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了研究。方法:选择了本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的62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1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了综合康复护理的方式,对照组采用了常规的康复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分析,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87%,观察组临床效果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两组患者生活能力的MBI指进行了评分,观察组患者的 MBI 评分指数为60.28±3.27分,对照组患者的MBI 评分指数为56.02±2.91分,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效率,在临床中可以推广。
【关键词】 老年;脑卒中后遗症;康复护理;临床研究;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246-02
对于脑中风患者而言,经过了积极性的治疗仍然存在着后遗症问题,虽然医疗水平的逐渐提升,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从而使患者得到规范性的治疗。但是,对于该类患者而言,他们会由于大脑中枢神经损伤而出现肢体、运动以及语言的障碍等,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综合康复护理临床治疗,可以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护理工作的完善,从而实现护理工作的目标,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了本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的62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1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62~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4±2.04)岁,病程在17天~4年,平均病程为(1.71±0.58)年。观察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59~9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09±2.18)岁,病程在10天~3.8年,平均病程为(1.93±0.6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中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了常规性康复护理方法。
观察组:采用了综合康复护理的方法。具体的护理方法分为以下几点:(1)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倾听并妥善地解决患者的问题,做好心理疏导的工作,稳定患者的情绪;(2)对偏瘫肢体选择抗痉挛体位。选择患者自感舒适的偏瘫抗痉挛体位。患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外展伸直,手臂旋后,健手自然放于体侧,背部肩甲角处垫软枕,患侧下肢微曲髋曲膝。健侧卧位时保持患侧上肢肩甲前伸,伸展肘部,下肢微曲髋曲膝,软枕支撑偏瘫侧肢体。(3)进行平衡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的平衡控制能力。患者坐于床边,康复护士与面朝患者,指导患者向前、向两侧与自己击掌,每次15分钟,以提高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指导患者离床坐椅子时,充分利用健侧肢体的支撑作用改变身体的重心,防止跌倒对康复训练产生不良的影响。(4)迈步训练,在康复训练中,可以让患者扶着床边或是扶墙进行辅助的迈步训练。第五,肌痉挛的康复训练,在肢体功能控制中,通过肌痉挛康复训练,可以缓解患者的肌肉紧张状态,避免患者康复运动中出现的压力,实现各个肌群抗肌群张力[1]。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如下:(1)显效,经过护理患者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2)有效,经过护理患者症状有所改善;(3)经过护理患者症状无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对患者生活能力BMI指数进行了评分,评分越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强[2]。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进行了分析,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结果
对于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而言,其作为一组复杂性的症候群,属于一种本虚以气虚为主的症状,在临床中多表现为气虚血瘀,因此,在治疗中需要通过对患者的不同状况,进行治疗方式的选择。通过综合康复护理,能够干预调节患者的脑干网状结构、大脑边缘系统的功能性分析,增强患者的可持续兴奋性,激发患者的神经中枢反射机制,使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激发患者的大脑皮层抑制状态,改善患者的脑细胞供血及供养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症状[3]。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通过综合康复护理工作的设计,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理效果,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分析,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87%,观察组 临床效果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两组患者生活能力的MBI指进行了评分,观察组患者的MBI评分指数为60.28±3.27分,对照组患者的MBI 评分指数为56.02±2.91分,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在康复护理工作构建中,通过综合康复护理工作的构建,可以在临床中提高脑中风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提高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中可以积极推广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4]。
【参考文献】
[1]陆荣凤.为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J].当代医药论丛,2015,(05):115-116.
[2]伊美霞,李云,万雪梅,等.针药联合优质护理对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 [J].湖南中医杂志,2016,(03):134-135+137.
[3]戴晨光.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1):152-153.
[4]刘少勇,罗状英.浅谈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及家庭康复指导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16):60-61.
论文作者:郑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后遗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效果论文; 统计学论文; 病程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