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市场发展分析_要素市场论文

要素市场发展分析_要素市场论文

要素市场发展之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要素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市场发育状况直接影响其进程。要素市场作为所有商品市场的共享市场,它是整个市场总体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素市场的健康发育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高效有序运行的必要保证。没有完整的市场体系,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就不可能得以完满地实现。本文拟对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和信息市场这四大要素市场的发育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其现存问题,并对如何培育要素市场予以探讨。

一、我国要素市场发育的现状分析及问题透视

(一)技术市场的现状分析及问题透视

技术市场不仅是技术这一特定商品交易的场所,而且是技术商品的买卖双方实现商品让渡过程中复杂的交换关系的总和。技术市场作为各类商品共享的市场,其发育如何对商品市场有重要促进或制约作用。

1.技术市场的主要特征:技术市场除了具有一般商品市场的基本特征以外,还有其自己的特殊性。技术市场主要特征可用以下几方面来概括。

(1)技术市场的客体是一种特殊商品。首先, 技术知识与一般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一方面,科研人员作为技术的生产者为了开发一种新的技术,要投入一定量甚至是大量的活劳动和必要的仪器设备等物化劳动。这些人类劳动凝结在技术商品之中,形成了技术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新技术的使用,能给使用者带来某种效益(如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节约消耗等),这种满足人们采用新技术发展生产的有用性就是技术的使用价值。其次,技术商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它具有产量单一性、使用权共享性和使用价值的高效性(技术的使用价值可以创造出高于其自己价值的价值)等特征,使其成为一种特殊商品。

(2)技术市场是垄断市场。 由于技术的生产不是批量而是单一生产,所以,技术所有者可以在交换中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买主,从而使其在交易活动中拥有主动权。

(3)技术商品交换往往是不等价交换。就一般商品而言, 虽然其价格时常背离价值,但长期看,基本上是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交换的。而技术商品交换则不同。由于技术市场是垄断市场,技术商品可以创造出远远高于其价值的价值,所以,技术商品的价格的确定不仅考虑技术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考虑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效益。

2.技术市场的现存问题浅析:我国的技术市场是在科技体制改革和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出现并发展起来的。近年来,技术市场的发展对商品市场的发展、对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也要看到,我国的技术市场还很不完善,尚存在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技术商品供求不旺。一方面, 作为技术商品生产者的科技人员、知识分子长期受崇尚仕途、耻于言商观念的束缚,不好意思把自己研制的科技产品或科学技术当作商品来交换,使得相当数量的好技术无供给;此外,由于大批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长期游离于经济建设和企业之外,使其因不熟悉企业生产情况,不熟悉技术市场需要,也难以研制并向市场提供先进、适用的技术产品,这也是作为技术消费者的企业不愿意认购、需求疲软的重要原因。据有关部门调查,大企业对国内科研机构提供的技术水平认为“较高”的只占3%, 认为“一般”和“不高”的各占77.4%和19.6%,中小企业对此认为比例分别为12.8%、59%和28.2%〔1〕。另一方面, 生产经营企业作为技术的消费者对技术商品能创造出高于其价值的价值这一特征认识不足和对技术商品价格较高感到不可理解以及资金拮据缺乏购买能力也一定程度地限制了技术商品的需求。

(2)技术市场缺乏科学管理,交易秩序比较混乱。 由于技术商品及其交易具有特殊性,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可由于我国的技术市场建设起步较晚,缺乏管理经验,在管理过程中常出现漏洞,如市场主体不明确、技术商品的范围界定不清晰、技术合同的订立和技术交易的税收规定不具体等,致使技术交易秩序混乱,常发生不规范交易。

(二)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分析及问题透视

劳动力市场作为要素市场也是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育的滞后,影响了商品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1.劳动力市场基本特征:与其他市场相比,劳动力市场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劳动力市场客体是劳动力的使用权。 劳动力作为劳动者体内的一种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与劳动者分开,这就决定了劳动力归劳动者个人所有。正因如此,劳动力作为商品进行交换时,作为卖方的劳动者让渡的仅仅是劳动力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是劳动能力,不是劳动者自身。

(2)劳动力商品交易时间长。劳动力作为特殊商品, 其质量难以鉴别(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得以鉴别),所以,购买者往往需经过较长时间的信息搜索、比较分析之后,慎重地作出决策(通常还有适用期);另一方面,作为供给方的劳动者也需比较选择(选择一个能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的工作岗位)才能作出销售决策。

(3)劳动力商品运动轨迹不清晰。 受劳动者价值取向不同的影响,劳动力商品的流向不规律。具备不同素质、处在不同环境的劳动者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在劳动力市场上对经济利益因素和非经济利益因素反应也不尽一致,这必然会导致劳动力商品的流动不规律或无序。

2.劳动力市场的问题浅析:由于长期以来错误地认为劳动力不是商品,致使劳动力市场发育较晚,其发育状况远远地滞后于商品市场。从现状看,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以下几个需亟待解决的问题。

(1)劳动力市场供求主体地位不明晰。 劳动力市场供求主体地位明晰是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基础。从现实情况看,供求主体地位未能得到明晰。一方面,作为劳动力市场需求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其所需的大部分劳动力仍是由政府用行政方式——统包统配来配置,这难免造成劳动力浪费或增加企业负担(有相当比重的统配人员是企业生产经营所不需要的),企业欲优化劳动力存量结构、排放冗员更是举步维艰;另一方面,作为劳动力市场供给主体的劳动者,受户籍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壁垒的限制,还不能真正自主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无法根据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市场供求状况,通过公平竞争和自主择业选择理想的工作岗位。

(2)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未能有效运行。 由于政府对劳动力市场行政干预过多,致使劳动力这一商品不能自由流动,故而无法开展竞争。再从价格机制(劳动力市场也称工资机制)上看,我国目前劳动者的工资额度、增减调整等还大都受制于国家行政调节,这种劳动力价格常常是既不能反映劳动力价值也不能反映劳动力供求,不可能起到调节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内在运行机制的作用,还往往因脑体倒挂等具体问题的存在而造成错误引导。

(3)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缓慢。 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作为劳动力资源配置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机构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一些职业介绍所等中介组织,为劳动力资源配置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但从其发展状况看,一是数量少,二是业务操作少规范,三是职能单一、服务范围小,四是未能彻底摆脱劳动行政部门的控制或干预。无疑,这不能满足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客观需要,也抑制了劳动力市场发展。

(4)劳动力商品质量低下。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一样, 其质量也是影响交换进而影响价值实现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我国的劳动力过剩,主要成因是素质低下,因而出现供求失衡,造成“有的人无事干,有的事无人干”的现象发生。这一方面是劳动者不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是教育管理体制欠完善。

(5)市场规则不健全,宏观调控乏力。 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商品的流动缺乏必要的规则,使得劳动力市场运行紊乱。从目前现状看,“一是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量和流向基本上束手无策。二是法规建设滞后,缺乏法律调控手段,对劳动力市场运行中所存在的无序、混乱、争议和纠纷等问题,没有相应的手段来约束和纠正。三是国有企业急需的人才留不住,富余人员出不去,就业结构的变化不符合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2〕。

(三)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及问题透视

与技术市场、劳动市场一样,金融市场也是各类商品市场共享的市场,其发育滞后也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商品市场的发展。

1.金融市场的主要特征:金融市场作为政府、企业、个人调剂货币资金,从事借贷、发行、买卖股票等有价证券活动的场所,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一般说来,金融市场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信用工具。在金融市场上, 市场主体通过转让信用工具来实现资金融通。信用工具有多种形式,如股票、政府公债、公司或企业债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的大额定期存单等。多样化的信用工具是实现多样化金融的重要条件。

(2)金融市场主体多元化。 作为金融市场主体的金融市场交易活动的参与者,其种类很多,通常包括个人、经济实体(企业或公司)、政府、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五类。这里,个人参与金融市场交易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调整自己的货币收支结构,以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企业或公司主要是为了弥补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不足而参与金融市场活动;政府通常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大额交易调节财政收支状况(如发行国债等);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上唯一的专业参加者,它似同商品市场的中间商,为潜在的和现实的金融交易双方创造交易条件;中央银行则以实现国家的货币政策为目的而参与金融市场活动。总之,各类市场主体都以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的身份在金融市场上发挥作用。

(3)金融市场交易方式比较规范。与其他市场不同, 金融市场的交易行为大都是在规范化的交易方式下实现的。通常,金融市场的交易方式有拍卖和柜台交易两种。金融市场的信用工具的拍卖在交易所内进行,拍卖过程有比较规范的操作程序,成交价格由竞争决定;柜台交易虽不在交易所进行,也不以竞争方式确定交易价格,但它也有固定的交易程序,信用工具的价格也是根据市场行情和供求状况确定的。

2.金融市场现存问题浅析: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金融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1)金融机构兼有政策性和商业性双重性质。 在金融市场上不可缺少的金融机构,目前未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而且兼有政策性和商业性双重性质。这种企业化程度较低的金融机构难以形成真正的市场主体,影响其经营积级性和主动性,进而导致金融市场运行效率低下。

(2)金融市场尚未形成统一市场。由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 目前看,条块分割还比较严重,仍然存在纵向分配资金的格局,这必然导致各类金融机构(主要指银行)不能很好地相互配合,不利于开展竞争,更不利于市场对资金的调节与合理配置。

(3)信贷利率机制未能充分地发挥其调节作用。 由于我国的银行大都是政策性银行,信贷利率由国家制定,而且现行官定利率又低于通货膨胀率,这就不利于调节资金的供求平衡。利率机制这个金融市场运行机制不能有效地发挥其调节作用,必然使金融市场运行无序。

(四)信息市场的现状分析及问题透视

信息市场也属要素市场,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商品市场共享的市场,其发育的滞后也必然影响商品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1.信息市场的基本特征:信息就是市场的组织性及其内外关系变化状态和有序程度的标志,它能消除人们认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此,交换信息的市场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信息市场的交易对象是无形商品。 信息市场上交换的商品是信息,信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没有固定物质形态的特殊商品,是一种抽象的资源。可见,信息市场的客体或交易对象是无形商品。

(2)信息交易具有多次性和同时性。 由于信息具有可扩散性和可共享性,所以,在信息商品的交易活动中,同一信息商品可以为多数人所同时购买,也可以进行多次交换。

(3)信息市场商品易流动。信息作为无形商品,具有可输导性, 其移动非常容易,通过光波、声波及其他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传递,实现商品流动。

2.信息市场问题浅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信息服务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目前国内的50多个国家部委、30多个省区市(直辖市)都建有信息中心;各中心城市、近1/3 的区县都设有信息机构,可谓信息市场已初具规模,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才能适应商品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信息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信息需求不足。 由于相当数量的企业和个人对信息的作用认识不够,对信息有偿使用不能予以理解和接受,致使信息市场需求不足。

(2)供给能力差。受通讯设施落后、信息网络不健全的限制, 我国的信息市场供给能力较低,无法把国外最新的信息及时提供到信息市场上用于交换。不仅如此,而且提供到市场上的信息多是原始信息,并未形成加工信息,不能适应有针对性地提供加工信息的市场需求。

(3)信息市场专业化程度低。信息的内容非常广泛, 既包括有关市场客体的信息,如产品信息、科技信息等,又包括市场主体信息,如生产者、消费者和中间商的有关信息等,还包括国家政策、法律信息。现阶段我国的信息市场未形成专业化经营,供给者提供的信息多是混杂信息。

此外,信息市场还缺乏科学管理。

总之,我国的要素市场发育较晚,可谓发育不健全、滞后,这也必然致使市场体系不完善、商品市场不甚景气。也就是说,受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信息市场发育滞后的影响,作为要素市场主体的商品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不能按市场机制的引导在利益驱使下规范其市场行为。例如,生产经营者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的劳动力、技术、资金及信息常常不能如愿购得,进而影响商品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影响商品信息的传递,影响供求实现均衡;不仅如此,还影响市场运行机制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

二、培育、完善要素市场的对策选择

由于要素市场发育滞后,抑制了商品市场的发展,所以,为了促使市场体系的健康发育、有序运行,必须积极培育、完善要素市场。

1.技术市场的培育与完善:完善的技术市场有利于科研与生产密切结合,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鉴于目前技术市场存在的问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增强技术商品化观念。技术是一种特殊商品, 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使技术商品生产者产生生产技术商品的动力,也就能使技术商品消费者乐于出资认购。因而必须提高对技术是商品的认识。

(2)提供技术商品质量。技术商品质量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技术商品能否交换,进而关系到技术市场的繁荣。为此,应鼓励、支持科研与实践相结合,设计、生产出适合生产经营者需要的各种适用技术。

(3)加强技术市场管理。为保障技术市场健康发育, 还必须明确技术市场主体是从事技术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人,而不是国家或政府;同时要强化技术合同管理。

2.劳动力市场的培育与完善:劳动力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与优化必将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社会的进步,而其前提是劳动力市场的完善。为培育、完善劳动力市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劳动力商品化及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它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我国是社会主义经济国家,也应存在并发展劳动力市场。只有树立劳动力是商品这一新观念,劳动力市场才能逐步得到完善。

(2)改革户籍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 劳动力作为商品用于交换必然涉及劳动力流动,现行的户籍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一定程度地限制劳动力流动,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革,以使劳动力能够根据买卖双方的意愿合理地流动。

(3)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 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劳动力交换成功的基本前提,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又依赖于教育。要提高劳动力素质,不能仅靠学历教育,更需要依赖于职业技术教育,做好岗前培训和在职提高工作。如对影响农业发展的农业劳动力转移更应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另外,我们既要看到劳动力素质低下的现状,又要为防止未来劳动力素质低下而做好基础教育工作。

3.金融市场的培育和完善: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金运动。完善的金融市场有利于实现政府、企业和个人对货币资金的调剂,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发展。培育、完善金融市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性金融机构应予明确。 做好此方面工作是金融机构成为真正市场主体的必要保证。鉴于此,应对目前双重性质的金融机构(银行)的性质予以界定。宜成立或转换农业发展银行、教育银行和进出口银行为政策性银行,其余的专业银行均商业化或企业化。

(2)建立全国统一金融市场。成为企业的专业银行, 理应是平等的金融市场主体,不应受制于条块割据。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国统一的金融市场,竞争机制才能发挥其调节和合理配置作用。

(3)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机制能有效地发挥其调节作用, 必须以利率市场化为其基本前提。这就要求中央银行逐步放开对企业和个人存贷利率的控制,最终实现利率由买卖双方(银行与企业)根据金融市场供求状况及其它影响因素协商确定。与此相关联,还应逐步放宽对债券利率等的限制。

此外,还应对金融市场加强管理,实现规范化交易。

4.信息市场的培育与完善:信息市场作为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善必将有利于健全市场体系,有利于商品市场主体作出正确决策,进而推动商品市场发展。培育、完善信息市场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强化信息商品意识。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源, 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信息不是无偿使用的。因此,企业和个人必须对信息的可交换性予以充分认识,这是信息市场完善的重要前提。

(2)适应需求提供信息商品。信息有初始信息和加工信息之分, 为了繁荣信息市场,满足信息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供给者应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有目的地对初始信息进行加工,通过有目的地输出加工信息来满足信息消费者。如此,信息市场供求才能兴旺。

(3)科学管理信息市场。信息传递常通过高技术手段来实现, 对此,应制定相应的、科学的管理办法,借以有效地管理信息市场,保障信息市场有序运行。

注释:

〔1〕马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17页。

〔2〕国家计委课题组:《培育和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对策研究》,《改革与理论》1994年第7期。

标签:;  ;  ;  ;  ;  ;  ;  

要素市场发展分析_要素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