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中教代会作用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保障

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中教代会作用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保障

一、发挥高等院校二级教代会的作用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保证(论文文献综述)

刘聪聪[1](2020)在《我国高校校院二级管理中权责关系研究》文中指出新时代新经济不断变化,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体量也越来越大,我国高等教育为提高人才的输出量逐渐扩大招生使得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庞大的学生基数,给学校的内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学校科层制对于发展现代化大学制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高等院校纷纷开始改革教学体制机制。同时,国家层面推出建设“双一流”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提高高等教育发展层次,大学内外双管齐下,其中高校内部改革以构建校院两级管理为重点,以期通过分级管理实现院为实体的管理模式。为了贯彻落实党《关于开展全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意见》,提高高校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发展高水平大学,培养一流人才,为现代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优秀的后备人才。全国各高校先后改革学校内部治理体制,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制度。优化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是当下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既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全面推动“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行动自觉,也是推进“双一流”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现实需要,学校与二级学院的事务和权力配置是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分配关系,合理划分学校与二级学院的权力尤为重要。高校校院两级之间重心的下降,是满足外部经济社会发展之需,也是其自身内部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高等教育新发展的突破口,其关键步骤就是学校内部管理重心下移,学校缩减职能部门的权力,扩大二级学院的权力,转变职能部门管理者的身份使其发展成为服务者,更好的为高校内部发展注入动力,提高二级学院的办学积极性与主动性。虽然建设院为实体的管理模式本质如上,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长久发展留下的惯性使其进展出现一定的问题。改革最终也是换汤不换药,关键问题没有解决。本文以探析校院两级管理权力配置为主要内容,以我国大学校院两级管理关系发展历史为分析背景,对目前我国大学校院两级权力配置现存的问题进行梳理,通过对调研对象的垂直方向行政权力的下放(主要涉及人财物方面权力的下放)以及水平方面行政权力的转化等的调查,并运用文献综述法、比较分析法等对我国高校校院两级权责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归纳总结。校院两级管理在权责分配、管理过程、重心下沉、校院之间服务协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职能部门身份的转变缓慢、权责不对等以及二级学院主观能动性差是重要因素,校级放权与院级治理之间协调失灵是下放失效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从弱化体制限制、突破下沉困境、打破管理约束、优化服务标准来尝试解决有关问题。

汪碧玉珠[2](2020)在《我国地方高校二级学院治理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化、普及化的到来,“巨型大学”成为普遍的教育存在。因此,二级学院的实体化是必然确实和要求,也必将成为校院治理的主体和主角。学院在高校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承担着繁重的办学任务也是推动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某种意义上,学院治理的现代化程度就代表了大学治理的现代化程度,在国家的政策和统一部属下,高校不断将人权、物权和财权下移至二级学院,以激发学院办学活力提高大学办学水平。学院的办学自主权得到增强,可以根据自身办学条件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加快实现学院发展。如何处理好下移的权力,确保校院间不出现权力的错位和缺失,如何理顺学院内部权力组织,完善学院治理内部结构是学院治理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首先,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系统理论以及有限理性理论,对我国二级学院治理的确切内容进行分析得出,二级学院治理包括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其中外部治理主要考察校院间的权力关系;内部治理的主要内容是权力配置形式、学院运行机制和监督保障体系。其次,从教育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中分别选取60所和10所大学的《大学章程》进行学院治理方面的文本研究,全面梳理我国二级学院治理现状,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再次,探寻英国、德国、美国三国的学院治理模式,以及我国17所试点学院的学院治理改革成果,从治理理念、治理方式的选择以及治理机制方面对我国二级学院治理提供成功经验。最后,以学院内部权力配置的不同形式将二级学院治理模式分为:学院内部权力主体集体决策的集体治理模式、一元权力决策多元协商的协商治理模式以及分开决策的分散治理模式。地方高校在二级学院治理中要根据办学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的选择学院治理模式。综上,本研究的启示主要有两点。第一,二级学院治理模式不存在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办学环境和办学任务造就了不同的学院治理模式,不存在“最满意”的学院治理模式。第二,学院治理模式的选择应该以自身条件和发展水平为基础,以学院办学目标为核心选择“最适合”的学院治理模式。

郭翼嘉[3](2020)在《地方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研究 ——以河南省YZ学校为例》文中提出当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职教育数量、规模得到大幅度提升,原有的内部体制很难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模式迫切需要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校提出了“以管办评分离为重点,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时代命题,教育部也于2015年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管办评分离的行动路线图,为高校进行内部治理结构整合和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我国高职院校起步晚、底子差,推行内部体制改革始于近十年,处于摸索阶段,各方面仍不成熟,YZ学校作为河南省内一所公立大专,其内部治理存在旧的治理模式不能适应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发展、规章制度不健全、繁重的日常事务制约了学校宏观调控能力、领导制度不完善、教学评估工作与学校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不能很好结合等问题。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方法,以地方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存在的现实问题作为研究和逻辑的起点,通过河南省YZ学校为例,综合运用现代管理学,高等教育管理学,职业教育学和现代组织理论等多学科理论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以YZ学校为例的地方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和问题产生原因,以及解决的相关实施策略。通过加强YZ学校院系党组织建设、构建权责明确、层次清晰的院系二级运行体系、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学术权利主导地位等多方面手段,实现真正的内部治理结构的科学构建。

宋谦[4](2020)在《高校教代会功能提升研究 ——基于协商民主的视角》文中指出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在教职工参与学校的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当前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还存在诸多显着问题,尤其是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定位还不够清晰,功能上还存在虚化、弱化、形式化等,这造成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在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制度保障等方面还存在系列问题。该文采用了访谈和文本分析方法,基于协商民主视角,对高校教代会的功能提升进行了研究。在协商民主视野下,作为“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机构,高校教代会既不是管理机构,也不是决策机构,而是一个在党的领导下,基于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协商的民主参与机构。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功能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制度试点阶段,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好形式”;在制度立法阶段,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在制度创新阶段,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相对于高校教代会的应然功能,当前高校教代会的功能实现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教代会职权落实不够顺畅,主要表现在教代会的评议监督权重视程度不够,审议建议权落实未完全到位;其次教代会配套制度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教代会提案制度以及监管制度不健全;再次,教代会民主参与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参与主体较为缺席以及协商过程不够实化。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重的,包括对高校教代会性质定位不够准确、权责利划分存在问题、工作机构执行力弱化以及法定程序和机制匮乏等。研究提出,准确定位教代会性质、优化教代会的体制框架、完善教代会运行机制、强化教代会制度保障,从而不断促进高校教代会实然功能的提升。

刘小花[5](2019)在《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3年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推进高职职业教育领域的治理改革是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之一。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的转型发展,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的办学机构,提升其治理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理论内容,还可以为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实践借鉴。本研究以高职院校的治理能力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理论,从治理主体、治理基础、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构建了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理论框架。其次,以收集整理的37所高职院校作为研究案例,采用文献法和案例研究法,对我国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各治理主体的参与程度、治理制度体系的建设情况、内部运行机制的构建状况、监督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对我国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多元治理主体协同治理程度较低、以章程为核心的治理制度体系尚难凸显“法”的效力、治理运行机制效率不高、监督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等。基于上述问题,提出我国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一是,多元治理主体协同深度参与高职院校的治理,以理事会制度协调外部治理主体,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专家治学、民主监督”的内部治理主体;二是,完善依章程为核心的治理制度体系,实现“依法治校”,建设特色化的高职院校章程,加强章程实施,还要建设全面、可操作性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三是,调整组织机构设置,提升运行机制效率,继续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构建科学、民主的高职院校议事决策机制,精简组织机构,提升内部执行效率,优化“大数据+”信息化管理平台;四是,构建完善的监督保障机制。

李妍[6](2019)在《蚌埠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内部协同治理研究》文中认为为了更好更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着力构建国家治理体系,致力于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校作为整个社会的中心和社会的引领者,理应为构建国家治理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行动方案。高校要能够承担起这样的历史责任,就首先必须实现自己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地方政府以及高校为了现实高校治理现代化,不断落实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方针,明确权力清单,从而使得高校办学自主权得到贯彻,内部治理结构趋于完善,治理能力也不断提高。在高校治理中,二级学院的治理是整个高校治理的基础和实现条件。文章将对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并借鉴国外大学治理的先进经验,结合蚌埠医学院的继续教育学院内部治理存在的不足之处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讨论说明,参考我国国内和国外高等院校内部治理结构运行的模式和一些成功的案例,结合蚌埠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内部治理的实际情况,提炼出一个蚌埠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内部协同治理模式:建立和完善大学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为继续教育学院内部协同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合理划分院校权力,让蚌埠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治理中有责有权;完善继续教育学院内部协同治理运行体系,构建协同治理运行机制;构建教师、学生和校友等多元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治理体制。

肖艳婷[7](2019)在《基于章程的高等职业院校治理研究 ——契约理论的视角》文中认为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是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国教育治理方式的理性选择,教育从“人治”走向“法治”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体现了教育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建设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正在努力迈向法治的教育路径。本研究旨在在明晰高等职业院校章程和高等职业院校治理概念的基础上,把握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基于章程的高等职业院校治理现实,探究基于章程的高等职业院校治理运行机理,并尝试揭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本质,在充分考虑到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的复杂性和现代性的基础上,研究基于章程的高等职业院校治理问题,探索高等职业院校法治路径,以有效地保障治理效果,应对多变的环境挑战。立足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以及调查研究法相结合,以契约理论为视角,论证基于章程的高等职业院校治理之义,阐释契约对高等职业院校治理的规制性,并以此为基础,剖析基于章程的高等职业院校治理的“失序”困局,突出显示治理的现实问题。在依据契约进行高等职业院校治理的前提下,探究基于章程的高等职业院校治理改进思路,提出具体的治理改进建议或意见,在深化改革的立意下,构建基于章程的高等职业院校治理框架结构。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第一,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以及院校自治理论和经验表明,基于章程的职业院校治理是现代职业院校治理的法治归向;第二,章程是关系性规则的集合与表征,是高职院校承办者和其他利益主体基于协商的契约。章程体现治理的关系性规则,章程对治理有规制性,基于章程的治理本质是契约治理;第三,基于章程的高等职业院校治理应然状态是运行“有序”,治理“有序”表现为治理的制度建设、体系构建和目标异化,契约的不完全性是导致治理“失序”的原因;第四,基于章程的高等职业院校治理运行体现契约的制度化过程,是契约规制的多重均衡,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本质是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权力博弈;第五,从质量效益、多元治理和监督评估三个治理向度探索治理改进的策略,提出基于章程的高等职业院校治理可以从提供基于契约的制度化治理规范与程序、民主参与的治理互动关系、多渠道监督治理实效来改进。

朱晓倩[8](2019)在《我国研究型大学院系内部治理结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大学体制的不断发展,高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大学管理重心下移,二级院系治理问题成为完善大学治理体系的关键所在。优化研究型大学院系内部治理结构,有利于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是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推动“双一流”高校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通过对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章程进行文本分析,以及对W大学S学院、S系的案例研究可知,我国研究型大学院系内部治理主体及其权力属性表现为:党委(党总支)所代表的政治权力,院长(系主任)等行政领导班子所代表的行政权力,教授所代表的学术权力,以及教职工及学生所代表的民主权力。它们分别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学术(教授)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及学生(研究生)代表大会等四种不同类型的组织机构得以运作。我国研究型大学院系内部主要有两种决策方式,一种是党政共同决策制,另一种是党政学术共同决策制。我国研究型大学院系内部治理结构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体现出治理主体多元化、科层制行政管理体制与扁平化的专业组织机构相结合以及治理要素互相关联的特征。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院系内部治理结构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规章制度建设上,相关主体对规章制度建设认识不深入、相关规章制度内容薄弱,缺乏效力。其次,在治理主体的职责权限上,党委与行政权责交叉、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失衡、民主权力参与治理流于形式。最后,在权力运行上,权力运行组织机构的内部机制不完善、关系不明朗。基于此,优化我国研究型大学院系内部治理结构需要相应地从制度建设、权力配置及运行系统这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明确大学章程的法律地位并完善院系相关规章制度体系,为院系内部治理结构优化提供制度保障。第二,构建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及民主权力“四位一体”的院系内部治理权力结构,在坚持党委(党总支)在院系内部治理结构中的政治核心地位的基础上,保证院长(系主任)的行政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授治学在院系内部治理结构中的主导作用,探索民主监督、共同治理的新方式。第三,打造高效协调的运行系统,贯彻“党政共同负责制”,健全党政、学术、民主组织机构及其内部机制,形成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的运行回路。

热孜万古丽·阿巴斯[9](2019)在《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1979-2018期刊文献的实证分析》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在知识高度分化与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的整体背景下,我国教育管理学逐渐走向成熟与专业化。基于四十余年纷繁复杂的研究成果,对学科已有研究开展系统性、理论性的回顾与反思,既有助于厘清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又有助于准确掌握学科的内在逻辑结构,是学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然而,现有对学科整体审视的研究,多为学者凭借自身知识积累所作的阶段性的回顾与展望,又或是囿于某一分支学科、具体研究领域当中。既有研究在视角上缺少全景维度与长时间段的系统检视,难以从海量繁杂信息中洞悉学科发展的真实样貌和客观动态规律,系统性的学科审思需引入新的研究范式加以完善。知识图谱作为反映科学知识发展进程以及结构关系的一种知识管理工具,能有效克服以上不足。通过对海量复杂信息开展缜密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可动态展现学科的演进特征,探究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发现学科发展过程中的缺失与薄弱环节,对拓宽学科研究广度与挖掘研究深度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实践价值。鉴于此,本研究尝试将知识图谱方法运用于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研究当中,以学科归宗、学科渗透、学科价值为研究基点,以正视学科发展的复杂本质、顺应跨学科的发展态势为研究原则,通过构建三维矩阵(以学科给养、主题演化、知识流动、学术群体为目的维,以各类知识单元为对象维,以统计分析、引文分析、共引分析、聚类分析等科学计量分析为方法维),将CNKI中1979-2018年我国教育管理学38162篇文献信息转化成一系列的知识图谱,以期更深层次地揭示学科结构的相似性与承接性,具体的研究过程及研究发现如下:(1)“学科给养”视角。分别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层面呈现学科演进与发展的动力来源与基础条件。总体来说,学科目前仍处于成长阶段,学科发展的内部与外在条件整体较好,高等院校引领拉动学科发展,但机构之间“贫富”差距较大。此外,研究成果分布在829种不同的期刊上,涉及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14个学科,呈现学科交叉性强,领域广泛等特性。(2)“发展轨迹”视角。前述文献样本涉及到的50351个关键词之间存在强弱关系,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开展共现分析与聚类分析,挖掘出学科知识结构之间的亲疏关联。整体来看,学科经4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明确的范畴体系,整体呈现“核心—衍生—边缘”的主题格局。阶段性分析表明,学科演进过程中新老话题的更替,存在明显的“政策依赖”特性,与繁荣的应用研究相比,基础性研究量少质低,纵向连贯性研究不足。(3)“知识关联”视角。通过探测突现词把握学科研究前沿。学科研究中具有时代特征“变”的研究域,是学科发展对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回应。综合“主题演化”的分析结果可知,关注度高的热点领域,容易聚集集体智慧创造新知识,引领学科的发展方向。对前述38162篇文献样本涉及到的144618篇参考文献开展引文分析,结果显示,滋养学科发展的奠基性文献在学科发展初期较为欠缺,这与学科发展初期学术研究规范性存在欠缺有关,因学科研究更注重现实性与实用性,学术积累在延续性和体系上较为薄弱。(4)“学术群体”视角,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对作者合作与作者共被引形成的“显性网络”与“隐性网络”进行考察。整体而言,作者合作构成的“显性网络”密度低,“权威学者”之间的学术联系不紧密,“师生型”、“同事型”是合作的主要方式,网络中派系林立的程度值不高,整体科研合作网络仍处于待优化的初级阶段。基于核心作者共被引构成的“隐性网络”按照研究领域可分为10个学术群体,研究跨领域特性明显,但不具备明显的学派效应。整体上来看网络连通性好,信息传递快,具有典型的“小世界”效应,存在“学术明星”现象。(5)综合上述分析,研究基于知识图谱视角,总结出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范式特征,并对学科研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反思。从建构均衡化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打造本土化教育管理学学术格局、完善教育管理学学科制度化建设等层面提出完善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一系列建议。研究借由宏观概括、中观分析、微观扫描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四十年进行回溯与总结,结合学科发展范式特征提出展望,客观呈现学科总体图景、发展态势与结构特征,为后续研究把握研究重点、捕捉研究前沿、规范学科布局奠定了研究基础。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未来还需进一步扩充基础数据,扩大文献样本的来源范围,将学术着作、学位论文吸纳进来,同时增加中外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横向对比,以客观评价我国教育管理学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地位、优势与差距。此外,还需丰富研究内容,将学科研究成员的知识结构与研究取向纳入学科建设的重点考察范围,进一步完善本研究。

李奕[10](2019)在《权力制衡视野下的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结构优化研究 ——以四川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要求构建符合高职教育性质特点的现代高职院校管理制度,而建立健全治理结构则是公办高职院校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实现高职院校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主要借鉴权力制衡理论,结合对公办高职院校基本性质的认识,剖析其现行治理结构中存在的矛盾冲突,提出优化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的设想。本文分四章对公办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问题进行论述,概述于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缘起,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公办高职院校基本性质和权力制衡。公办高职院校基本性质是在依法治校背景下分析其治理结构问题的基础。权力制衡既是分析公办高职院校现行治理结构的工具,也是优化治理结构的理论支撑。本研究将公办高职院校基本性质作为逻辑起点,以权力制衡理论为工具对优化高职院校治理结构进行研究。第三章:深入分析当前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首先,介绍了四川省高职教育和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的基本情况;其次,利用自编问卷对选取的五所公办高职院校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第三,通过对访谈结果的汇总和分析,总结目前公办高职院校治理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第四,从权力制衡的视角,提出了优化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的框架设计。第四章:提出优化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的制度构想。本章对公办高职院校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学术机构和监督机构的性质定位和运行机制进行论述,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内部治理结构,集中体现了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二、发挥高等院校二级教代会的作用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保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挥高等院校二级教代会的作用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保证(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高校校院二级管理中权责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新要求
        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三、高校内部行政化严重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实施校院二级管理有利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二、实施校院二级管理有利于建设高水平大学
        三、实施校院二级管理能够倒逼内部治理结构改革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我国校院二级管理
        二、中外学院治理比较研究
        三、结论与展望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三、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四、研究路线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校院二级管理
        二、权责配置
    第二节 治理理论视角
第二章 上海市高校校院二级管理的概况
    第一节 我国高校校院二级管理权力关系的历史演变
        一、第一轮放权:中央向地方放权。
        二、第二轮放权:地方政府向学校放权。
        三、第三轮放权:学校向学院放权。
    第二节 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中权力配置现状
        一、高校人财物权力配置研究
        二、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中行政权的转化
第三章 实施校院二级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第一节 推进缓慢:传统体制限制
        一、科层制的限制
        二、权力配置机制不完善
    第二节 下沉困境:权责不对等
        一、权力一放就乱
        二、责权不对等
        三、权力转化失衡
    第三节 管理制约:规范化管理缺失
        一、管理理念不明确
        二、管理制度缺失
        三、执行碎片化
    第四节 协调失灵:服务协调不到位
        一、学校层面对二级学院的不信任
        二、学校职能部门身份转变缓慢
        三、二级学院机构的不完善性
第四章 高校校院二级管理权力配置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弱化体制限制,寻找均衡博弈点
    第二节 突破下沉困境,坚持权责对等
    第三节 打破管理约束,实行规范化管理
    第四节 优化服务标准,提高服务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录
后记

(2)我国地方高校二级学院治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第三章 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治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部属高校二级学院治理现状
    二、我国地方高校二级学院治理现状
    三、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治理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国外高校二级学院治理经验与我国试点院校学院改革成果启示
    一、国外高校二级学院治理经验
    二、我国试点院校学院改革成果启示
第五章 地方高校二级学院治理模式优化建议
    一、我国二级学院治理模式分析
    二、地方高校中非综合型学院可以选择集体治理模式
    三、地方高校中综合基础型学院可以选择协商治理模式
    四、地方高校中综合科研型学院可以选择分散治理模式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3)地方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研究 ——以河南省YZ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四)创新与不足
        1.创新之处
        2.难点及不足
二 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1.高职院校
        2.高职院校管理与高职院校治理
        3.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
    (二)理论基础
        1.利益相关者理论
        2.现代组织管理理论
        3.系统理论
三 河南省YZ学校内部治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河南省YZ学校基本情况
    (二)河南省YZ学校内部治理运行机制
        1.党委会的运行机制
        2.校长办公会的运行机制
        3.学术委员会的运行机制
        4.民主监督运行机制
    (三)河南省YZ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1.规章制度不健全使学校决策不能有效发挥
        2.繁重的日常事务制约了学校的宏观调控功能
        3.领导制度仍不完善,二级教学管理机构权责划分不清晰
        4.教学评估工作与学校内部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没有很好结合
四 地方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党组织管理目标定位不明确
        2.科学民主决策的制度不健全
        3.民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4.院系二级党组织领导能力不强
    (二)学校二级院系管理水平不高,管理重心没有实现真正的下移
        1.学校与院系权责关系不明确
        2.院系主题地位未充分体现
        3.二级院系管理者缺乏治校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三)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
        1.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
        2.监督机制不健全
    (四)教授治学得不到落实,学术权利得不到保障
        1.行政权力对学术委员的干预
        2.行政权力对职称评审的干预
五 地方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加强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委领导的核心地位
        1.树立科学的治理理念
        2.加强党组织的制度化建设
        3.加强对党员及群团组织的领导,提升职工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
    (二)构建权责明确、层次清晰的院系二级管理运行体系
        1.制定并规范校、院系二级管理的各自权力与责任
        2.突出院系的主体地位
        3.提高院系管理人员的管理质量和水平
        4.合理划分院系两级的管理职责
        5.由高度集中管理模式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转变
        6.加强校企合作建设
    (三)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1.健全考评细则和责任追究制度
        2.科学制定质量目标
        3.合理地确定考核指标
        4.明确和完善监督管理约束机制
    (四)加强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权利主导地位
        1.完善学术委员会制度
        2.引进高学术水平人才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高校教代会功能提升研究 ——基于协商民主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基于协商民主的高校教代会功能演进
    第一节 高校教代会:作为协商民主机构
    第二节 高校教代会的功能演进
第二章 高校教代会功能局限的表现
    第一节 教代会职权落实不够顺畅
    第二节 教代会配套制度不够健全
    第三节 教代会民主参与不够深入
第三章 高校教代会功能制约的原因
    第一节 教代会的性质定位不够明确
    第二节 教代会权责利边界较为模糊
    第三节 教代会工作机构执行力弱化
    第四节 教代会法定程序和机制匮乏
第四章 高校教代会功能提升的策略
    第一节 准确定位教代会性质
    第二节 优化教代会体制框架
    第三节 完善教代会运行机制
    第四节 强化教代会制度保障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参与研究项目一览表
附录 :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5)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战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1.2 政策引导:完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
        1.1.3 现实需求: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1.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治理
        1.3.2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1.3.3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4.3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案例研究法
第2章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理论框架构建
    2.1 治理主体:多元治理主体协同治理
    2.2 治理基础:完善的治理制度
    2.3 运行机制:民主、科学、有效的决策及执行能力
    2.4 保障机制:民主监督机制的建立
第3章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现状
        3.1.1 各治理主体参与高职院校治理的程度
        3.1.2 高职院校治理制度体系建设情况
        3.1.3 高职院校治理的内部运行机制
        3.1.4 高职院校治理的监督保障机制
    3.2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存在的问题
        3.2.1 多元治理主体协同治理程度较低
        3.2.2 以章程为核心的治理制度体系尚难凸显“法”的效力
        3.2.3 高职院校治理运行机制效率不高
        3.2.4 高职院校的监督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第4章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提升路径
    4.1 多元治理主体协同深度参与高职院校治理
        4.1.1 以理事会制度协调外部治理主体参与高职院校治理
        4.1.2 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专家治学、民主监督”的内部治理结构
    4.2 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治理制度体系,实现“依法治校”
        4.2.1 建设特色化的高职院校章程,加强章程实施
        4.2.2 建设全面、可操作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规章制度
    4.3 调整组织机构设置,提升运行机制效率
        4.3.1 继续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
        4.3.2 构建科学、民主的高职院校议事决策机制
        4.3.3 精简组织机构,提升内部执行机制效率
        4.3.4 优化“大数据+”信息化管理平台
    4.4 构建完善的监督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蚌埠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内部协同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外大学二级学院治理研究
        1.3.2 国内大学二级学院治理研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
    1.6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治理概念界定
        2.1.1 治理
        2.1.2 大学治理
        2.1.3 二级学院治理
    2.2 理论基础
        2.2.1 治理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协同治理理论
第3章 蚌埠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内部治理现状与问题
    3.1 蚌埠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历史沿革
    3.2 蚌埠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内部机构设置
    3.3 蚌埠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内部协同治理现状
    3.4 蚌埠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
第4章 国内外大学二级学院治理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4.1 国外大学二级学院治理经验与启示
    4.2 中国大学二级学院治理经验及启示
第5章 蚌埠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内部治理对策优化策略
    5.1 建立和完善大学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为继续教育学院内部协同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5.2 合理划分院校权力,让蚌埠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治理中有责有权
    5.3 完善继续教育学院内部协同治理运行体系,构建协同治理运行机制
    5.4 建立校友会,形成校友参与继续教育学院共同治理机制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章程的高等职业院校治理研究 ——契约理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题目解读与基本概念界定
        1.1.1 题目解读
        1.1.2 概念界定
    1.2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1.2.1 研究背景
        1.2.2 文献综述
    1.3 问题提出、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1.3.1 问题提出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市场、政府失灵和院校自治经验之鉴
    2.1 市场失灵:资源配置失当
        2.1.1 市场机制组织与控制公共产品供给的无力
        2.1.2 市场集体的非理性行为
        2.1.3 市场的自发性与治理秩序失衡
    2.2 政府失灵:资源配置低效化
        2.2.1 政府的“内在效应”驱使
        2.2.2 政府政策工具选择失当
        2.2.3 政府干预的不协调与规制治理秩序的低效
    2.3 院校自治:各自为阵的管理
        2.3.1 治理主体权责结构不合理
        2.3.2 办学自主权合法性不明确
        2.3.3 制度供给缺失造成治理乱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契约:基于章程的高等职业院校治理之义
    3.1 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治理的缘由
        3.1.1 区域性
        3.1.2 实践性
        3.1.3 开放性
    3.2 契约对高等职业院校治理的规制性
        3.2.1 契约权威规定治理规则,引导治理法治路向
        3.2.2 契约合意规制治理关系,协调治理行为
        3.2.3 契约内容规制治理内涵,体现学校精神文化
    3.3 高等职业院校契约治理的合理性
        3.3.1 合理赋权:基于契约治理的基础
        3.3.2 合法实施:契约治理的权威性
        3.3.3 现实履约:契约执行的可能性
        3.3.4 规约开放:治理规则的优化
    3.4 高等职业院校契约治理的价值
        3.4.1 凸显利益主体的“有机团结”
        3.4.2 实现治理程序的公平正义
        3.4.3 体现权责统一的实施机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章程的高等职业院校治理困局及其原因
    4.1 基于章程高等职业院校治理的有序状态
        4.1.1 需求导向服务供给合理
        4.1.2 决策科学、资源配置优化
        4.1.3 组织运行凸显治理实效
        4.1.4 利益分担的实施机制健全
    4.2 基于章程高等职业院校治理的失序困局
        4.2.1 制度虚化:治理盲点凸显
        4.2.2 自成体系:难与社会互动
        4.2.3 目标异化:短期利益驱动
    4.3 契约的不完全性:基于章程高等职业院校治理“失序”原因
        4.3.1 契约规制的不完整性
        4.3.2 契约主体的参与不完全
        4.3.3 契约实施的法定性不明
        4.3.4 契约执行的理性缺失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契约的制度化过程:基于章程的高等职业院校治理机理
    5.1 治理前提:契约理念
        5.1.1 体现办学特色,打造院校名牌
        5.1.2 理性服务社会,改善互动效应
        5.1.3 规范内部治理,创新治理机制
        5.1.4 彰显文化意蕴,重构治理内涵
    5.2 治理基础:内部治理结构
        5.2.1 内部治理结构本质: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权力博弈
        5.2.2 内部治理结构现存问题
        5.2.3 内部治理的基本要求
    5.3 治理运行:契约规制的多重均衡
        5.3.1 契约制定: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协商平衡机制
        5.3.2 契约实施:治理过程的程序公开机制
        5.3.3 契约评估:治理实效的监督评估机制
    5.4 治理保障:民主权力监督
        5.4.1 民主权力“合法”参与治理
        5.4.2 民主权力监督制度的完善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章程的高等职业院校治理改进思路
    6.1 提供制度约束:基于契约的制度化治理规范与程序
        6.1.1 建立健全法人治理制度,明晰治理权责
        6.1.2 改革院校产权制度,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
        6.1.3 加强组织内部管理,改进治理效率
    6.2 厘定治理体序:民主参与的治理互动关系
        6.2.1 规范校企合作程序,推进产教跨界融合
        6.2.2 提升“公民”意识,提升师生治理参与度
        6.2.3 拓宽参与渠道,提倡信息化治理参与
    6.3 注重监督评价:多渠道监督治理实效
        6.3.1 培育第三部门,多种形式参与监督
        6.3.2 完善中介组织,关注社会与市场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附录1 调研地点说明和调研对象基本情况介绍
附录2 “基于章程的高等职业院校治理研究”访谈方案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我国研究型大学院系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
2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研究型大学
        2.1.2 院系
        2.1.3 院系内部治理结构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内涵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之于本研究的适切性
3 我国研究型大学院系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研究型大学院系内部治理结构的文本分析
        3.1.1 我国研究型大学院系内部治理结构中的治理主体及权力配置
        3.1.2 我国研究型大学院系内部治理结构中的权力运行组织机构
    3.2 W大学院系内部治理结构的案例分析
        3.2.1 W大学及其院系内部治理结构基本情况
        3.2.2 W大学S学院内部治理结构分析
        3.2.3 W大学S系内部治理结构分析
    3.3 我国研究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基本模式及特征
        3.3.1 我国研究型大学院系内部治理结构的基本模式
        3.3.2 我国研究型大学院系内部治理结构的特征
4 我国研究型大学院系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4.1 大学章程及院系规章制度建设尚不完善
        4.1.1 有关主体对规章制度建设认识不深刻
        4.1.2 相关规章制度内容薄弱,缺乏效力
    4.2 治理主体职责权限不够明晰
        4.2.1 党委与行政权责交叉
        4.2.2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失衡
        4.2.3 民主权力参与治理流于形式
    4.3 权力运行组织机构不成系统
        4.3.1 权力运行组织机构的内部机制不完善
        4.3.2 权力运行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不明朗
5 优化我国研究型大学院系内部治理结构的策略
    5.1 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
        5.1.1 明确大学章程的法律地位
        5.1.2 完善院系相关规章制度体系
    5.2 构建“四位一体”的院系内部权力结构
        5.2.1 坚持党委(党总支)在院系内部治理结构中的政治核心地位
        5.2.2 保证院长(系主任)在院系治理内部结构中的行政主体地位
        5.2.3 发挥教授治学在院系内部治理结构中的主导作用
        5.2.4 探索民主监督、共同治理的新方式
    5.3 打造高效协调的运行系统
        5.3.1 贯彻“党政共同负责制”
        5.3.2 健全党政、学术、民主组织机构及其内部机制
        5.3.3 形成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的运行回路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章程文本分析研究对象名单(按学校代码排序)
附录二 访谈对象名单
附录三 我国研究型大学院系内部治理结构访谈提纲
致谢

(9)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1979-2018期刊文献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及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二、技术路线
        三、可能的创新点
    第四节 研究基础
        一、数据来源及检索策略
        二、研究方法
        三、知识图谱绘制流程
        四、辅助软件
第二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给养”的知识图谱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文献的时序分布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期刊论文时序分布
        二、基于学科成长规律的基本判断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文献的空间分布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机构分析
        二、我国教育管理研究文献的期刊分布
    第三节 我国教育管理研究基金项目分析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基金项目资助年度分布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基金类别分析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典型基金项目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一、学科知识生产仍处于成长阶段
        二、学科发展呈现交叉性强领域广的特点
        三、学科发展存在分化不均的现象
第三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轨迹”的知识图谱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整体展现
        一、数据选择与研究方法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整体性分析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时间演化
        一、1979-1989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二、1990-1999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三、2000-2009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四、2010-2018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第三节 结论与讨论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特点总结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演进总结
第四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关联”的知识图谱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前沿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前沿的整体分析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前沿的阶段分析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基础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文献共被引分析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期刊共被引分析
    第三节 结论与讨论
        一、基于研究前沿的分析
        二、基于研究基础的分析
第五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学术群体”的知识图谱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科学者分布状态
        一、高产作者界定标准
        二、高产作者产出与分布分析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合作网络解析
        一、数据选择与研究方法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合作状况整体分析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合作网络特征分析
    第三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学术群体的知识图谱
        一、数据来源和分析架构
        二、作者共被引网络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一、基于学者合作状况的分析
        二、基于学术群体构成的分析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工作及发现
        一、基于“学科给养”视角的研究发现
        二、基于“发展轨迹”视角的研究发现
        三、基于“知识关联”视角的研究发现
        四、基于“学术群体”视角的研究发现
    第二节 知识网络视角下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特点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
        二、学科交叉与互涉促进分支学科不断生成
        三、以混合团体为基础聚合的学术共同体
    第三节 学科视角下完善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展望
        一、建构均衡化的教育管理学科体系
        二、打造本土化的教育管理学学术格局
        三、完善教育管理学学科制度化建设
    第四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后续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术语缩写列表
    附录二 数据索引
    附录三 本研究涉及的部分法律与政策文件
    附录四 1979-2018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部分着作统计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权力制衡视野下的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结构优化研究 ——以四川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2.1 公办高职院校
        1.2.2 治理结构
    1.3 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2 公办高职院校基本性质和权力制衡
    2.1 公办高职院校基本性质
        2.1.1 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法人
        2.1.2 国家行政授权主体
        2.1.3 学术组织
    2.2 公办高职院校权力制衡
        2.2.1 权力的内涵及特征
        2.2.2 权力制衡理论概述
        2.2.3 权力制衡理论的适切性
3 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的现状分析
    3.1 四川省高职教育发展概况
    3.2 四川省高职院校治理的基本情况
    3.3 公办高职院校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府校关系不协调,自主办学受限制
        3.3.2 党政分工不明确,权力边界不清晰
        3.3.3 政学关系不平衡,学术自治难实现
        3.3.4 民主监督不健全,师生权利难保障
        3.3.5 校企合作不完善,制度建设待加强
    3.4 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的实施框架
        3.4.1 权力制衡: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的设计原则
        3.4.2 四维制衡: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的权力体系
        3.4.3 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的框架设计
4 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的优化设计
    4.1 建立党委主导的董事会决策制度
        4.1.1 董事会的职能定位
        4.1.2 董事会的产生方式
        4.1.3 董事会的运行方式
        4.1.4 董事会的保障措施
    4.2 探索校院(院系)二级管理体系改革
        4.2.1 管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4.2.2 大处室制:校(院)级管理机构的优化
        4.2.3 权力下移:校院(院系)管理体系的优化
    4.3 公办高职院校学术机构改革
        4.3.1 学术委员会的性质地位
        4.3.2 学术委员会的职能范围
        4.3.3 学术委员会的运行机制
        4.3.4 学术委员会的保障措施
    4.4 公办高职院校民主管理与监督机构改革
        4.4.1 监督委员会的性质地位
        4.4.2 监督委员会的职能范围
        4.4.3 监督委员会的运行机制
        4.4.4 监督委员会的保障措施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发挥高等院校二级教代会的作用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保证(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高校校院二级管理中权责关系研究[D]. 刘聪聪.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4)
  • [2]我国地方高校二级学院治理模式研究[D]. 汪碧玉珠.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3]地方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研究 ——以河南省YZ学校为例[D]. 郭翼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4]高校教代会功能提升研究 ——基于协商民主的视角[D]. 宋谦. 三峡大学, 2020(06)
  • [5]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D]. 刘小花.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19(06)
  • [6]蚌埠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内部协同治理研究[D]. 李妍. 安徽大学, 2019(02)
  • [7]基于章程的高等职业院校治理研究 ——契约理论的视角[D]. 肖艳婷. 天津大学, 2019(06)
  • [8]我国研究型大学院系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 朱晓倩. 武汉大学, 2019(06)
  • [9]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1979-2018期刊文献的实证分析[D]. 热孜万古丽·阿巴斯.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8)
  • [10]权力制衡视野下的公办高职院校治理结构优化研究 ——以四川省为例[D]. 李奕.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标签:;  ;  ;  

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中教代会作用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保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