潘海燕 马翠英

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效果观察论文_潘海燕 马翠英

潘海燕 马翠英(新疆静宁医院精神科一病区831200)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其阴性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阴性症状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0%,治疗后1周SANS评分为(613±57)分,治疗后6周SANS评分为(458±73)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不但可显著改善临床疗效,对阴性症状改善也具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利培酮;丙戊酸钠【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315-0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疾病,相关研究资料显示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难度更大,且多预后不良,已成为临床精神疾病治疗的难点问题之一[1]。本研究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均采用了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进行治疗,并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以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的诊断标准。入院时阴性症状量表(SANS)总分均在40分以上,且病程均不超过10年,患者监护人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均签署了医疗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17±64)岁,平均(66±12)年;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22±63)岁,平均病程(67±15)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中正在服用其他抗抑郁药物以及抗精神病药物者,均接受为期2周的清洗期。观察组予以口服利培酮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50410),初始剂量为1mg/d,最大剂量范围为4~6mg/d,视病情酌情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予以丙戊酸钠(北京生物化学制药厂,批号:国药准字H11020183)口服,初始剂量为04g/d,最大剂量范围为06~12g/d,视病情酌情增加。连续用药6周。对照组患者单纯予以利培酮治疗,用药方法与时间均与观察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与6周的SANS评分,同时依据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判定临床疗效。①痊愈:BPRS评分减少率≥75%以上;②显效:BPRS评分减少率>150%但<75%;③有效:BPRS评分减少率≥25%但<50%;④无效:BPRS评分减率不足25%。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治愈8例(200%),显效22例(550%),有效8例(200%),无效2例(50%),临床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中治愈3例(75%),显效16例(400%),有效10例(250%),无效11例(275%),总有效率为72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SANS评分为(613±57)分,治疗后6周评分为(458±73)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治疗后1周SANS评分为(673±79)分,治疗后6周评分为(523±68)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精神分裂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关于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该病病程较长,病情迁延反复,疾病负担比较重,患者的复发率较高。患者常具有知觉、思维、情感以及行为等方面的障碍、精神活动与环境之间不协调等症状。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以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2]。患者常表现为意向减退、情感淡漠、思维贫乏、动作迟缓以及社会退缩等。相比于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这类患者对于抗精神病药物的反应更差,且多预后不良,对患者的生活以及社会功能均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给临床治疗造成了较大的难度。因此,寻找有效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案已成为临床精神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利培酮作为代表性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属于单胺能拮抗剂,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具有独特的5-HT/DA拮抗作用机制[3],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阳性以及情感、认识症状均具有显著疗效,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对DA的D2受体以及5-HT的2A受体产生拮抗效应,使前额叶D1受体激动。从而发挥其精神症状控制作用。丙戊酸钠是一种抗癫痫药物,临床将其作为心境稳定剂而应用,多用于精神分裂患者的兴奋躁动等的治疗[4]。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丙戊酸钠对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丙戊酸钠能够有效阻断电压的第3钠离子通道,从而减少释放出的神经递质,同时可提高抗精神病药物对5-HT以及D2受体的阻断效应,进一步加强阴性症状治疗效果。本研究患者经两种药物共同治疗后临床疗效与阴性症状评分均获显著改善,其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单纯利培酮治疗患者,证实联合应用利培酮与丙戊酸钠对阴性症状改善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不但可显著改善临床疗效,对阴性症状改善也具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1] 周龙川,农玉贤,陈秋明,等利培酮单药或与丙戊酸钠联用对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的作用及安全性比较[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4):261-262.[2] 李猛,樊素琴.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7):41-42.[3] 王慢利,蒋特成.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伴有冲动和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J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72-73.[4] 王祖宾.丙戊酸钠对精神分裂症行为紊乱的辅助治疗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22):57-58.

论文作者:潘海燕 马翠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5

标签:;  ;  ;  ;  ;  ;  ;  ;  

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效果观察论文_潘海燕 马翠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