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曙南[1]2001年在《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信息、网络、通讯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网络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计算机技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出版业界和图书情报界,作为交流思想,记录、传递和积累各种知识,发现与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科技期刊,由于其数量众多,又是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交流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而成为国家知识创新系统的形象工程。科技期刊的发展水平基本上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成果、科技创新水平和国家综合国力。在这种情况下,生产信息的期刊出版界与提供信息服务的图书情报机构为了提高科技期刊信息服务的效能和拓展信息服务的范围,也都想抓住时机,积极研究分析如何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以提高科技期刊发展水平。于是,便形成了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科技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出现,必将对与之相关的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图书情报工作方面,必将形成新的学术信息交流体系,使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和传统期刊工作内容发生变化,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以及图书馆建筑和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期刊出版方面,必将革新传统的期刊编辑和出版发行方式,提高出版社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编辑出版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扩展读者与作者队伍规模,从而提高期刊办刊水平,同时也对期刊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发达国家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商业出版商、联机数据库检索服务商、出版发行代理服务商、文献传递服务商、专业或学术团体都积极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据称,到1998年,通过网络发行的科技期刊已达10,000种。 我国是科技期刊出版大国,但期刊出版的现代化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到目前为止,仅有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系统两个较大型的数字化科技期刊项目。因此,建设我国的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工程,不仅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整合,扩大网上中文信息资源,有利于发展数字图书馆,有利于节省资源,有利于资源共享,还更有利于繁荣我国期刊出版事业,有利于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际竞争力。国家科委曾在1999年初发布的《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组织中文科技期刊上网”’,加快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步伐,以便同国际接轨。因此,加强对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国的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工程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观国内外众多的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项目,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诸如质量参差不齐、文件格式不统一、定价不够合理、过期期刊保存尚未明确责任、版本难以确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安全、收费、人的观念和习惯、网络传输速率过慢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要发展我国的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工程,必须解决好上述问题。 本文立足于我国国情,提出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工程的目标、基本思路、建设原则、策略、内容、步骤、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应注意的方面,为该项工程建设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案。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论,从科技期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着手,分析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及我国实现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的战略意义。 第二部分分析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对与之相关的图书情报工作和期刊出版业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叁部分首先从商业出版商、联机数据库检索服务商、出版发行代理服务商、文献传递服务商、专业或学术团体五个方面研究国外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现状,然后重点专论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个大型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服务项目,即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系统。 第四部分从数字化期刊本身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重点分析国内外在实现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部分为本文重点,提出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工程目标和基本思路:指出工程建设应遵循整体性、精品性、特色化、多样化、便捷性和规范性原则,实现面向标准化、加工专业化和服务产业化,把工程建设成为一个包含知识整合、交流、服务、评价、发表和挖掘的完整体系。 实施我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工程,建立期刊知识资源网络门户,戴粟芳.试论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的变革.津图学刊.2001(1).34一36建设和改善知识管理设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分轻重缓急,按步骤进行。而工程的关键在于:确定上网途径、找准服务方式、统一文件格式、完善服务功能、加强质量控制、合理定价、明确过期期刊保存责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和开展用户教育与培训。 第六部分为结束语,对我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工程进行展望,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 数字化网络化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己进入网络学术出版(Networked SCholarly Publishing)的时代,数字化期刊的发展,扩大了文献信息、服务的范围和深度,为进一步提高图书情报工作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的科技期?
朱婉云[2]2016年在《我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成为出版产业的主流趋势。科技期刊作为我国期刊出版产业中的主力军,理应率先进行数字化转型。目前我国已有一批科技期刊率先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大部分科技期刊的数字化转型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对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问题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与意义;第二章对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接着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的历程并探讨了其数字化转型的类型;第叁章介绍了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状并进行了SWOT分析;第四章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第五章是以我国第二批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示范单位中《风机技术》期刊为例来进行案例分析,试图对其数字化建设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对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文章从完善法律法规等六个方面提出促进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对策。
张立伟[3]2015年在《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研究》文中认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出版技术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文明进化都与出版技术密不可分,出版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化历史的真实缩影。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革,电子及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期刊数字出版产业迅速崛起,期刊数字出版技术蓬勃发展。目前,从科技史角度对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问题的全面、深入的研究几乎为空白。站在多学科视角对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进行深入研究,梳理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脉络,探索其发展规律,对促进我国期刊数字出版业科学发展、深化中国出版史研究、完善出版史学科体系及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长期、快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纵观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历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与发展、IPV6核心网及3G移动网络技术在期刊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等重大技术突破为线索,根据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背景,将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变迁过程划分为"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奠基"、"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叁个阶段。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繁荣,也带来了包括科技、文化、社会等在内的各个领域的蓬勃发展,中国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在这一时代变革的背景下,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在这一时期,电子计算机技术开始在我国出版领域得到应用,我国实现了一系列出版技术的突破。第一,实现了汉字进入计算机的重大突破,汉字实现了数字化;第二,激光照排技术实现了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使中国印刷业进入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崭新时期;第叁,磁、光等信息存储技术的应用颠覆了传统的纸质信息存储方式,实现了信息存储的数字化。这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奠定了我国出版领域数字化的基础,电子出版技术开始出现,中国出版业迎来了巨大变革。我国在对国外各类磁带数据库、光盘数据库引进的基础上,研发了《中国高等院校学报论文文摘(英文磁带版)》(CUJA)和《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光盘版);出现了以软盘形式出版的电子期刊;方正书版、科印微机排版系统、华光普及型(BD)排版系统、4S高级科技文献书刊编排系统、"WP"软件等计算机排版软件得到了初步应用,我国出现了期刊的数字化萌芽。1994年4月20日,一条带宽只有64K的国际专线接入中国,开通了Internet的全功能服务,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互联网技术开始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在文化产业崛起、经济全球化及一体化背景下,我国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逐步兴起。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出现及其在期刊出版领域中的应用赋于了传统期刊出版方式和运营模式以新的活力和内涵,同时也给期刊出版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革。网络信息技术在期刊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期刊采编技术、制版及印刷技术、发行及阅读技术的数字化变革,期刊出版逐步向网络化、一体化方向发展,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初步形成。"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推动了我国期刊数字出版产业的又一次重大变革。IPV6核心网的建立及移动3G通信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期刊稿件采编技术发展方面,期刊网络采编系统被广泛采用,一批期刊群采编平台得到了建设与发展,参考文献辅助编校系统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在期刊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在期刊的数字发行与阅读发面,一些OA期刊在线发布平台得以建立,期刊发行实现了开放阅读、自由传播和资源共享;3G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开始从单纯的通讯工具转向移动媒体终端,叁网融合、叁屏功能合一技术进一步深入,数字期刊的移动终端阅读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采用P2P技术并集合了Flash动画、tvc视频、音频、web控件、3D技术和超级链接等多媒体技术的网络多媒体互动杂志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移动网络技术的应用及手机网民数量的增长催生了手机阅读市场的壮大,VIVA无线新媒体手机杂志等一书手机期刊出版平台迅速发展。同时,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专业期刊平台运营模式的变迁。我国一些数字期刊出版平台先后采用了独家授权数字出版模式;专业期刊平台呈现出市场分工逐步细化的态势;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期刊数字出版的全流程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期刊出版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方向。纵观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史,其变迁过程呈现出迅速性、渐进性及集成性的特征;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跨越、文化产业的崛起与繁荣、数字出版教育及研究等因素推动了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变迁促进了期刊出版的跨媒体融合、增强了人们获取期刊信息的能力、加快了中文期刊走向世界的步伐、推动了期刊数字出版及相关产业的繁荣,并对传统期刊出版业产生了双重影响。未来,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将进一步向跨媒体、立体化方向发展;其数字阅读技术将进入"后终端时代",内容依然为王;"注重用户体验"将成为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更为迫切;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赢利模式将会逐步清晰。目前,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在人才储备与培养、产业链条及行业标准、版权保护及监管机制、集群创新及赢利模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制约着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要彻底扫除上述发展的障碍,实现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持续创新,就必须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下功夫。要不断提高期刊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水平,在科学整合期刊数字出版产业、优化产业链利益分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期刊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力度,构建有效的监管机制,在更大程度上形成期刊数字出版的集群创新机制及有效的赢利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实现期刊数字出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孙远, 朱晓红, 喻伟[4]2009年在《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初探》文中研究指明在传统纸质媒介网络化、数字化的大趋势下,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模式和成果信息发布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技期刊的网络化、数字化对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以及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其主要内容,并重点介绍了科技期刊门户网站与网络采编系统建设的目标与相关要求。以《人民长江》杂志为例,提出并探讨了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的初步设想。
王芳, 施贵军, 赵媛媛[5]2016年在《“互联网+”环境中期刊数字化发展程度与学术影响力的关系——以江苏地学类期刊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学术期刊数字化程度与影响力提升的效应问题,重点对江苏省17种中文地学类期刊的网络化建设及应用程度做了调研和量化分析,并将其数据与统计期刊近5年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做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被统计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标的上升趋势,与评价期刊数字化应用程度高低的得分值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代表期刊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微信运用,有可能对提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起到意想不到的推动作用。
曾文[6]2012年在《浅论科技期刊的网络化出版经营之路》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期刊通过搭建合适的网络出版平台,加入期刊集群平台和各种大型期刊数据库,实现了期刊内容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此外,利用各类成熟的社会化网络平台如微博、App应用等,开展好期刊的发行推广经营也是十分必要的。
沈林峰[7]2011年在《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分析及调整对策》文中提出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信息、网络、通讯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网络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科技期刊作为重要的科技信息传播工具,为了提高科技期刊信息服务的效能和拓展信息服务的范围,就需要抓住时机,积极研究分析如何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以提高科技期刊发展水平,于是,便形成了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有其必然性,传统科技期刊应面对新形势做出调整与变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必然会给出版业带来更大的市场机会。
梁霞[8]2009年在《科技期刊数字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字化期刊作为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在期刊文献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然而这只是一个过程的良好开端和持续发展中的一个起点。传统期刊已经形成一套固有的出版规则,有严格的编审制度,系统性强,期刊质量可靠,传统期刊对科技工作者的影响仍然会长期存在。两者都是当前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科技信息资源,在发展中都存在不同类型的问题,会在未来很长时期并行发展,只有充分认识到两者的优势和共性,扬长避短,科技期刊才会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吴惠勤, 龙秀芬, 曾莉, 盛文彦, 丁岩[9]2009年在《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文中认为数字化出版正以一种新的出版方式给传统的出版方式带来重大冲击,同时也给科技期刊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介绍了数字化出版的概念、特点及国际数字化出版的发展现状,概述了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分析了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对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缺乏足够认识;资金和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突出;学术期刊单位的网站格局雷同;数字出版整体上缺乏统一技术标准;传统的版权保护无法适应网络环境下数字化出版的发展等。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并指出数字出版已成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期刊人员应适时转变办刊理念,及时发现并解决数字出版进程中的问题,为科技期刊的数字出版创造良好的环境。
孟耀, 刘艳, 于振荣[10]2016年在《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特点及制约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面临着数字化出版转型。适应新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方式和习惯的变化,学术期刊在出版方式、服务措施、管理制度等方面实现变革,向网络期刊发展。但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还受到资金、技术等因素制约。
参考文献:
[1]. 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问题研究[D]. 唐曙南. 华东师范大学. 2001
[2]. 我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研究[D]. 朱婉云. 北京印刷学院. 2016
[3].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研究[D]. 张立伟. 南京农业大学. 2015
[4]. 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初探[J]. 孙远, 朱晓红, 喻伟. 人民长江. 2009
[5]. “互联网+”环境中期刊数字化发展程度与学术影响力的关系——以江苏地学类期刊为例[J]. 王芳, 施贵军, 赵媛媛. 编辑学报. 2016
[6]. 浅论科技期刊的网络化出版经营之路[J]. 曾文. 科技与出版. 2012
[7]. 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分析及调整对策[C]. 沈林峰. 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2011
[8]. 科技期刊数字化问题研究[J]. 梁霞. 天津科技. 2009
[9]. 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C]. 吴惠勤, 龙秀芬, 曾莉, 盛文彦, 丁岩. 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 2009
[10]. 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特点及制约因素分析[J]. 孟耀, 刘艳, 于振荣. 中国报业.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