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论文_张振鹏

浅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论文_张振鹏

身份证号码:37142119860122XXXX 山东省烟台市 264670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教育在不断的更新、完善,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对职业院校提出了新的考验,职业院校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思路,下企业考察调研,了解市场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标准,与行业企业就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共同讨论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近几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遍地开花,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实现了校企双赢局面。但是如何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更深入的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措施

引言:

实行产教融合的办学教育模式是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而了解产教融合的历史起源、操作方式与发展现状对于创新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产教融合的历史起源及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并简单评述了过往研究的不足,以期为该方向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关于产教融合的概念与内涵

严格来说,“产教融合”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教育思想,而是对“工学结合”这一概念的演化深入而提出的,提出的同时也没有给予统一的概念。2015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理解为校企联合办学、创新机制、理念,强化专业教学与实际生产的密切联系,加强实习教学、管理和服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活力。因此许多学者在对这一思想的研究中都首先要对产教融合进行概念的总结和内涵的界定。首先对产教融合进行解释,认为产教融合就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生产效率而在业务上的相互补充和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分别是产教融合的学校动力和企业动力。认为产教融合是一种经济教育活动方式,是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依托各自优势,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以协同育人为核心的主体内部各要素的高度融合。认为产教融合就是将生产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从而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认为产教融合是“生产性教学”与“教学性生产”的有机结合,是专业核心能力与专业生产技术的根本要求,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有专家学者对“结合”与“融合”的概念进行了辨析,认为产教融合是产、学、研“三位一体”的融合模式,是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并具有新的特质,应该具备教育和企业的多种功能以及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力。

2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思考

2.1将产教融合深化为“政、产、校、企”的融合发展

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受教育者等均是产教融合的利益相关者,它们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几者之间的沟通是否良好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所以,要多维度地加强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的力度和宽度,进一步集聚政府、产业、学校、企业等各方的力量,明确校企合作相关政策,整合区域专业教育资源,优化地方企业资源,明确企业育人的理念,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化为政产校企的融合发展。

2.2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地方院校要多方位主动谋求应用转型

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地方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将学校的办学、管理和人才培养融入企业的生产、服务和价值创造各个环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地方院校应把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主动出击,有效整合政府和企业的可用教育资源,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地方院校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找准位置,加强与企业的横向合作,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满足企业、行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和发展与地方对应的优势学科和专业。地方院校应通过构建企业董事会、协同创新中心、实践教育基地、校企合作委员会等平台,及时了解企业的用工要求,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将将企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流程引入学校,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理念贯穿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地方院校应建立健全“全程监控、动态反馈和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效果、学生素质、就业质量、企业服务水平进行全程客观评价,定期发布年度教学质量报告,接受社会反馈和监督。地方院校应不断提升区域服务能力,将自身发展与企业成长紧密联系起来,鼓励教师到企业交流和挂职。聘请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实现校企双方协同发展。

2.3发挥好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引导作用

学校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要注重从企业遴选一批数量适度、素质优良、富有活力、专兼结合的“工匠师傅”担任学生的导师,成为学校专业建设的建言者。通过工匠师傅的引导及培训,让学生逐步成长为团队意识强、安全意识高、岗位技能熟的企业员工,强化稳定企业技能队伍,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

2.4关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以及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模式是高职教育领域认可并学习的培养模式。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产教融合的提出,关于产教融合模式的研究也逐渐多起来。陈年友认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方案的拟定应以“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目标。认为在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时首先要结合实际应用与社会发展改革课程设置,同时将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结合,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分为四种:职业院校依据用人单位需求定制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学生先完成理论学习再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入企业锻炼的“工学交替”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校企互动建立“校中厂”的模式。认为虽然校企合作已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探索,但是职业教育仍然重理论轻实践,应该建立校企课程互认与置换机制,实现产教精准对接,充分共享合作资源,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许多学校也分别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了实践尝试。

结语

“校企合一、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技术型应用人才培养上具有重要作用,是地方院校转型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许多院校都在进行大胆尝试,但由于我国“校企合一、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挖掘。“校企合一、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立足区域发展、面向市场办学的有效途径。当地政府应在校企合作中及时完善相关政策,完善协调引导机制和激励保障措施,使“校企合一、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健康发展,使职业院校能培养更多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唐国丽.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重构———基于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背景[J].中国成人教育,2014(9):8-10.

[2]谢志远,刘燕楠.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技术革命———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人才发展战略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8(3):103-108.

[3]高松.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发展评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5):89-93.

[4]杜文婷.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模式分析及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6):129-130.

论文作者:张振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  ;  ;  ;  ;  ;  ;  ;  

浅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论文_张振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