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体育的功能分类与特征研究_民俗论文

民俗体育功能分类及特点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俗论文,功能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2)05-0037-06

研究民俗体育的功能对于我们保护和传承民俗体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是从目前相关研究成果看,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还较为笼统,特别是对于民俗体育功能分类及特点开展的相关研究还并不多见,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于民俗体育的理解和把握。本研究运用归纳演绎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就民俗体育功能的分类及特点开展研究,在明晰民俗体育功能的分类基础上,总结归纳民俗体育功能特点,从而为围绕民俗体育所开展的相关后续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参考意见。

1 民俗体育功能分类研究

一般而言,我们对于民俗体育功能的理解是从两部分进行阐述的,一部分注重阐述的是“位置”和“关系”,这主要是从民俗的本源性功能层面去分析,即民俗本来应当能够发挥的功能(位置、关系),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以人或其他事物的不同理解、不同需求而进行转移的,因此这部分内容体现了民俗体育的应然性功能,而应然性功能更多的是以可以直接被人感知到的,以显性功能的形式存在。

另一部分则强调了民俗体育的客观效用,突出了功能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这类功能往往是民俗体育的实然性功能所在,因为这部分内容有很多是被人所“赋予”的,并不是民俗体育自然产生的,需要人去理解和领悟,更多地体现出隐性特征,成为民俗体育隐性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就民俗体育功能分类而言,从人的立场看,其功能无非是两个领域,一种是民俗体育所自然具备的功能,即应然功能;另一种是“人”要民俗体育具备的功能,即实然功能。而就其功能的表现具体表现形式看,则具体划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两大类。这两种分类方式尽管在表述上不尽相同,但是在本质上却是相互对应的关系。因此,为了研究的便利,我们将会按照功能的同类性进行后续研究。

1.1 民俗体育应然性功能与显性功能研究

1.1.1 民俗体育的应然性功能

民俗体育应然性功能主要包括民俗体育的4个功能:促进身心健康、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和维系功能。这4个功能可以看作是民俗体育最基本、最原始的应然性功能。这是民俗体育所能够从民俗和体育两个母系统中继承下来的显著基因。也就是说,只要有民俗和体育的存在,民俗体育的应然性功能就会得以彰显。当然,这些功能也并不是完全一成不变地呈现给我们的人类社会,这其中也会出现一些细节上的变化。例如,民俗体育促进身心健康功能,在中国传统民俗体育文化中,身心健康功能具体分化为“延年益寿、舒缓心理压力等功能”,更加注重民俗体育对于健康的“终结性功能”(延年益寿和调节心理);而在西方民俗体育文化中,身心健康更多的是指“身体各个器官功能的强大(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以及在运动参与过程中所获得的快感”,更加注重的是民俗体育对于健康的“过程性功能”(强调的是通过民俗体育对于形体的塑造,以及在运动参与过程中的心理反应)。当然,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是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重“神”、西方体育文化重“形”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侧重点不同,但是民俗体育功能所最终表现的结果却是高度一致的。因此,民俗体育的应然性功能显然是客观存在的。

1.1.2 民俗体育的显性功能

民俗体育的显性功能也是相对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掌握的。人们通过民俗体育这种文化形式,可以很容易地感受到它带给我们的促进身心健康、教育、娱乐等功能。这些功能的表现有可能存在差异,但是毫无例外地它们带给民俗体育参与者的是最直接的感受。因此,这些功能都是参与者可以主观感受的,具有一定的主动性,我们也可以说民俗体育的显性功能是一种主动生成的功能。

1.2 民俗体育实然功能与隐性功能研究

1.2.1 民俗体育的实然功能

民俗体育的实然功能,是指民俗体育功能在实践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功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要民俗体育发挥的功能”。民俗体育的实然功能自然包括民俗体育的应然功能,理论上说,民俗体育的应然功能与实然功能应该完全相等,但是事实上这两个功能系统并不是完全相等的。现实中民俗体育的实然功能显然比应然功能内容要丰富得多,形式也复杂得多,这也恰恰体现了民俗体育功能的复合性特点。民俗体育的实然功能主要体现在规范功能上。民俗体育的规范功能更多地以民俗规范功能为基础,辅之以体育运动的形式。例如中国传统民俗对于婚嫁以及男女之间的恋爱是有着明确的规范的,并且是非常严格甚至于苛刻的,但是民俗文化却成功借助于体育形式(也就是民俗体育)为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提供了为数不多的平台。像壮族在农历三月三进行的“抛绣球”、苗族在农历四月初八进行的“打秋千”以及布依族在农历六月初六进行的“丢花包”等,这些民俗体育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所采取的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种民俗体育,因此也体现了较强的规范功能,这是以往体育所不完全具备的功能。

1.2.2 民俗体育的隐性功能

民俗体育实然功能大多是以隐性功能形式存在的,其主要体现在规范功能和维系功能上。中国的传统婚嫁文化是受民俗功能影响较强的一种文化。在婚嫁过程中往往会伴有很多的仪式,由此也产生了很多民俗体育运动项目,像塔吉克族的“叼羊”以及苗族的“抢牛尾巴”等。这一民俗体育运动项目所具有的显性功能最主要的就是娱乐功能,通过这样的娱乐来为婚礼增添气氛。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分析这一运动时,就会发现这项民俗体育运动至少同时存在规范和维系两种隐性功能。

无论是“叼羊”还是“抢牛尾巴”,其实都是一种象征,一种隐喻而已,只是我们对于原始时代“掠夺婚俗”的一种怀念而已。原始时代盛行“抢亲”,这种抢亲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集合一定数量的人,抢来的新娘被视为集体的共同财富。恩格斯曾就这种现象给予过评述,“当一个青年男子,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劫得或拐得一个姑娘的时候,他们便轮流同她发生性关系”[1]。这种现象是建立在氏族共同支配共有财产的基础上的。伴随着财产的私有制,人们逐渐达成共识,一旦该女子与氏族中的男子成婚,则不能随便与其他人发生性关系,这是建立在对私有财产保护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民俗规范制度。但是如何让氏族人享有“战利品”,成为民俗维系功能发挥作用的平台。为了让其他成员能够“分享战利品”以缓解其他成员的不满,维系氏族的团结,民俗的维系功能开始发挥作用,逐渐形成了“闹洞房”的风俗。再到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闹洞房被具有象征意义和隐喻含义的民俗体育运动项目所取代——这才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伴随婚礼进行的“叼羊”、“抢牛尾巴”等运动项目。也就是说,这些运动项目除去娱乐的显性功能之外,还有较为重要的隐性功能,而这些功能对于规范人们的行为,维系组织的稳定是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的,只不过很多时候参与者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功能。因此,民俗体育隐性功能的发挥往往是借助参与者的参与过程,在无声无息中发挥作用,参与者更多的是一种被动参与,不是在一开始就能够洞悉所有结果的一种行为结构。这也就意味着与民俗体育的显性功能相比较而言,民俗体育的隐性功能往往具有更强的“被动性”,是一种被生成的功能。

2 民俗体育功能的变化性

2.1 民俗体育功能的或然性

或然性主要是指一种随机性。民俗体育功能的或然性,主要是指民俗体育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将民俗和体育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随机性整合。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或然性强调的是“随机性”,但是民俗体育功能的或然性却并不是“纯粹随机的”,它所强调的随机性主要是指功能与功能之间的整合并不是事先设计好的,而是完全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因素”,这完全是一种随机性的整合。因此我们可以判断,民俗体育功能的或然性是一种动态性较强、不确定性较为明显的特征体现。就像民俗体育的规范功能,这种功能尽管主要体现了民俗的规范功能,但是并不是说体育中找不到丝毫与“规范性”相关的功能,其实体育中(尤其是竞技体育)像各种规章、制度以及规则等,都还是带有较强的规范性的,所以两者的结合是存有一定的共同基础的。因此,我们说这种或然性的前提一定是两种功能体系中的某些个体功能针对性地结合,它们之间也必须存有一定的亲缘性,否则进行新功能的呈现将会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至于“随机性”的表现,则更多地体现在整合的时间、地点以及内容上,这些都没有明确的计划进度,民俗体育新功能的产生其实往往需要具备我们通常所讲的“天时、地利、人和”。由此我们可以判定,民俗体育功能的或然性正是联系民俗体育的应然功能与实然功能的纽带,通过这种或然性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民俗体育的功能不断呈现出流动性和变化性。

2.2 民俗体育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相互转化

民俗体育的显性功能与隐形功能并非以一种对立关系存在于民俗体育之中,而是一种互补关系维持共存,并且两者在发挥着不同的功效,保证了民俗体育不断演进。显然两者之间是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可能性的,但是这种转换又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一定的外因和内因来共同完成。简单地说,也就是当民俗体育的某种功能能够被参与者主动地去认识到,而不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的时候,民俗体育的这种功能就完成了从隐性功能向显性功能的转化,反之则是完成了从显性功能向隐性功能的转化。比如说民俗体育的经济功能,应当说只要商品社会存在,那么民俗体育的经济功能始终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并没有有意识地去发挥这种功能。像“潍坊国际风筝节”,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只是注重针对风筝这项民俗的传统与保护,重点开发的是其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等,对于其经济功能并没有过多地关注,但是请注意这种经济功能其实早已经具备了,就像我们今天承办大型赛事所带来的赛事经济效应一样,潍坊国际风筝节也同样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只不过那个时期更多地是以隐形功能得以表现,人们更多的是被动地享有民俗体育的经济功能。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90年代末期),经济逐渐成为我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领域,因此民俗体育的经济功能对于潍坊国际风筝节而言,成为其关注的重点之一。于是就有了“风筝搭台,经济唱戏”的新主张,人们完成了对于民俗体育经济功能从被动到主动的转换过程,也就意味着民俗体育的经济功能开始由隐形功能成为一种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显性功能,民俗体育的功能得以最优化的彰显,才能更有利于推动民俗体育的发展。

3 民俗体育功能特点研究

3.1 民俗体育功能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特点

民俗体育作为“一种历史凝结的产物”,是人类文化千百年来发展、演化的结晶,因此民俗体育的功能自然也就具有了历史性的特点。这一显著性特点是民俗体育能够不断传承的重要原因之一。像拔河这样的民俗体育运动项目,从最早的“牵钩之戏”发展到我们今天的拔河运动,历时几千年的时间。唐代《封氏闻见记》就对拔河已经有了详细的记载:“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旦望日为之。……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名曰拔河[1]。”从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尽管拔河在其发展过程中运动项目本身可能会出现局部的变化,但是拔河这项运动的核心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也就是说通过民俗体育功能的历史性特点,拔河这项运动被很好地传承下来。

尽管民俗体育功能具有历史性特点,但是我们必须清楚,所有民俗体育功能的产生都是建立在当时社会文化需求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民俗体育的每一项功能都是具有明显时代特色的,被打上鲜明时代烙印的。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民俗体育功能是根本不存在的,所有的民俗体育功能都要服务于当时社会文化价值观,具备明显的时代特征。就像“龙舟竞渡”一样,从最早的图腾崇拜,祈求平安开始,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到了汉代以后,该运动才逐渐被赋予纪念意义,成为纪念屈原的一项重要民俗体育运动。龙舟竞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展历程?原因很简单,屈原的忠君爱国思想是符合时代(统治阶级)发展的价值观需求的,一方面统治阶级需要对忠君爱国的人进行歌颂,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另一方面,民众也热爱这位忠良贤才,需要这样的英雄楷模作为自己的偶像,因此龙舟竞渡才被各个时代的统治阶级所重视,到宋代已经逐渐成为由皇帝亲自主持的一项重要民俗体育运动。

民俗体育功能的历史性与时代性具有明显的互补关系,因为有了历史性才使得民俗体育的传承成为可能,为民俗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时代性则使民俗体育更能符合社会文化价值观的需求,为民俗体育提供演进动力。这两者其实是相互依赖的,呈现出明显的互补关系。

3.2 民俗体育功能的稳定性与动态性特点

民俗体育功能的稳定性与动态性特点是其功能特点中较为复杂的一组关系。民俗体育功能的稳定性比较容易理解,一般而言,一项民俗体育运动一旦生成,其基本功能不容易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它的应然性功能往往是稳定的。如果仔细研究民俗体育功能生成结构的话,我们不难发现民俗体育功能的稳定性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民俗体育功能构成结构稳定。如图1所示,民俗体育功能是由民俗功能和体育功能共同构成的,一旦民俗体育功能生成,三者之间就会形成一种互动关系,也就是说一种新的民俗体育功能的生成必定是在民俗功能和体育功能充分作用之后才能够生成,并且这种功能一旦生成马上就会反过来同时作用于民俗和体育功能,这从某种意义上增加了民俗体育功能的生成难度,间接保证了其功能的稳定性,同时这种互动关系恰恰形成了最为稳定的“三角关系”结构,有力地保证了民俗体育功能的稳定性。第二,民俗体育功能构成元素相对稳定。民俗体育功能的构成来源一是民俗,二是体育,这两个功能来源几乎都是伴随着人类产生就具有的文化系统,因此其功能的表现是经历过历史的验证,呈现出了超稳定的结构态势,不会轻易发生变动。无论哪一个元素发生变动,都会引发社会的重大变革。即使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也希望自己的生存环境始终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而不要轻易发生变革,这也就意味着民俗体育功能缺乏主动变化的动机,一定会呈现出稳定的态势。

如果说民俗体育功能的稳定性是建立在宏观基础之上考虑的,那么民俗体育功能的动态性则更多地关注于微观领域。民俗体育作为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系统,很显然一定是一个具有生命色彩的动态系统,因此其功能也就存在动态性特点。这种动态性主要体现在民俗体育某些具体的功能之中,例如“显性功能”与“隐形功能”的转化,这就是动态性的一种典型表现。同时,还有很多消失了的民俗体育功能和正在生成的民俗体育功能,很多民俗体育功能由于不能够适应社会文化价值的需求,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被时代所遗弃,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同时又有新的功能应运而生,成为民俗体育新的功能。像在我国山西祁县就存在着影响力非常大的“求雨”习俗,该县地处华北地区西部,黄土高原东部,水资源非常匮乏,每年的“求雨”就成为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3]。由于这一民俗规模宏大,仪式复杂,内容繁多,因此当地很多民俗体育运动项目(尤其是舞蹈、杂耍类)都是据此演变而来。此时的民俗体育运动项目主要的功能就是祭祀。在当时的社会文化价值观需求下,由求雨民俗所衍生出来的诸多民俗体育运动项目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们肩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和压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不再迷信于“求雨”这种活动,因此这些民俗体育运动项目的祭祀、祈求功能也就随之淡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娱乐功能和维系功能的突出。尽管这些民俗体育形式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其具体功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由此我们不难判断,民俗体育功能的动态性,事实上民俗体育系统一种自我演进的重要方式,系统不断在某些功能领域进行必要的更迭,从而获得演进的动力,这种情况在民俗体育功能领域是时刻都在发生的。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民俗体育功能系统不断地处于动态之中,调整自我,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动态性只是在一个时间段内针对民俗体育功能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也就是说民俗体育功能尽管在某个时间点中会处于动态之中,但是由于新的功能会逐渐取代旧有的功能(否则这项运动就会消失),从整体上看民俗体育功能还是会趋向于一个平衡态,显现出稳定性特征,也就是说这种动态性的结果最终会促使民俗体育功能呈现出一种动态平衡的结果,而这种平衡一旦建立,民俗体育功能又立刻寻求一种新的动态性来打破现有的平衡。

图1 民俗体育功能结构图

所以我们可以判断,民俗体育的稳定性与动态性是一种在不同层次上的互为依赖的因果关系:因为在某些子系统中存在着动态性,所以母系统才能够保持稳定的演进动力,并且始终处于生命的进化过程之中;同时又因为母系统的相对稳定性,才为子系统寻求打破这种平衡提供了可能性,这才会出现动态性。也就是说因为稳定所以才会动态,因为动态所以才会稳定,这就是民俗体育作为一个生命系统,其功能特点所展示给我们的生命奥妙所在。

3.3 民俗体育功能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特点

我们仅仅从民俗体育功能的成分构成入手,就可以做出民俗体育功能的复杂性判断。作为由民俗和体育共同构成的复合体,民俗体育的功能自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当我们将民俗体育进行剖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如图2、3所示,民俗体育的纵截面和横截面分别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影响因子。而且这种复杂性还不仅仅表现在民俗体育功能的影响因子繁多,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影响因子之间会发生联系,而这种联系才构成了民俗体育功能真正复杂性的表现。“龙”作为汉民族特有的图腾崇拜,对于汉族的民俗体育运动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围绕“龙”有关的民俗体育运动项目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龙舟竞渡”。作为典型的中华民族传统民俗体育运动项目,龙舟竞渡发挥着民俗体育重要的功能,但是如果我们深入研究这些功能的话,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些功能之间是存在着较大差异性的。据王俊奇先生考证[4],我国龙舟文化从地理上看主要以晋、吴越、荆楚三大地区为发源地。也就是说龙舟文化(功能)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作为基础的,很显然龙舟文化主要形成于黄河、长江流域,其中尤以长江流域为主。并且这三个重要发源地的龙舟文化功能也不尽相同,由“晋”发源的龙舟竞渡功能主要以祭祀为主,突出了龙图腾文化;而“吴越”地区的功能主要是以娱乐功能为主,以“浮舟以娱”为目的;而“荆楚”地区的龙舟主要是为了纪念屈原,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民俗体育运动之中,充分发挥了其教育功能。就这样,以龙舟文化为载体,龙舟竞渡的功能涉及维系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以及促进身心健康功能,而影响因子则着重体现在自然环境、种族差异(对于龙图腾的崇拜)、政治制度(国家对纪念屈原的引导)、社会文化价值(民众自发纪念屈原)等等一系列因素,这让民俗体育的功能显得尤其复杂,让人并不是特别容易把握。

图2 民俗体育功能横截面示意图

图3 民俗体育功能纵截面示意图

至于民俗体育功能的简单性其实真的很简单,所有民俗体育功能的呈现一定会围绕一个核心,那就是民俗体育功能必须体现出人类普适性的精神价值,符合当时社会文化价值的需求,仅此而已。我们可以看到,所有民俗体育功能都是围绕这一简单需求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并不存在可以超越这一需求而存在的功能。像我们所熟知的民俗体育运动“走百病”,该项目在我国起源很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非常盛行,当时这个项目叫做“追傩”,几乎在所有的祭祀、驱鬼活动中都可以见到,这时候该项目是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的,因此其最初的功能就是祭祀功能,这是符合当时代社会文化价值观的需求的;发展到明朝,“追傩”已经不再属于祭祀的范畴,演变成为“驱疫鬼”仪式,并且逐渐形成“走百病”、“消百病”等运动,此时的社会文化价值已经开始倾向于关注个体人的健康。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运动项目自身的功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关注神灵到注重个人,但是其核心价值并没有发生变化,那就是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我们始终关心的是自身的健康,也就是民俗体育的“促进身心健康”功能,这可以作为人类社会一条普适性的精神存在,这也是为什么“走百病”可以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原因。至于在民间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博戏”其功能为什么在民俗体育功能中没有体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其功能并不能体现出社会普适性的价值需求,与任何一个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都是相违背的,因此这样的功能是不能代表民俗体育功能的。

至此,我们可以判断民俗体育功能的复杂性与简单性是辩证统一的,因为事物的外延越大其内涵越小,反之外延越小,其内涵越大。也就是说,民俗体育功能的外延越复杂,其功能的内涵反而越简单。尽管民俗体育的功能呈现了非常复杂的一面,但是其功能核心结构却是异常的简单,这本身就是辩证统一。

3.4 民俗体育功能的全面性与局限性特点

民俗体育的功能具有全面性的特点,这是由民俗体育功能构成所决定的。就民俗体育功能而言,其功能展示还具有特殊的一面,其在体育系统中更多展示的是无所不包的民俗功能;而其在民俗系统中则更多体现了体育功能,正是这种功能表现的互动与互补性,才使得民俗体育的功能更多地成为其母体功能的一种补充。也就是说,尽管民俗体育功能源自于其民俗和体育母体功能,但是其表现却呈现出了对母体功能的超越,这才使民俗体育的功能具有了全面性的表现。即使在我们看来一项非常简单的民俗体育活动,也承载着巨大丰富的功能内涵。我们所熟知的“骑马打仗”是青少年儿童都喜欢参与的一项民俗体育运动,除去体育的自然质功能外,它还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骑马打仗”本身起源于满族的一项民俗活动“布库”,伴随着满族建立清王朝,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普及该运动,就赋予了其一定的政治功能。而汉民族在接受的同时,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将满族单人的骑马打仗进行了大胆革新,又融入了汉民族传统的“战车文化”,发展了四人骑马打仗、多人骑马打仗,这本身又体现了外来文化本土化、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等文化功能,很好地体现了民俗体育的维系功能、娱乐功能以及教育功能等。也就是说民俗体育的功能并不会以单个功能的形式出现,而更多是以一种集合性的功能展现。因此,民俗体育的功能是全面性的。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民俗体育的功能也并不是万能的,它一定会在某个环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民俗体育功能而言,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功能结构自身存在局限性。民俗体育的功能是民俗功能与体育功能的部分整合,因此它也无法涵盖两个领域功能的全部,单纯与其中任何一个功能相比较,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今天的社会发展而言,体育的经济功能、外交功能都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民俗体育功能恰恰对于经济功能、外交功能的体现是薄弱环节,因此与现代体育相比较,在经济、外交功能上民俗体育明显存在局限性。

其次,民俗体育功能的发挥具有局限性。民俗体育功能的发挥一定要在一定文化氛围中,在参与者充分融入这种文化氛围之后才能发挥作用,这就为民俗体育功能的发挥设置了较高的“门槛”,严重地桎梏了民俗体育功能的发挥。当今民俗体育日渐式微,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民俗体育的功能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而这种功能的不发挥又主要受制于民俗文化氛围的消失和参与者脱离旧有的民俗文化系统,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大量的年轻人对于民俗体育文化采取一种相对漠视的态度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民俗体育的这种功能局限性,也导致了其扩布的困难。小到地区之间,大到全球化和各个民族之间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这也就决定了民俗体育很难像奥林匹克运动一样能够席卷全球,成为全人类广为接受的体育运动。

最后民俗体育其实还具有一定的阶层性。过去民俗体育始终是“草根文化”——俗文化的典型代表,与上流社会所代表的“雅”文化并不能完全“兼容”,也就是说作为主流文化的“雅”文化始终认为民俗体育文化是非主流文化,并没有也不想去更好地发挥民俗体育文化的相应功能。这也人为地造成了民俗体育功能的割裂和局限性。当然,这种情况最近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如何将民俗体育的功能进行整合,消除传统观念中对其“非主流”的认识,将是民俗体育功能突破局限性的重点工作之一。

其实,民俗体育功能的全面性与简单性呈现出了一种“伪二元对立”关系,看似两者是一对矛盾体,其实它们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联。但是,它们却又都反映了民俗体育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重要问题,部分揭示了民俗体育的演进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两者倒有点“殊途同归”的意味。

4 结语

民俗体育功能对于民俗体育而言至关重要,而我们对于民俗体育功能的理解和把握还远没有达到熟知的程度,甚至于民俗体育功能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我们至今还没有真正把握,因此对于民俗体育功能的研究将是民俗体育研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到民俗体育的未来发展。当然民俗体育功能的分类与特点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产生新的变化,我们必须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只有正确把握民俗体育的分类标准,界定民俗体育的功能,才能有针对性地理解民俗体育功能特点,为今后围绕民俗体育功能所开展的一系列相关研究奠定基础,这是一项十分必要而又复杂的基础工作,对于研究民俗体育功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标签:;  ;  

民间体育的功能分类与特征研究_民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