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星系大爆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星系论文,大爆炸论文,BAT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生不息,是为江湖。 中国的IT圈,自有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金山、盛大等巨头以来,又千变万化衍生出“百老汇”、“前橙会”、“南极圈”、“旧金山”、“盛斗士”等民间帮派。也许,你从未听说过他们的名字——可是当你用“滴滴打车”叫了车,打开手游“刀塔传奇”,坐在家中体验“荣昌e袋洗”……你就已经被他们层层包围。 这些组织与公司,毫无例外都是由IT巨头离职员工创办的,他们都属于庞大的IT圈“在野派”。 既往不恋,低调做人 2015年4月,李一男宣布要创业造电动车。 李一男是谁?可能人们早已忘记,他曾是任正非钦定的华为接班人。15年前,在任正非的鼓励与支持下,李一男以华为分销商身份创办港湾网络。可是,只过了一年港湾网络便犹如脱缰野马与旧主华为展开了同业竞争。坊间有传,华为设置了“打港办”处置“叛将”,与港湾竞标时不惜零报价,并数次打出知识产权牌阻挠港湾融资。结局可想而知,港湾终被华为收购,被变相“消灭”,昔日的接班人从此辗转流离,消失于IT圈主流舞台多时。 李一男的故事让人唏嘘,却深刻地教育了后来的在野人,他们总结了三种谋略用于处理与旧主的关系:下策主动示好暗送秋波,如早期的蘑菇街,曾甘做淘宝的补充与合作者;中策避而远之相忘江湖,如卖座网,做腾讯不做的狭窄领域;上策低调做人盼主投资,如百度刚刚宣布投资前员工门旭光参与创立的51用车。 从2010年至今,中国IT圈第三次创业潮携移动互联网东风而来,出自BAT的离职创业者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主角。只是被捧得再高,在野的新人们也深知“避讳”与“低调”的必要。 2010年,执掌百度创新部的陈枫遇到了麻烦,对她提携颇多的上司任旭阳赴美脱产学习。虽然陈枫曾参与孵化出百度影视、杀毒以及百度币等“重器”,但创新部依然不是核心部门,如果失去上司扶持将无比尴尬。于是,陈枫选择了离职,先是玩了两年,然后开始寻思创业。 几乎未经多想,陈枫就排除了游戏以及与流量密切相关的项目,她选择了与自己的计算机专业,以及与百度几乎没有关系的美妆O2O,创办了“美丽来”品牌。而且,她有意采用了“重布局”,招聘了100多位美容师,每天都沉浸在培训美容师的繁琐工作中。某种程度而言,陈枫更像一个没有门店的美容店老板,低调到了骨子里;如果她不说,你不会知道她曾是百度的“枫姐”,一个曾经在百度创新部叱咤风云的厉害女人。 其实,陈枫的老上司任旭阳回国后也选择了创业,他创办了一点资讯。2015年2月,凤凰新媒体对一点资讯追加投资7000万美元。有趣的是,任旭阳一直未做只字宣传。须知,他曾是百度的一位公关总监。 出门靠朋友,离职皆兄弟 离职游玩的两年,陈枫很想见见百度的离职老朋友,但总凑不齐时间。于是,她建了一个聊天群,朋友拉朋友,撮合着搞聚会,并戏称为“百老汇”。起初,来的人只有300个,随后越来越多,百老汇很快就人数破万。 一个事实是,百度现有员工4万人,离职员工则达到6万人,创业公司不胜枚举。陈枫在百老汇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群里扔几个百度离职工程师的简历,几乎是“秒没”;喊一声人人车的李健在哪里,分分钟就来报到。这是一个天然聚合的IT人才库与创业公司数据库,而且质量上乘。 但陈枫并不打算从中图点什么,也没人敢图什么!百度人信奉工程师文化,聚会AA制很平常,一切讲究自然,怎么爽怎么来,彼此之间也没上下、没大小。如果拉来赞助,事儿准黄,赞助商的idea不好,喊烂的人不会顾及人家的面子。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即使出来创业,百度人也保持着原来的低调,很少做宣传;合作方面的事,两人对路就热情似火,不对路就互不搭理。 百老汇并非孤例。一个IT巨头年头久了,搞一个离职员工组织并非难事。最早,新浪有“毕浪”,网易有“离异”,奇虎360有“飞虎队”……他们大多也保持着与旧主一脉相承的企业文化与气质。 2010年,阿里巴巴离职员工群人数接近爆棚。由此,在前员工李治国、寿远等人的张罗下,阿里巴巴离职员工组织的“前橙会”应运而生——所谓“橙”,就是延续了阿里巴巴的Logo与工服颜色。 每一个跟过马云的人,都多少喝了些“鸡汤”。与百老汇不同,前橙会从一开始就走商业化道路,搭建了一整套的“创业鼓动系统”:创业者可以在“福云咖啡”会见投资人,如愿获得“阿米巴基金”天使投资后,可以在“福云咖啡”租用办公室,也可以入驻“福地创业园”。走完这个流程的,就包括蘑菇街与快的。显然,前橙会的盈利点绝非收取租金——在其目标里赫然写着:服务100家橙子企业上市。事实也表明,阿里系创业者是IT圈融资速度最快的一伙人。 在腾讯,离职员工组织更趋微妙。 2009年,腾讯离职HR潘国华发现自己多年前创办的一个QQ群“永远一家人”人数接近3000,介绍人事、引荐各种资源的消息日益繁多。潘国华索性以这个群为基础,创办了“南极圈”,专门定位于为创业者进行投融资服务。 从很多迹象来看,南极圈一直在谋取腾讯官方的认可。这很符合“鹅厂”人的气质——即使分手也还要做朋友,靠着“鹅厂”才有饭吃。但恰在关键时刻,腾讯又一位离职HR侯峰出现了,他也做了一个离职员工组织:“单飞企鹅俱乐部”,这在事实上构成竞争关系。 侯峰经历了2009~2012年腾讯从几千人到2万多人的暴涨期。他发现一个规律,每一位腾讯员工都有一个QQ号,并在各个时期的HR那里集中。因此,侯峰联系了腾讯历史上的一百多位HR,征集离职员工的信息。据侯峰透露,潘国华并没有给他回复。 两家的较劲在所难免。两家做任何活动都会征询旧主腾讯的意见:准则做;不准则废。如果腾讯准了一家,否了一家,被否掉的随后就会跟上被准允的。然而,大家在较劲时都忽略了一点:“鹅厂”永远喜欢自己做主,任何好的东西都可以被“鹅厂”借鉴。2015年3月2日,“腾讯校友会”上线,专门为腾讯离职员工服务,这堪称整个中国IT圈的独创。 从2010年至今,中国IT圈第三次创业潮携移动互联网东风而来,出自BAT的离职创业者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主角。标签:创业论文; 阿里巴巴论文; 腾讯论文; 腾讯阿里论文; 腾讯创业论文; 阿里股价论文; 移动互联网论文; 百度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