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品德在人的素质中的作用_道德素质论文

论品德在人的素质中的作用_道德素质论文

试论品德在人的素质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品德论文,试论论文,素质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是一个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的综合体,其素质可分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方面。就心理素质来说,又可分为知识才能与道德品质两部分。

知识才能,对一个现代人来说,就是要掌握系统的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其中包括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应的智力、能力和经验,以适应现代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至于人的品德,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论述,教育学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面认为,主要应培养人正确的政治品质、思想观点和社会公德。心理学从培养人良好的人格、特别是优良的性格着眼,主要培养人正确的道德认识,积极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规范的道德行为。社会学从促进人的社会化入手,认为培养人良好的品德应包括政治社会化、行为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等几方面。但不论那个学科,其目的都在于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心理健康的人,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人的知识才能与道德品质,二者既然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自然有密切的关系和联系。从总体上来说,人的道德品质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的,人们在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也学习到某些思想观点,并受它们的影响和薰陶,如果这些影响和薰陶持续反复地作用,久而久之,会形成某种品德或思想倾向。这正如列宁所说的,“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1]相反,知识贫乏就不能达到一定的道德水准,“愚蠢的人不可能是有德行的。”(赫尔巴特语)

但人的某种品德一旦形成,它对人的知识才能的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又会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

1.定向作用。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才能。但是有了知识和才能之后去干什么,是干好事还是干坏事,这并不决定于知识才能本身,而取决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电子计算机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不同的人掌握了这门技术就会有不同的用途,有的用于科研或其他事业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有的用以破译密码,盗窃银行巨款。至于那些在政治、经济等领域有才无德的人,对国家、社会和民族所造成的危害更是罄竹难书。正如陶行知先生指出的那样:“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事愈大,就能为非作恶越大”,应“以公德为前提”,私德是“公德的根本”,应“建筑人格长城。”[2]毛泽东同志也明确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3]很显然,人的本领是重要的,而决定本领方向的灵魂更重要,可以说是本领之上的“本领”。

2.动力作用。这个动力作用表现在各个方面,首先,人的知识和才能的增长有赖于他的意识状态,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都有一些这样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准平平,但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和追求成就一番事业的拼劲,他们的学习往往名列前茅。其次,人的知识才能的运用也有赖于人的思想道德状况,有的人由于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抱负,会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才能,为国家为民族创造宏伟的业绩;相反有的人知识丰富,能力也较强,但因缺乏生活动力,在事业或工作上无所作为,平平庸庸虚度一生者也大有人在。

3.调控作用。即人的思想品德可以不断地调节人的知识才能的方向和程度,使其更适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人们原有的知识才能与客观需要相矛盾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面对这种情况,对原来的知识才能结构,改变还是不改变,快改变还是慢改变,彻底改变还是部分改变,都有赖于人的思想品德状况。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抗战时期,很多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并在战争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许多农民放下锄头拿起枪,不少人成为英勇善战的战士……正是由于他们,才取得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在目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弄潮儿也多来自各条战线,象北京大学方正集团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对发展我国经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相反,顽固守旧,抱残守缺,既误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也不利于事业的发展,到头来,“等闲白了少年头”,空叹息。正象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如果一个人不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不善于摆正自己的欲望和别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他就永远不会是个好公民。”[4]

知识才能与道德品质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区别的,其发展也不一定是同步的,品德发展超前与滞后的现象都有。在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众多的英雄少年,就是这种品德超前的典型代表,但目前从总体来说是滞后的,表现为:(1)整个社会成员的文化水平提高了,但犯罪率不仅不降低,反而更高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知识才能水平较高的人员的犯罪,如政府官员的贪污受贿,企事业干部的经济犯罪等。(2)由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青少年一代的文化水准提高了,但整个社会道德倒较前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弃老欺幼,流氓盗窃,破坏公共秩序,坏人横行,好人受气,甚至在我国社会早已绝迹的种种丑恶现象又沉渣泛起,如贩毒吸毒、卖淫嫖娼、拦路抢劫等形成了一股为人们深恶痛绝的社会黑势力。(3)由小学、中学而大学,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总量是不断递增的,但从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在文明礼貌与爱护公物等的状况看,很难分出有明显的差别,甚至在高校中不断地出现殴打教师、聚众斗殴、行为不规和严重破坏公物等现象,这在过去的高等学府是极为少见的。

以上状况,再一次地说明,邓小平同志关于几年来最大的失误是忽视教育工作的论断是无比正确的。个体品德发展的滞后,其危害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影响社会的安定,甚至造成社会秩序紊乱。它的后续作用不仅直接影响精神文明的建设,也会多方面地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无论对内搞活我国经济,还是引进外资发展独资或合资企业,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车匪路霸,乱摊派、乱收费等既影响我国交通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也严重地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经济活动,甚至危及到人们的人身安全。

其次,影响个体的发展。无私无畏才能足智多谋。没有很好德行的人,他的才能的发展必然受到很大的制约。试想一个只图谋个人私利的人,由于他的私心作怪,是很难把他们的知识才能贡献出来的,也就难于成就一番事业。如果将其知识才能用到损害社会主义事业方面,最终必然受到应有的惩罚,其结果不是个体的发展,而是个体的自我毁灭。近年来,王建业、王宝森等人的覆灭,就是最好的证明。

再次,贻误后代。社会道德有很强和很长的后续作用,它不仅影响个人和当代,也影响别人和后代,任其发展下去,会严重地腐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速度。

道德品质的相对独立性,又为我们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和开拓有效地提高人的品德水平的途径,创造了前提条件。如果我们的教育得法,并有一定的客观条件相配合,完全可以变“滞后”为“相适应”或“超前”,进而推动个体知识才能的发展,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总之,品德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居支配地位,对人的知识才能发挥主导作用。新人或旧人,开拓者或保守者,革命者或反动分子,区分他们的主要标准不在于他们的知识才能,而在于他们的思想道德面貌。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非常重视德育,认为德育是治国安邦的措施,他曾明确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在教育内容上,孔子把德育放在优先地位,他要求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明确指出:“教育的最高的最后的目的包括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7]又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8]在我国维新派人物康有为所办的学校中,“德育居十之七,智育居十之三。”[9]蔡元培先生在“临时教育会议”演说中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认为“五育以公民道德为中坚,盖世界观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为根本。”[10]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特别重视道德教育,他把道德作为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们幸福的决定因素。他认为“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11]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德育在全面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家成分就是道德。”[12]“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13]

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加强德育,培养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优良的道德品质,使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战略性的根本大计。

注释:

[1]“共青团的任务”,《列宁选集》第4卷,1972年第2版,第348页。

[2]《陶行知年谱稿》,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09页。

[3]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4]苏霍姆林斯基:《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87—188页。

[5]《论语·为政》。

[6]《论语·学而》。

[7][8]《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294、257页。

[9]梁启超:《康有为传》。

[10]胡守:《德育原理》(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82页。

[11]赵祥麟等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第98页。

[1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8页。

[13]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

标签:;  

论品德在人的素质中的作用_道德素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